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越演越烈的商業偷竊
《彭博商業周刊》3月15日
多年以來,美國政治家和企業高管們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多有抱怨但收效甚微。中國也常常承諾要對類似的商業盜竊采取更為嚴厲的制裁,不過做的總是跟不上說的。比方說,中國官員承諾要制裁對微軟Windows系統進行的盜版行為,但該公司說,海量的無償軟件下載仍然屢禁不止。而最近發生的美國清潔能源企業超導公司(AMSC)起訴其最大的客戶、中國最大的風機制造商華銳風電竊取其軟件代碼一案,更加深了中國企業予西方的這一印象。
事實證明,中國企業非常擅長復制西方的產品和方法,而在商業間諜行為上,似乎也是如此。中國并不是知識產權侵權的發明者:早在1870年代,美國紡織企業就派員工到英國的工廠工作,他們會把紡織設備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帶回美國;冷戰期間,俄羅斯和東德人會偷竊美國的計算機和芯片設計資料;同樣,韓國和日本企業也做過類似事情。不過,中國確實把侵權行為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生逢其時。如今,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全球經濟實體出現,而恰好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值得竊取的機密都可以在一臺服務器上取得。
復蘇……要來了嗎?
《經濟學人》3月15日
世界經濟似乎有好轉的跡象。在美國,企業開始雇用更多工人,消費者也增加了支出。歐元區的衰退比預期中緩和,希臘經歷債務重組,金融市場也在穩定回升。今年以來摩根士丹利全球股指上揚接近9%,自去年10月以來更上升了20%。經歷了如此的低谷,世界各地經濟開始反彈并不讓人驚訝,不過風險仍然不小。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投資者所盼望的持續而有力的增長都成為泡影,其中部分歸因于運氣(比如飆升的油價),也有歸因于壞的政策(太快、太過分的預算緊縮)。比較明顯的復蘇跡象會在美國出現,就業率的提升拉動收入和消費增加,而消費的增加又將帶來更多工作機會,但這個恢復過程會是疲軟無力的;而歐洲的復蘇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場靜靜的革命
《展望》3月號
我們的世界已經和70年前威廉 ·貝弗里奇提出福利制度藍圖時大不相同。福利制度建立適逢戰后,社會幾乎達到充分就業,丈夫在外工作而妻子通常在家中;那時10個英國人中有7個屬于工人階層,沒幾個人繳納收入稅,也沒有太多人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或大筆存款。在那時,福利支出不單盛行,且是納稅人能夠承擔的,它通過正確的途徑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今日在英國,調查顯示人們認為自己所納的稅收最終落到了太多不應該得到福利的人手中。他們希望制度逆轉過來,存更多的錢。目前政府借貸太多而不得不減少債務,則更加重了問題的急迫性。很多人認為:如果納稅人自己得勒緊腰包的話,那么有其他更多的人需要這么做。
俄羅斯文藝復興?
《自然》3月15日
毫無疑問,俄羅斯的科研制度亟需資金支持。普京在競選前許諾,若當選,將為基礎學科和創新注入財政支持,目的是推動俄羅斯的現代化進程,并為高度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拓展多樣化發展渠道。但資金遠非今日俄羅斯科研危機最深層次的問題??茖W家們傾向于同行評議、項目評估這樣的民主制度,而非官僚化的規定性的知識生產。然而奉行后者的那一批老派學院人士,以及無處不在的聯邦安全局,給今日的俄羅斯科研界帶來條條框框和沉悶的官僚體制。如果科學將對俄羅斯未來起到建設性作用,普京必須有力地解決這些問題,他不應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一小撮親信和顯要人物,而是設立一個真正獨立的科學顧問委員會。
臺北欲推組合拳促房價剎車
《商業周刊》3月12日
“居住正義”是馬英九連任后第一個被選民點名驗收的競選承諾,其精神是不鼓勵民眾擁有非自用住宅,并利用租稅手段,讓擁有第二套房子和空地的民眾付出較高代價。而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則欲推出四大策略,幫助臺北市房價踩下剎車。這些政策包括:利用交通網絡把人群從臺北市區引導到距離臺北市車程30分鐘的外圍地帶;創造臺北市以外的宜居環境;征收空屋稅與調高空地稅,讓擁有更多資產的人付出更多代價,回歸居住正義的精神;透過民間或非政府組織建構租屋平臺,由政府或民間擔任租賃服務的角色,減低房東出租空屋的成本,以增加房屋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