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一所新建學校來說,她也許無法在短短十年的時間內累積出具有深厚底蘊的校園文化,卻可以打下穩固而扎實的歷史根基,為未來的快速發展鋪就一條通向輝煌的“高速路”。
目睹了青云學府的發展歷程與建設成果,即使結束了對她的采訪,我們依然還會被她的大氣、樸實、包容、奮進、求知的精神與氣魄所感染。這也不免讓筆者思考,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所新建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得如此迅猛。
取長補短,另辟蹊徑,用一張“白紙”同樣能夠快速書就教育的輝煌。
一所學校沒有歷史底蘊做堅實的后盾、沒有百年老校的校友資源做人脈支持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與時俱進、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青云學府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與百年老校的差距,并從中總結和吸取經驗教訓,取長補短,另辟蹊徑,是其能夠快速發展取得佳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建校歷史過短,她不用面臨教育改革的各種阻撓;因為文化底蘊單薄,她不用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艱難抉擇。她規避了傳統理念的影響與歷史因緣的干擾,在另辟蹊徑的創新理念下,能夠輕松地繪出屬于青云學府自己的獨特的教育風格與辦學理念,使青云學府在新的教育環境下緊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一所名校的誕生需要依靠文化底蘊與歷史傳承的深厚累積,十年的學校或許稱不上“名校”,但卻可以成為一所“好學校”。而如何判斷學校的好壞,我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給出了提示:“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擁有多年教育管理經驗的孫獻良校長,一如學校給大家的印象,大氣、樸實、好學、謙遜。他對自己的工作永不滿足,卻能尊師愛生、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在經濟尚不發達的地區,在生源質量一般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開拓性的領導思路,發動社會力量,充分調動領導班子及全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青云學府在短短的兩三年間脫穎而出,真正成就了一所名副其實的“讓人民滿意”的好學校。
將特色發展與政策落實有機結合,快速提升科研能力與教育教學水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針對目前存在的諸多教育熱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然而,出臺一項政策容易,能夠真正貫徹執行下去卻很難。但青云學府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根據《教育規劃綱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政策精神以及國家社會未來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采用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方式,并積極開展了課題申報工作。通過科學籌劃與大膽探索,打造出了一套適合它自己的特色教育模式——“雙導一育”學生培養模式。目前,該研究課題已經被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列為研究項目。
“雙導一育”是在特色學校創建中提出來的,是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強化學生人生規劃和終身發展的能力,既教書又育人,全面發揮教師合力,優化班級管理的一體化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它的全員育人模式,以心育系列化課程模式研究為核心,通過深入推進德育校本化工程建設,達到德育活動常態化、規范化、校本化,育人內容課程化的目標。青云學府的教研一體化不僅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也快速提升了學校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十年磨一劍,才展凌云翅。十年雖短,卻也滄海桑田巨變。成就青云學府今日輝煌的動力,源于其一直秉持的“讓人民滿意”的辦校目標,源于其“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不斷進取的學府精神與創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的堅定信念,源于其“以人為本,多元相融,德才兼備,人盡其用”的人才管理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服務理念以及“充分激發教師才智、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質量理念。如今,青云學府已經形成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完善的制度和能戰斗的師資隊伍,相信青云學府厚積薄發的展翅翱翔定會在廣博的教育天地間飛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張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