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組織
萬筆慈善賬
中國紅十字會日前宣布,今年底捐贈發布平臺和籌財管理系統將上線,屆時每一筆捐款的來路和去處均可查詢;而浙江臺州椒江區慈善總會8月2日連續用12個報紙版面曬慈善賬目的實際行動,似乎更受關注。
《現代金報》報道,這份明細賬目涉及近萬名捐贈者的姓名、單位和捐贈金額,既不計較捐款數額多少,也不在乎是否為“無名氏”,對每一筆捐款均是一視同仁地給予公布。慈善總會甚至用“凈而不染”、“覺而不迷”等名字為無名捐款命名,以表達敬意。據悉,此次登報公布為免費。
集體哺乳
8月1日到7日是世界母乳喂養周,但如今中國的母乳喂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鋪天蓋地的奶粉廣告掩蓋了母乳的重要性,職業媽媽們產假結束后靠“背奶回家”喂養,母乳喂養室普遍缺乏等等。
中新網8月6日報道,各地的母乳媽媽們組織了在公共場所集體哺乳的“快閃”活動,以倡導母乳喂養,并希望公共場合能有更多哺乳場所。“國家本來有立法要有母嬰室,但是我們現在一直沒有。大家看到這么多人一起哺乳好像很有爭議性,但是單個的媽媽帶著孩子出去,有沒有人想過有多無助?”武漢“母乳快閃”活動的組織者說。
勸捐遭拒
深圳新聞網報道,深圳市綠色基金會近日發起近20年來首次大規模義捐活動,獲捐資金將用于城市景觀林帶建設。但恰逢“韋森特”臺風刮倒深圳大量景觀樹木,網友們對該募捐活動幾乎是“一致抵制”,稱自己“已經納稅”,并質疑綠化建設中的浪費和不透明現象。
從對北京暴雨的募捐抵制開始,人們似乎正以這種方式嚴正表明態度:稅收既已無法避免,那些本該由政府全權負責的領域,就不要奢望群眾會埋單。
市井萬象
諾亞方舟
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近日花費150萬制作了直徑4米、重達6噸的橘黃色大圓球—“諾亞方舟”。其在水面上可以承載33噸,艙內設有安全座椅、瞭望系統、通風系統和衛生間等生活設施,還可以防撞、防輻射、防高溫。
“失獨”之痛
曾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好”卻最終失去兒女的那些老人,如今已成為百萬個失獨家庭中的一員。近期,一段名為《空巢一生》的視頻引發了社會對失獨家庭的強烈關注。視頻中,一對夫婦年老后痛失女兒,最終只能在寺廟里求得慰藉與照應。隨后,“失獨”家庭的老人們痛苦、空虛、無助的晚年生活通過媒體呈現在眾人面前。《中國青年報》8月8日介紹了一名曾打掉一胎復又失去獨子的計生委主任。當時有婦女問她“獨生子沒了怎么辦”,她曾堅定回答:“這不是你該考慮的問題,上面一定會解決。”
“文革”、上山下鄉、計劃生育、改革開放、下崗……和共和國一起經歷起起落落的這一輩花甲老人,他們需要的大概不僅僅是一份富足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更是細致可靠的養老服務、溫暖貼心的心靈陪伴、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以及對他們整個人生價值的一份尊重與肯定。只不過,對大多數失獨家庭來說,現在的最高要求大概也只是基本養老保障罷了。
急情與常規
任何規則都有適用范圍,就像任何定理都有前提條件。碰到兇險萬分的緊急情況仍固守常規,就算占了法理,卻也失了人心。交通運輸部8月8日表示,今年國慶節開始,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可在重大節假日免費通行全國的收費公路,這一方案可被看作安撫輿論之舉。不久之前的“7·21”北京暴雨緊急救援時刻,一些收費站仍在繼續發卡收費,曾激起廣泛譴責。據新華網報道,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近日也坦言,紅十字會向暴雨遇難者家屬收取620元的運尸費雖確被批準,但“很不合適”,“在緊急救援狀態下,我們必須考慮公眾的感受”。
不過反而思之,一些看似不顧人情的規定判罰,卻可能在隱性保護民眾。8月2日的《廣州日報》稱,佛山交警認定在貨車車輪前勇救女童的李舒舒妨礙了交通安全,應該對自己被碾斷的腿負25%的責任,但李舒舒見義勇為的稱號并未撤銷。換個角度來看,交警這一冷酷認定有可能讓見義勇為者們在施救時更注意自我保護和維護其他公眾的利益,避免因善意的緊急救助而造成更嚴重的人員傷害??偠灾S護合理的常規和秩序是減少緊急情況的根本辦法,而緊急情況則是檢驗和完善常規的一種手段。兩者的協作不僅需要善意,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