



面對歐債危機,德國人進退兩難。如果出手援助那些深陷債務危機之中的國家,德國人將付出很大一筆錢;可如果任由危機肆虐,一旦波及德國,德國人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日前,《明星》周刊給德國人算了一筆賬,如果救助這些國家,他們將付出多少錢。
為了救助陷于危機之中的那些歐洲國家,德國已經為歐洲穩定基金(EFSF)付出了2110.5億歐元,相當于2011年德國GDP的1/12。也就是說,為了幫助那些懶惰而喜歡享受的鄰居們,每個德國人都已經貢獻出了在去年某一個月所創造的產值。但這筆錢還遠遠不夠,如果要幫助他們走出危機,德國人恐怕要付出幾個月、一年甚至多年的勞動產值。現在德國自身也遇到不少麻煩:德國人自己也在過緊日子,退休金已經很久沒有增加了;2010年1月德國政府宣布,德國的人口首次低于8200萬——也就是說,未來償還德國債務的人更少了。如果由德國去拯救那些陷于困境的國家,德國人到底要出多少錢呢?
希臘
希臘目前持有高達3600億歐元債務,另有外債1200億歐元,已經接近他們全年GDP的1.4倍。就算每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2%(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要差不多30年才能償還債務。希臘在未來五年內發生主權債務違約的概率高達98%。
如果把希臘欠下的所有債務轉嫁到德國人頭上,意味著德國聯邦政府需要削減相當于GDP16%的開支。
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公務員和離退休人員,他們收入的1/5都將被扣除。這意味著有1/5的警察、教師無法獲得收入,1/5的醫藥賬單無法支付,1/5的學校將關門,或者人均月收入2032歐元的德國公務員每人將在每個月減少406歐元的收入,平均每個工作了45年的離退休人員將減少217歐元(德國東部地區)或245歐元(德國西部地區)的退休金。德國總共有1920萬離退休人員。
愛爾蘭
愛爾蘭的債務主要來自于政府為挽救本國銀行而花費掉的資金。根據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愛爾蘭的債務總額已達到了1265.46億歐元。由于愛爾蘭不愿意以提高公司稅來獲得歐盟和IMF降低對其救助貸款的利率,而在償還債務上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如果由德國出手救助愛爾蘭,那么意味著德國將減少1/11的教師和幼兒園,也就是說德國學校的每個班級將擁有更多的學生和更少的老師。如果德國公務員們愿意為愛爾蘭出力的話,那平均月收入2032歐元的他們將要減少305歐元的收入,或者他們中的1/10(約合50萬人)將下崗。或者德國人把相當于全德國一年補牙、牙醫門診和購藥補貼的總開支拿出來。這樣就意味著德國人看牙醫或補牙的時候需要自己掏錢,藥房的藥片也將貴一倍。
意大利
截至2011年6月30日,意國債總額已達1.5827萬億歐元,是其GDP的118%,這在全世界僅低于日本和希臘。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意大利的債務規模已經大到遠超過其他國家的救助能力。比如,意大利的債務總額相當于全體德國人不吃不喝白干9個月。如果由德國人替這些亞平寧懶漢(指意大利人)還債,德國需要將接近兩年的出口貨物全部免費贈送給債主,或者是德國人引以為豪的大眾汽車公司為意大利的債主們連續20年免費生產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意大利人欠下很多錢,但他們自己并不缺錢。他們的工業出口很成功,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房子或者在銀行賬戶上有余額。根據《財富報告》顯示,平均每個意大利人擁有現金資產6.0818萬歐元,高于德國的6.0123萬歐元。
西班牙
根據西班牙銀行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三季度,西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6%,超出歐盟規定的6個百分點,債務累計達7063.4億歐元。
雖然西班牙的情況比其他幾個國家略好,但現在每五個西班牙人中便有一個無工作,而年輕人的失業率竟高達50%。這樣高的失業率,在德國歷史上只有魏瑪政府統治的大蕭條時期才出現過。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政府的債務總額只會越來越高而無法償還。
如果要制止西班牙政府債務的攀升,德國的失業者每個月將失去700歐元的補助,或者德國公務員以及其他公共崗位人員每月減少200歐元的收入。
葡萄牙
2011年,葡萄牙債務總額增長至1781.65億歐元,歷史上首次超過其GDP,是GDP的 103.16%。過去10年中,葡國家直接債務平均每年增長9.64%。據預測,到2013年時他們的失業率將會高達13.6%,今年的經濟也會下降三個百分點。從商業角度考慮,葡萄牙政府已經破產了,因為它一年所創造的收入還不及欠下的債務多,而且欠債越來越多的同時收入卻越來越少。
不過德國人應該感到幸運的是,葡萄牙國家比較小,救起來比較容易。如果把德國已經交給歐洲穩定基金的錢拿給葡萄牙,已經完全能夠償還他們所欠下的債務,還能給他們每個人分大約5000歐元。在德國不增加額外支出的情況下,只要德國的警察叔叔和公務員先生足夠慷慨不領取加班費和節日福利,或者每個月少拿100歐元,就能夠把葡萄牙從困境中拉出來。
附錄:歐債危機中的德國:救與不救?
盡管歐洲穩定基金規模已經有所擴大,但憑它擁有的資源仍然遠遠不夠拯救上述五國。惟一的長期解決方案是發行一種新型債券,由歐元區17個國家一起擔保,這將保證歐元的存續,給市場吃下定心丸。這種歐洲債券發行后,可用于為各國債務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由于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相當于整個歐元區的40%,為擔保其他國家的違約情形,德國公民將承受巨大的稅收上漲壓力。所以為保持支持率,德國默克爾政府一直不愿使用這招。
還有一種方式是南歐國家恢復本國的貨幣,留下北方的德國、奧地利、芬蘭、荷蘭或許還有法國,組成一個縮水版的歐元區;也可能是德國選擇主動退出,用本國貨幣取代歐元,比方說發行“新馬克”,這將使其擺脫救援他國的負擔。但歐元人為地使德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特別廉價,同時使意大利、葡萄牙和希臘等脆弱經濟體的產品過于昂貴。與過去的德國馬克相比,歐元相當“疲軟”,給德國帶來了競爭優勢,使其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蓬勃增長。放棄歐元,德國出口的優勢將喪失不少。
救還是不救,代價均相當高昂,德國人的抉擇異常艱難。
[譯自德國《明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