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到底是要教給學生什么,這或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但可以肯定的是,語文教師絕不應是一個話語權威的形象,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參之言和教師之言。如果學生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個性體驗,這當然也是最失敗的語文教育。
五年前,當時的人教版高中教材高一第一單元是新詩,第三課是穆旦的《贊美》。那一屆我帶一個實驗班,自己是第二次教學此詩。當時備課的內容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但那年暑假的一次教材培訓讓我對本詩有了更多的關注。記不清是哪一位男教師講他備課時,備到最后已是淚流滿面,我也被深深感動了。我著力去體會詩人的情感,亦或是讀詩人的情感。于是在課堂上,我努力地講解以讓學生入境,但遺憾的是還有一點兒沒有講完,也沒有時間讓學生好好讀詩,就要下課了。最后我把男教師讀詩讀到淚流滿面的故事講給學生,本想啟發一下學生好好去讀,沒想到在坐的一位學生竟輕輕地冒出一句話:“至于嗎?”之后班上有了小小的騷動。我什么也沒說,徑直離開了教室。
課下我和班主任交流了此事,班主任很認真地說:“你知道是誰說的么?告訴我,好好地批評他一頓。”我確實也不知道是誰說的,也沒覺得事情有多大,就沒再追究。但是我心里始終平靜不下來,我不解的是學生怎么會冷冰冰地冒出或鄙夷或不屑的那三個字?“至于嗎?”學生難道對經典詩篇這樣的冷漠?難道這堂課這么失敗?我不甘心這樣的教學效果,于是靈機一動,不如讓學生寫篇隨筆吧,說不定能讓學生對他們說的話有所反思。
第二天,我拿起學生的作文本認真翻閱。一遍看下來,發現學生確實對昨天的事情有話要說。大多數學生都對那位說“至于嗎”的同學表示不滿與責怨,我激動于學生的“正義直言”,覺得我的“引導”起了很大的作用,并決定第二天去班上給大家讀一讀,這樣既明確了我的態度,又能對那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有幸的是我當時記錄了學生的隨筆,這里選擇幾段摘錄如下。
那真的很痛,那不僅是對老師、對作者的侮辱,同樣是對文學界、對我們有感情的人的侮辱。我自內心看不起他,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好的態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學生A)
一個人讀詩讀到淚流滿面,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相反,我卻恰恰能夠理解,從心底由衷地佩服他,為他而感動。我想,最感到欣慰的人應該是作者,竟然能有人真正地理解他,讀懂他的詩。這一舉動恰恰是表現了他對祖國真誠的愛,應該受到每個炎黃子孫的尊重。(學生B)
“至于嗎”不能全說成是一種囂張的表現,更多的是無知!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立的,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命運是一樣的,進而他們的思想等方面的認同也一致。不是詩人哭得不值得,而是同學們有時無法體會到60年代那心系祖國的赤子之情!無知不是錯,只有認識不到無知才是錯!(學生C)
但我們至少應該有對待他人最起碼的尊重,詩人的感情是細膩的。也正因為他們有如此超于常人的感情,才會有了不朽的杰作。打開我們的心靈,感受每一首詩歌最深、最純的感情,你會發現有好多言行都是“至于”的。(學生D)
我讀過之后,全班沒有人說話,想是因為用學生的文字來宣講我的教化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課后我也頗有自得之意。然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再次被學生E的一篇隨筆擊碎了。
當一個人的真實感情釋放的話,必須用一個桎梏來束縛他?你有你的感覺,他有他的感受,縱然他不如你才華橫溢,有古人之心,但你懂不懂尊重?你如果評論,你可以評論那個哭的詩人,但你說那個同學就不對。“至于嗎?”多么純樸、多么真實的感受!我心寒,我無語,當同學之間的情感被一首詩沖破,當一場討論變成人格的攻擊,當你想用你的想法壓制別人時,你已退化得和猴子一樣。
其二,當老師不說,以這為題時,你能想到這些么?也許那并非是你的真實感受,也許你是嘩眾取寵,趨言附勢。短短三個字,愛被擊破,情已毀滅,眾槍皆指真實口,真是一種悲痛!無言的痛,刻骨的痛,那個同學不是魯迅,不能橫眉冷對千夫指,他的心也許會被擊開個口子,不住地淌血。而你正在笑,象天使一般,你很開心?你如果是天使的話請站出來,打開你的心靈之窗,把你看到的美,觸到的心情告訴他,像上天對鳥兒的訴說,他也許會成為和你一樣的愛詩的人。那種消極的手段請保留。
看過這段文字之后,我的心情始終難以平靜,我開始反省自己。課堂教學,學生才是主體,他們有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自己又有什么霸權來讓學生的思想受制于我的掌控,聽命于所謂的權威?并且愚拙地還要以此來引導所有的學生,實在是錯誤。
我拿起筆沉重地在學生E的隨筆旁寫下這樣幾句評語:“你的文字讓我深刻地反省。老師感謝你的理解、寬容、真誠、直言。在這里,言論自由!”
第二天,我真誠地向學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并把這篇隨筆讀給大家聽,講臺下一片掌聲。
時隔五年,這些文字不由得令我再一次地思考語文教育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語文教學絕不是教師把教參或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硬塞給學生,重要的還是要喚起學生真實的生命體驗,可以共鳴可以駁斥,而不是教給學生人云亦云地附和。這位學生能有這樣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難道不令我們語文教師欣喜嗎?保護并鼓勵這樣有獨立思想的學生,才真正是我們語文教師重要的使命。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學)
(責任編輯: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