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聯邦政府多個部門設立項目、獎學金支持學生赴華學習,其主要考慮是語言安全和國家安全,規劃始于2006年設立的“國家安全語言計劃”。該計劃囊括美國國務院、聯邦教育部、國防部、國家情報局等部門,由國會統一撥款實施長短期項目,支持美國學生學習漢語。這些項目大部分在美國國內開展,部分項目組織學生到中國進行短期培訓,個別項目以獎學金的形式資助學生在中國長期學習。2009年奧巴馬總統宣布未來4年實現10萬人留學中國的目標,聯邦政府各部門加大了對這些項目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美國;聯邦政府;赴華學習項目;政府資助
中文分類號:G53/57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2-3937(2012)05-0000-00
一、國家安全語言計劃設立的背景
國家安全語言計劃(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 NSLI)的最初發起人是前國家安全顧問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她認為美國在應對挑戰時應該用更靈活的方式,不僅僅是應對國家安全,更要立足于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美國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包括在世界觀念上的競爭以及在世界貿易上的競爭。時任助理國務卿巴里·洛溫克?。˙arry Lowenkron)認為,美國在語言培養方面已經遠遠落在了其他國家之后,高中階段學習阿拉伯語、漢語、俄語、波斯語、烏爾都語、韓語、日語等這些涉及美國安全語言的學生不到總數的2%。為應對這種情況,布什政府于2006年1月5日宣布了國家安全語言計劃,以促進對上述“關鍵語言”的培訓和教育。布什將此項目視為美國戰略目標的一部分,短期有利于美國國家安全,長期有利于傳播自由。各項目規劃參見圖1。下文對聯邦政府出資,資助學生赴華進行長短期學習的部分項目加以介紹。
二、國家安全語言計劃
赴華學習或留學的項目
(一)國家安全語言青年海外學習計劃
國家安全語言青年海外學習計劃(NSLI-Y Study Abroad)(見圖1第三個項目)由美國國務院主辦,面向美國高中生。中文暑期項目(NSLI-Y Chinese Summer Program)則是該計劃的子項目之一,面向全美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招標,項目時間為6~8周,共120課時,每年6月中下旬開始。2011年該項目資助311個高中生赴華學習,人均經費1.4萬美元。
2011年特拉華大學申請到該項目,總經費27.55萬美元。項目經費涵蓋所有開銷,參加學生除簽證費用外,包括體檢、免疫、保險、項目行程、住宿、生活費等一律由項目經費支付。項目招募了24名美國高中生,圍繞現代中國的傳統和變遷這一主題,在美國和中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和體驗活動。具體內容包括:①在特拉華大學參加120個小時的漢語全浸入式課堂教學;②21個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講座;③同美國當地大中小學的中國留學生進行兩周的互動交流;④在中國家庭寄宿15天,在上海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經濟和社會變遷;⑤在北京考察實習5天。
國家安全語言青年計劃除暑期項目外,還設有中文學年項目(Chinese Academic Year Program),該項目由國際教育資源網(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 Network,IEARN)承辦,資助美國高中生在中國臺灣學習1年漢語。項目涵蓋學生所有費用,包括行前培訓、返機票、學費、食宿費、保險等。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游學的意愿較低,項目生源較少,項目規模較小,具體經費視學生的學習支出而定。
(二)吉爾曼獎學金
吉爾曼獎學金(Benjamin A. Gilman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Program)是根據《2000年國際學術機會法》(Academic Opportunity Act of 2000)設立的項目,由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管理,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IE)承辦。該獎項旨在為經濟困難的美國本科學生赴海外求學提供助學金。截至2010年,申請吉爾曼獎學金的學生人數達到3.1萬人,有8 800名美國學生獲得該獎學金赴海外留學,其中赴中國留學的學生達到745人。最近兩年該獎學金的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資助人數達到2 300人。
資助金額將視求學時間和學生需求而有所變化,平均資助金額為4 000美元,最高可以達到5 000美元,如果學生學習關鍵語言則可以享受3 000美元的額外補貼。2011-2012學年, 200人獲得該獎學金赴華留學,其中有50人獲得最高8 000美元的資助。該獎項依據一套競爭性的評選程序來遴選獲獎者。獲獎者必須將此獎金用于海外求學支出,包括課程學費、食宿費用、購書支出、當地交通支出、保險及往返國際機票等。
(三)富布萊特美國學生項目
富布萊特美國學生項目(Fulbright U.S. Student Program)由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管理。該項目旨在為美國大學高年級學生、研究生以及青年專業人才和藝術家提供為期1年的海外學習、研究或英語助教的機會。該項目當前的資助規模為每年1 500人。2010年獲得該獎學金的赴華學生總數為56人,2011年擴大資助規模達到70人,2012年計劃資助70人,分為學習和研究、英語助教、旅行資助三種類別的資助。
學習和研究獎學金(Study/Research Grants)資助為期1年的學術和藝術或表演領域的學習、研究和創作。申請人需要提供研究計劃并自行聯系國外學術機構或大學。獎學金涵蓋往返機票、住宿費、醫療保險、資料費、學費等,具體申請金額根據實際情況,如研究領域、實際花費等決定。2011年得到該獎學金的人數為47人,平均資助額度是2.64萬美元。
