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測是繪畫造型的重要依據,也是支撐美術專業技能的重要功力。在美術專業教學中,美術人才的目測技能是通過素描造型訓練逐漸感悟出來,并隨著訓練的深入而逐漸提升。高職美術專業的教學時間短,只夠用來熟悉繪畫工具材料和職業項目訓練,因此教學內容一般側重美術職業技能訓練,沒有條件長期進行基礎素描練習,學生對于透視、形體結構、光影明暗等造型知識和藝術原理只是通過教師講授有所了解。然而,沒有素描造型基礎的支撐,其職業繪畫技能就很難得以有效發展。鑒于此,順應高職特點和教學需要,我們對如何在高職院校開展“繪畫目測技法教學”進行了探索,主要是將目測技能教學融入繪畫訓練中,作為對高職美術造型基礎缺失的一種補充。具體而言,我們的做法是將造型基礎內容化整為零,分別納入到高職繪畫專業技能訓練的各個環節中,形成高職特有的美術訓練模式,以保證高職生美術職業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一、 目測的導入教學
目測的基本特點是用眼睛對事物的形態進行量化觀察,通過反復比較和估測獲得各種尺度關系,為藝術再現和創作提供尺度依據。目測水平雖有高低之分,但從操作難度上看對高職生并不應構成障礙,學生對于目測的茫然主要源于不了解。鑒于目測過程不易表述,我們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形象教學向學生導入目測意識,提高其視覺對目測要素的感應能力,培養目測習慣。
目測課程的導入(以高職園藝專業教學為例)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1.等分白紙練習
園藝專業的職業技能繪畫教學是從鋼筆直線練習開始的。配合直線練習,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等分白紙練習,做法是:在白紙上估測距離,用畫直線的方式,依次從縱向、橫向對白紙進行水平和垂直分割,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至十六等份,繼而再做其他直線練習。這類練習可引導學生輕松地體驗目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跟畫練習
在學生學習了透視原理和繪畫造型基礎知識之后,帶領學生做跟畫練習。做法是:選擇一幅適宜學生現有水平的職業技能臨摹作品做范樣,教師通過臨摹做示范,學生依照教師臨摹的步驟邊學邊畫,教師一邊畫一邊逐步講授目測方法,并隨時停下來巡視指導,幫助學生糾正目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目測活動。這種方式可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進行,幾個循環之后學生的繪畫技能會有長足的進步。
二、向學生介紹目測輔助工具
1.目測棒的應用
用畫筆做目測棒的優點是方便順手。當區域較大,主客觀干擾因素較多時,用筆做目測棒能客觀地調整視覺誤差,對于判斷畫面大體的比例關系非常實用。目測棒還可以應用在物象各部分間的比例關系及各物象間的比例關系的觀測上。如果想用細一點的目測棒,可以用細鋼絲或毛衣針做替代品。
2.用手做輔助工具
用手作輔助工具,最經典的就是用手搭建取景框,這可以很方便地調整構圖幅面,也便于展開對畫面效果的構想。此外還可以用手作水平線,估測各類角度線的傾斜程度,這種方法對于初學者測量透視線的變化非常實用。
三、向學生介紹目測輔助線的應用
在繪畫過程中,為了方便目測,往往會加設輔助線進行協助。學生需要了解的輔助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中軸線(或中心點):用于輔助估測對稱圖形或具備對稱結構的物象。
(2)中位線(或中位點):設一條通過物象中間位置的線,用于輔助估測圖形或物象的自身比例關系以及與其他物象間的比例和位置關系。
(3)位置線(或位置延長線):用于標注物象的位置,估測比例關系。位置線應根據物象造型結構關鍵點或物象之間的關聯點進行設置。
(4)傾斜線、角度線、角度延長、兩個位置點的切線,用于輔助測量圖形的傾斜角度。
(5)水平線和垂直線:水平線和垂直線對于目測來說是最得力的輔助線,用于估測高度、寬度、角度及比例結構關系。
(6)有特殊定義的線,如:視平線、透視線、地平線和結構線等。
四、結構比例目測
1.對比測量
