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或許還迷信瑪雅人關于2012的預言,為了防“患”于未然,他們掀起了一陣防空洞建造熱潮。掩體專家丹尼拉·安德列耶夫稱:“在俄羅斯,小型防空洞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掩體”這一概念源于西方,在俄羅斯一直被稱作“防護工事”或“民防避難所”。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被更名為“防空洞”。目前俄羅斯最優質的防空洞是根據上世紀70年代的建筑標準和規則設計建造的。如今,遭受炸彈轟炸的可能性并不大,惟一要擔心的大概就是來自核武器的威脅了。防空洞的意義也隨著“備戰備荒”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但是“平戰結合”的地下空間仍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俄羅斯,有錢人正紛紛在自己的居所附近建造防空洞。即使一個小型防空洞也價格不菲。35平方米可供四人使用的防空洞就得花掉幾百萬盧布,更昂貴的還多得是,基本不存在價格上限。即便是安裝簡陋的濾毒通風設備也得花掉50萬盧布,更別說那些先進設備了。當然,精良的設備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可以抑制來自中程導彈核爆炸的威力。生化武器對于防空洞來說也毫不可怕,因為洞里的濾毒通風設備可以防止輻射、化學毒氣和細菌的侵害。如果有人認為他會遭受洪水的威脅,那么防空洞里的空氣還原設備就會派上用場,這種設備過去是使用在宇宙飛船和水下潛艇上的。空氣還原設備可以讓您在這類防空洞里待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周的時間。
在莫斯科富人區——魯布廖夫卡區,居民們預訂的精裝防空洞已經基本建成。這些防空洞采用歐式裝修風格,按摩浴缸、現代電子裝備應有盡有。“居所里的自動化裝備可以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讓防空洞進入戰時狀態”,安德列耶夫揭開了魯布廖夫卡區的秘密,“內設傳感器晝夜監測外部環境的變化。如果空氣中出現有害物質,防空洞將立即進入備戰狀態,并且通過SMS提示自己的主人。例如,莫斯科郊區森林大火肆虐之時,傳感器CO2立即告知防空洞主人空氣污染程度。于是,很多人進入地下逃命。在火災中心區域的那家人在防空洞里待了數日,一直到大火被撲滅。”人們一般可以從自己家里進入到防空洞(入口藏在書柜或者是壁爐后面),也可以從住所外面的草坪進入。
為了讓自家的防空洞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不閑著,俄羅斯富豪們便把防空洞當作儲物間來使用。“防空洞可以用作儲蓄庫。因此我們為它安裝了銀行里使用的安全門。”安德列耶夫說,“有影響力的商人們預訂了用作絕密談判的防空洞,它配有專門的設備,排除任何竊聽的可能性。想要溜進去是不允許的,在外面拍攝也無法進行。此外,防空洞還可以變成時髦的安全屋,把企圖潛入住宅的兇犯拒之門外。防空洞在建造的時候充分考慮了穩固性,以保證它不被炸毀、燒壞,也不會讓里面的人缺氧。此外,設計者們還為它配備了警報按鈕,能夠讓人盡快做出反應。另有一些顧客要求在他們的防空洞里安裝制冷設備,把它變成皮大衣的儲藏室……”防空洞的用途真是越來越廣泛了。
[譯自俄羅斯《論據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