2012-2013學年,美國國務院還準備在中國推行富布萊特-福格蒂公共健康獎學金(Fulbright-Fogarty Fellowships),該項目是富布萊特項目同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福格蒂國際中心(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合作設立的項目。項目中方合作機構是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該項目為期9個月,醫學院或健康領域的研究生均可申請,2012-2013年度有3人通過該項目,分別去往北京、上海、南京。
富布萊特英語助教項目(Fulbright English Teaching Assistant Program,ETA)資助美國大學畢業生或青年專業人員在國外大中小學擔任英語教師,該項目主要在中國臺灣開展。旅行資助主要包含申請人赴國外學習或研究的往返旅費。
(四)關鍵語言獎學金
關鍵語言獎學金(Critical Language Scholarship,CLS)由美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管理,美國國外研究委員會(Council of American Overseas Research Centers,CAORC)和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承辦,其中包括漢語暑期集訓項目。漢語海外集訓項目為期7~10周,面向具有中級和高級漢語水平的美國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該項目每年在北京、上海、西安3個城市開展,項目經費涵蓋行前培訓、簽證費、食宿費、旅費等所有活動費用。2011年共有81個學生受到資助,平均資助額度為1.6萬美元。具體項目費用以2012年上海項目為例,具體參見表1。
(五)伯仁獎學金和助學金
伯仁獎學金和助學金(Boren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由國會撥款的國家安全教育項目(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NSEP)資助。該獎學金側重支持對于美國國家安全極為重要的地理區域、語言和專業領域的本科生赴海外學習,具體的專業領域包括:農業和食品科學、區域研究、商務和經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外語、健康和生物醫學、歷史、國際事務、法律、數學、科學和工程、社會科學、政治學及政策研究等。該獎學金分3個類別:最短8周的暑期項目,最高資助額度為8 000美元;1個學期的項目是1萬美元;整個學年的項目是2萬美元。暑期項目只限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領域的學生申請。
(六)國家語言旗艦項目
國家語言旗艦項目(National Flagship Program),也是由國家安全教育項目主辦,國際教育協會承辦。該項目旨在向從小學到研究生院的學生提供語言學習資助,特別是幫助他們在海外進行嚴格的浸入式語言和文化訓練。項目下設海外語言旗艦中心(Overseas Flagship Centers),漢語項目設在南京大學的南京漢語旗艦中心(Nanjing Chinese Flagship Center),該中心側重高級漢語教學,美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申請南京漢語旗艦中心的項目,項目為期4個半月,從9月到第二年的1月或2月,項目費用見表2。
三、美國政府資助赴華項目反映出的問題
(一)以語言學習為重點
統觀上述項目,美國政府資助的赴華項目以語言學習為主,以維護國家安全為主旨。一般來說,一種語言是否會在更大的范圍流行或者被學習,是與各種社會因素緊密相連的。在農業經濟時代,軍事強國的語言更容易流行;在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強國的語言更容易流行;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強國的語言更容易流行;目前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不斷提高,美國官方和民間都越來越重視漢語學習,這不僅是出于美國自身安全的考慮,更是社會需求在政府政策上的體現。
(二)項目規模不斷擴大
美國“國家安全語言計劃”其實是“臨時抱佛腳”的做法,也就是說發現這些語言有用了,才開始推廣,因為長期以來都是其他國家學習美國,除個人興趣和特殊需要外,絕大多數美國人并不會主動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2006~2011年間,在資金投入后,項目逐步開展起來,但規模仍然不大。在赴華留學方面,目前長短期項目每年總人數尚未超過1 000人。但隨著奧巴馬政府“10萬強”項目的實施,以及民間漢語熱的持續加溫,赴華項目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同時也不難發現,參加上述項目的學生皆屬自愿,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扎堆現象;而且傳統的外語語種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等仍然是美國學生的主要選擇,當然這也可能與思維定式和語言本身的難易程度有關。在教育處接待美國“國家安全語言計劃”某些項目的學生團訪問使館和座談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發現華裔學生漢語能力較強,其他族裔學生用漢語交流仍比較困難。
(三)有推廣其意識形態的考量
美國政府之所以資助赴華項目,是因為現階段美國與中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關系更加緊密。同時也不難看出美國政府重點資助的項目,大多以美國努力推廣西方民主和價值觀為目標?!皣野踩Z言計劃”雖然是由美國軍事行動衍生出來的,但從長遠看,這些掌握“關鍵語言”的人才是美國的一種戰略儲備,應該說具有全球的視野。
參考資料:
[1]http://www.iie.org/en/Programs/Gilman-Scholarship-Program.
[2]http://fulbright.state.gov/grants/student-program/u-s-citizen.html.
[3]http://www.allianceglobaled.org/china/beijing/china-now#63.
[4]http://www.borenawards.org/boren_scholarship.
編輯:張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