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9日,就在美國大選即將拉開帷幕時,奧巴馬的“大內總管”——白宮辦公廳主任威廉·戴利辭職,他辭職之后留下的空缺由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雅各布·盧接替。這是奧巴馬上任不到4年來換的第四個辦公廳主任,如此頻繁地更換“管家”是美國歷屆總統所未有過的。在美國最近的暢銷書《奧巴馬家庭》中,總統幕僚的頻繁出走被認為是第一夫人米歇爾過度干政引起眾人不滿的結果。但從這四位“管家”的經歷背景來看,白宮的宮闈斗爭或許只是書商為銷量制造出來的噱頭,人們更愿意相信,奧巴馬頻繁換將實乃為連任布局。
拉姆·伊曼紐爾(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政壇“包工頭”
奧巴馬在2008年當選總統后,第一項重要人事任命便是宣布時任伊利諾伊州國會眾議員拉姆·伊曼紐爾為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與奧巴馬相識甚久,也同為芝加哥老鄉,在大選中曾為奧巴馬籌集大筆競選資金。在白宮工作了不到兩年時間,伊曼紐爾辭職,轉而參加芝加哥市長競選并成功獲任。根據熟悉美國政壇的人的說法,在芝加哥原市長戴利宣布不再謀求連任之后,伊曼紐爾出任市長有助于奧巴馬競選連任,因為芝加哥是他的大本營。
拉姆·伊曼紐爾1959年11月29日出生于芝加哥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一名以色列醫生。希伯萊語里,“拉姆(Rahm)”有“高尚”的意思,“伊曼紐爾(Emanuel)”意為“上帝與我們同在”。伊曼紐爾高中畢業前曾在一家快餐連鎖店打工,手指不小心受傷,結果指骨和血液受到感染,幾乎喪命,不得不將右手中指截掉一半。
他1981年畢業于薩拉勞倫斯學院的芭蕾舞專業(伊曼紐爾曾認真地學過芭蕾,獲得過獎學金,被邀請到世界著名的芝加哥喬佛瑞芭蕾舞團學習),1985年獲得西北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學位。由于父親是以色列移民,伊曼紐爾一出生就擁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雖然在18歲時放棄了以色列國籍,但他對家鄉的感情異常深厚。海灣戰爭爆發后,伊曼紐爾親自到以色列軍隊做義工。
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伊曼紐爾加入了克林頓陣營。克林頓當選總統之后,伊曼紐爾被聘為白宮高級顧問,克林頓的許多政策背后都離不開他的策劃,其中就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NAFAT)的簽訂,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的《奧斯陸和平協議》。
伊曼紐爾是眾所周知的超級工作狂。2006年,伊曼紐爾出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主席,積極推動民主黨重新奪回眾議院多數黨地位。他的好友、負責奧巴馬競選的高級策劃師大衛·艾克斯羅德回憶說,在國會爭奪戰的那段日子,自己每天根本不需要上鬧鐘,因為一大早都會被伊曼紐爾的電話叫醒。
伊曼紐爾以獨斷專行著稱——他目標明確,雷厲風行,善于直取要害,一劍封喉。他喜歡針鋒相對,時常出言不遜,“Fuck(美國國罵)”、“Hell(地獄)”、“Dead(去死)”等詞匯都成為他在任何場合的口頭禪。他曾將一條2.5英尺長的魚大卸八塊,送給引起他不快的民意調查者;他曾在協助理查德·戴利競選芝加哥市長期間,掛掉捐資者的電話,說:“接受你們的5000美元讓我感到很沒面子,因為你們是那種可以捐助2.5萬美元的家伙。”他曾在政敵面前亮出真刀,大喊:“去死吧!”。性情暴躁的伊曼紐爾常常在工作中令人不快,經常被他“傷害”的下屬把他稱為“高效近乎殘忍的包工頭”,他在白宮的同事曾經戲言“應該在華盛頓設立一個治療精神創傷的醫院,專門收治那些曾經在伊曼紐爾手下工作過的人”。
佩特·勞斯(2010年10月-2011年1月):日裔幕僚
與奧巴馬其他縱橫政商界的“總管”相比,佩特·勞斯的性格更像美國公務員——低調、踏實、專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佩特·勞斯先后在科爾比學院(美國著名獨立文理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就讀。
從1971年起,佩特·勞斯開始為國會山工作,與多位參議員共事了近30年之久,是參議院里著名的“第101位參議員”(注:美國參議院共有100名聯邦參議員)。在奧巴馬當選聯邦參議員之后,佩特·勞斯成為他的參議員幕僚長。他為奧巴馬出謀劃策,使其剛入參議院就“嶄露頭角”,奠定了奧巴馬奔向白宮的道路,因此深得奧巴馬的器重和信任。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后,佩特·勞斯成為其高級顧問。在伊曼紐爾辭職后,佩特臨危受命,從幕后顧問變成臨時“總管”。在威廉·戴利正式接任白宮辦公廳主任之前,對于幕僚長之職輕車熟路的佩特以其特有的謹慎、低調順利地完成過渡時期工作。
