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輿論同樣喧囂。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結束了,溫家寶總理2012年“兩會”答記者問無疑成了壓軸大戲,引得中外輿論共同關注。溫總理用了3個小時“認真而不敷衍”地回答了14家媒體的提問,幾乎涵蓋了當前國內外輿論關注的所有熱點。其中,溫總理承諾任期最后一年將努力做好5件難事: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制定并出臺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實現(xiàn)城鄉(xiāng)養(yǎng)老保險的全覆蓋、全面推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扶貧工作、將教育經費占GDP的4%列入預算。
同時,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也在攪拌著國內輿論。晚會的廣告冠名遭到一些民間輿論的質疑:作為一臺打擊曝光消費黑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性晚會都被企業(yè)冠名和插播廣告,不得不說公信力大打折扣。也有輿論抱怨央視3·15晚會對民眾深惡痛絕的行業(yè),如醫(yī)療、石油、特別是對各電視臺垃圾廣告從不涉及。更有輿論猜測央視今年這場3·15晚會是在給麥當勞做廣告,因為相比之下麥當勞的食品衛(wèi)生還是很安全的。
不可否認的是,央視派記者臥底麥當勞6個月查出一些“小問題”,用這個“正面典型”給很多漠視國民健康的國有食品企業(yè)上了生動一課。但是對于已經舉辦了22屆的央視3·15晚會來說,它本身已經異化了:由于不想折在這一夜所放出的“黑天鵝”上,每逢3月15日臨近,各企業(yè)紛紛四處打探消息,又是投廣告,又是找公關……同時,自從1987年我國啟動首個“3·15”宣傳以來,保護消費者權益活動已經過去25個年頭,可年年“運動式”的維權卻遠遠沒有給消費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安心消費的環(huán)境,消費者也并非只在“3·15”這天才和商家打交道。
此外,公共事務中的一些地方性改革舉措似乎將政府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充分連接起來,釋放著各自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期許。首先,“差額票決,廣東動真格”:廣東省委常委會對16名正廳人選實行差額票決,二選一票決出8名正職考察對象,按得票高低當場宣布結果。差額票決和當場公布是亮點和關鍵詞,前者保證競爭,后者保證公正。“這是在中央總體政策要求的框架內”的創(chuàng)新之舉,黨內票決,民主跬步,廣東先行一步。其次,深圳市發(fā)布了《關于廉潔城市創(chuàng)建中誠信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規(guī)定公務行為將實行終身負責制,公務行為出現(xiàn)過錯的,責任的追究不因行為主體的職務變動、崗位調整而分離。最后,“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的某些輿論訴求在北京也得到了回應:北京發(fā)布“紅頭文件”,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公務員日常考核制度,考核從“德能勤績廉”五方面評分,年度考核連續(xù)兩年不稱職的將予以辭退。
最后,優(yōu)酷土豆合并;山西省工會要求10萬干部公開手機號碼;北京居住證制度年內望推廣、居委會將拆大并小;廣西3·11沉船事件;河南教授絕食抗議病死豬入市;微博實名;北京推出中國菜官方英譯名;汶川地震部分救災物資4年未開包;云南高校頻現(xiàn)高檔酒店調查;故宮展品失竊案宣判;CSDN用戶數(shù)據(jù)泄露案告破;22歲大學生被聘任教授;國內油價上漲破8、達歷史最高點等等,也成為了輿論普遍關注的熱點。 (陳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