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廣東省韶關市教學研究室地理教研員。韶關市地理學科帶頭人、韶關市中學地理教研會秘書長、韶關市地理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學地理教研會常務理事等。
《中國教師》:李老師,從實驗版課標的頒布實施至2011年課標標準版的頒布已經過了十年,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韶關市課程標準理念與目標的落實情況嗎?
李文:從課標開始實施以來,我市主要通過三方面工作對課標的理念與目標進行落實:一是全員培訓;二是持續不斷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三是行政方面的推進。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感覺大部分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比較熟悉。現在到學校調研與教師交流的時候,老師們都能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新課程的理念,如都知道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學習身邊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等。而且,在對課標的學習理解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已經把新課標的理念變成他們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合作學習,原來就是簡單的小組討論,僅僅是形式上的學生合作。現在一些教師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結合教學內容,聯系本地實際,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本地農產品的種類調查、學校門前小河的污染源調查等,然后讓學生把調查結果制作成課件進行展示,或者是制作成板報在學校展示。這些教學活動說明了新課程的理念正在我們的教學中逐步落實,部分教師已經初步具有了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的能力。
一個理念如果真正落實下去,需要的時間是很長的,在新課標理念的落實過程中,我覺得教師們在逐漸地改變。有一部分教師能夠很好地將課標理念熟練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在慢慢地適應新課標理念,還有一小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原來老的教學理念。總的來說,和原來沒有實施新課標相比,還是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中國教師》:結合韶關市的實際情況,您認為在2011版課標理念與目標的貫徹與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李文:我認為2011年版課標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與以前教學過程中相比,應該差別不大。在教研培訓過程中,結合我們韶關地區的實際,我感覺地理學科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鄉鎮中學的地理教師基本是非專業的,而且流動性大。這樣的師資隊伍帶來的后果是教師對地理教學的內容不熟悉,大部分沒有參加過地理學科的新課程培訓,沒有學習過地理課程標準。例如,去年的教材培訓活動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師是第一次上地理培訓課,以前從來沒有教過地理。這樣的話,教師對地理學科就相當地不熟悉,即便經過一年培訓后,教師對課標有一定的了解了,第二年培訓你會發現又換新教師了。我認為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再加上教師的自學能力也很強,只要經過兩三年的專業培訓,即便是非專業出身的教師也能熟悉地理教學內容,慢慢地轉變觀念,逐步地落實地理課標的理念。但是現在面臨這樣一個尷尬問題,不要說新課程理念的實踐了,最基本的知識目標都難以落實。
《中國教師》:為了保障新課標理念與目標的順利實施,面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韶關市具體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李文:我所在地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就是加強集中培訓;第二,就是把平時的教研活動與新課程理念的實施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第三,我們市里還開展了大型的同伴互助活動,把城里優秀的骨干教師與鄉鎮的教師結成對子幫扶;第四,市、縣兩級的教研室每學期都有計劃地開展送教下鄉活動,讓城里教學經驗豐富、新課程理念落實比較好的教師到縣、鄉鎮的學校上觀摩課,起示范引導作用。
《中國教師》:在新課標的修訂過程中,“鄉土地理”部分相對改動較大一些,新標準將原有8項精簡為6項,并重新進行了表述和梳理。對于這部分教學,請問李老師,韶關市過去十年中是如何進行的,接下去又有什么打算?
李文:對于鄉土地理這塊,過去我們是用鄉土教材《韶關地理》開展教學。從去年開始改用新編的鄉土教材讀本,把韶關地理與歷史融合在一起。從我們的教學經驗來看,我認為在學習中國地理相關內容時教師能結合鄉土教學,教學效果比單獨學習要好一些。比如學生學到地形部分,教師就結合韶關的地形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能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學以致用。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才會感覺到地理就是身邊的事物,地理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我們打算今后繼續朝這方面努力。
《中國教師》:目前,初中地理課程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大多數學校都將其當做“副科”,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地理課程的評價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實施,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呢?
李文:對于地理學科是“副科”的看法,由于高考科目的設置的變化,這種觀念在逐步改變。行政層面已經開始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提高地理學科的地位。
從教師的層面上來談評價的話,評價可以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在地理學科沒有設置為中考科目之前,我們韶關的部分教師就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到一起進行評價,比如教師要求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過程中要進行獨立思考、大膽發言,教師們都會做一個記錄,包括學生的筆記、課堂練習等都把它們記錄到最后的總成績中,這樣的活動落實后,學生還是比較重視地理學習過程的。
再一方面,教師們也很有創意,像有的學校一個學期開展一次研究性的學習活動,比如聚落的調查、當地鄉土工廠的調查等等,然后把學生調查學習的成果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展示。這種類型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是對學習過程和取得成績的肯定,讓他們感覺學習地理很有意思。
《中國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實2011年版地理課標的目標與理念,是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接下去要努力和奮斗的,對此,您還有哪些建議和希望要寄予廣大初中地理教師的?謝謝!
李文:我認為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你才能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問題,才能改進自己的教學,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在地理教學方面,我感覺韶關初中地理教師大部分還都是比較幸福,比較快樂。教師們不僅僅將地理教學當成工作來做,而且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事業。教師們的工作模式就是一邊研討一邊工作,這樣就充滿了樂趣。前幾年我們在初中做實驗課題研究時,參加的教師坐到一起相互進行研討教學,大家覺得這種定期的相互交流與研討,會讓每個人都有成就感,還能在交流過程中解決自己個人的教學難題,找到許多的樂趣。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在工作過程中有幸福感、成就感,那么他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快樂感和自信心。
(責任編輯: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