視覺的直觀性特征決定了目測的基本特征是進行量與量的對比。對比測量是繪畫目測最基本的方式,指的是通過對比目測對象各部分的寬窄、長短判斷相對長度,確定各項比例關系。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概括大的比例關系,先確定整體比例關系,并以此為參照,測量局部比例關系,進而目測細節關系。
2.角度關系目測
視覺易于對水平和垂直作出相對準確的斷定,有了水平和垂直的輔助可以對角度進行目測,寫生時可以用目測棒協助觀測。對于90度、45度和30度等也可嘗試直接斷定。
3.設定目測單位
繪畫中為了物象間比較和參照方便,可以在畫面中選擇一個形態明確、大小適中的圖形(或一個物象),設為一個尺度單位,用這個單位去度量和估測其他尺度關系。如畫人物時人們習慣把“頭”作為一個單位,用這種方式測量人的高度,因而有“立七坐五盤三半”之說。畫頭部可以“眼”為單位,頭部的寬度有“五眼”的說法。靜物寫生時,以一個杯子為單位。以此度量其他物象,畫風景時以一棵樹或一幢建筑為一個單位。用寬度度量長度,用一個寬度量其他寬度。
4.確立測量點
繪畫時為了便于目測,可確立一個測量點。測量點類似于建設工地的基石,是各種數據的坐標。
5.透過現象看結構
職業繪畫中很多時候需要展現結構造型。對于形體結構的觀測要用穿透的眼光進行整體結構分析,將結構表現準確。具象寫生和具象表現時,應在透視知識的指導下,科學目測。
6.打格縮放
打格縮放是一種“笨”但最有效的繪制方法。它可以使目測關系縮小,降低目測難度。在作品巨大或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均可應用此法。此種方法對于高職教學而言只需略作介紹。
五、畫面明暗色調及黑白灰目測
高職生沒經歷過長期的素描訓練,因而對畫面明暗關系不敏感。應指導學生用概括的方法關注構圖或畫面中大的黑白灰關系,用比較的方法為黑白灰關系排序。在高職生對色調關系的目測和判斷方面要求不宜過高,能一次感應和比較三四個色調即可。關鍵是懂得分析色調的明度類比關系,把色調的大關系拉開。教師應通過經常提醒,提高學生對畫面黑白灰關系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高職生邏輯思維能力強,應結合造型知識和明暗造型案例,培養學生用明暗塑造結構的習慣,提升對明暗關系的感知力。
六、高職生目測時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主客觀混淆
視覺對客觀尺度的判斷是受主觀意識控制的,主觀意識經常會將不同渠道得來的經驗及信息帶到目測中,造成混淆。因此,應引導學生在繪畫時根據不同的目標需求運用不同的法則概念,做到科學目測。
2.圖、地比例失調
初學者的注意力往往是在畫面主體物上,而對空間、背景的形態意識淡薄。如:臨摹風景畫時樹木、建筑占用比例很大,本應空曠的天空和土地卻很小。畫人物時五官所占的比例很大,額頭和下巴很小。這是因為初學者眼中只有圖沒有地,目測時忽視了圖與地的比例關系。
要準確地表達繪畫意圖,必須善于運用目測技能。所以要給學生灌輸這樣一個理念:目測沒有難度,只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有意識的目測練習培養目測習慣,逐步加強大腦對目測信息的意識力,就能提高目測技能。
本文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論文。
參考文獻
[1]邁克·W.林.李慧娟譯.設計快速表現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德博拉·A.洛克曼.林研,金曉娟等譯.教素描的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3]魯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鄭澤民,陳慶和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文學模式的比較與創新研究[J].職業論壇,2002()
[5]覃超伯,任吉.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繪畫基礎教學[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6]梅映雪,祁鳳芳等.素描造型基礎[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孫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