在奧巴馬的幕僚當中,有多位亞裔面孔,而佩特·勞斯便是其中之一。1946年,佩特·勞斯生于美國紐黑文市,他的母親是一位只會說日語的日本人后裔。他的外祖父于1885年從東京移民到舊金山,后于1910年返日與佩特的外祖母完婚,之后于1915年來到阿拉斯加。在二戰爆發后,佩特的母親及外祖父被關押在亞利桑那州的監獄中,直到戰爭結束才被釋放。
威廉·邁克爾·戴利(2011年1月-2012年1月):政商大佬
威廉·邁克爾·戴利現年64歲,來自美國著名的戴利家族。他的父親和哥哥均長期任職芝加哥市長,加起來有40多年,奧巴馬的第一任“總管”伊曼紐爾所接替的便是威廉·戴利的哥哥,他的二哥約翰·戴利現在也是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所在州)下面一個縣的行政長官。
戴利是民主黨的重要成員,他曾在克林頓的第二任期出任美國商務部長,并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協助戈爾競選總統。在從政之余,威廉·戴利也有豐富的商業實踐經驗。他曾掌管著名銀行摩根大通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業務,也擔任過波音公司和雅培制藥的董事職務,與華爾街的關系密切。
戴利與奧巴馬雖為老鄉,但原本并不熟悉,他之前也不是奧巴馬團隊中的成員。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奧巴馬任命戴利為白宮辦公廳主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戴利和他一樣來自芝加哥,應該不難融入其行政團隊,同時他家又是芝加哥很大的政治家族,可以給奧巴馬政治上以支持;二是戴利與華爾街頗有淵源,奧巴馬可以借重戴利的企業人脈,修補他與企業界的關系,撫慰工商業界人士的擔憂,最終獲得美國工商業界人士的支持。
在白宮任職一年零三天之后,戴利以“希望回到故鄉芝加哥,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為由向奧巴馬辭職。戴利出任“管家”一年間,白宮經歷不少重大事件,如美軍擊斃“基地”頭目本·拉登。奧巴馬這樣評價戴利:“在白宮班子里,沒有人作重大決定時比戴利更迅速。”不過一些人抱怨戴利不是協調各方完成重要立法的合適人選。在戴利任職的這一年間,白宮與國會山的關系緊張,其前任伊曼紐爾與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每天交談十余次,戴利就任后與里德接觸甚少。而奧巴馬的對手則認為戴利是不愿意為一個站不住腳的政策繼續效力(指責奧巴馬的經濟政策無成效)。
雅各布·盧(2012年1月——):金算盤
在接受威廉·戴利的辭呈之后,奧巴馬宣布由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雅各布·盧接任。盧于1955年出生,在哈佛大學和南喬治敦大學完成學業。
與其他美國政治精英類似,盧也有長期的從政經歷。上世紀80年代,盧是時任眾議院議長托馬斯·奧尼爾的高級助手;在克林頓時代,他出任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實現使美國聯邦財政連續三年保持盈余的奇跡,是美國政壇著名的“金算盤”。奧巴馬當選之后,雅各布·盧任職美國國務院,成為希拉里的副手。2010年7月,盧二進宮再次出任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
與根基在芝加哥的戴利相比,雅各布·盧在華盛頓工作30多年,與各方關系融洽。一名資深民主黨議員的助理說,盧與國會關系好,不太可能犯下與前任相同的錯誤。除此之外,盧長期從事預算工作所練就的對經濟的強大把關能力,也是為國內經濟形勢忙得焦頭爛額的奧巴馬所看重的。
小資料:
白宮辦公廳主任:美國總統辦公室權力第二大的人。它的前身是總統助理,1946年開始設立這個職務,1961年正式稱為白宮辦公廳主任。白宮辦公廳主任既像管家,又像顧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職責。
管理職責:雇用重要的白宮工作人員;制定白宮工作制度;控制進出總統辦公室的人員;掌握信息流動。
顧問職責:就政治、政策等問題給總統提供咨詢;保護總統的利益;與國會和其他行政部門以及政府之外的機構溝通、談判,推行總統的政策。
并非所有的總統都設白宮辦公廳主任。肯尼迪沒有,卡特是在任期末才有了辦公廳主任。因為工作責任大、壓力重,一般白宮辦公廳主任干兩年半就要辭職。任職最長的是杜魯門的辦公廳主任約翰·斯蒂曼,任職6年。白宮辦公廳主任年薪為16.52萬美元。
[編譯自德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