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論文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但缺乏定量的統計分析。本文運用定量統計分析的方法,對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論文的數量、年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對象、主題內容分布等進行分析,以探索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狀況,了解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總體概況和發展趨勢,為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提供數據參考。
關鍵詞:檔案信息服務;論文;定量分析
隨著中國信息化的深入,信息被提高到和物質、能源一起構成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資源的高度上,使得“信息服務的學術研究如火如荼,且成果頗豐。但檔案信息工作一直強調保密性,長期受到‘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的影響,檔案信息服務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直接闡釋檔案信息服務內涵的論述則更少”。[1]直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才有學者提出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進行探討,從此,這一問題逐漸成為檔案學的研究熱點被檔案學界廣泛關注。由此可見,我國對檔案信息服務的研究起步晚,基礎薄弱,但發展比較迅速。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本文以“檔案信息服務”為關鍵詞,時間截止點為2010年,對《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所收錄的論文進行調查,分別查找到相關論文為347篇和253篇,刪除其中重復收錄的論文,實際得到論文448篇。通過對這448篇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論文進行定量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重點、研究方向的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目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1 論文的數量和年份分布
論文的數量是研究成果的豐碩與否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論文數量將直觀體現當前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統計論文數量和年份分布情況,大體上可以反映這些年來我國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水平、廣度、深度以及發展趨勢。《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的448篇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數量及其年份分布情況統計如下表所示:
備注:以上比例數據的統計采用四舍五入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但在整個90年代,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還不夠重視,研究相當粗淺,不夠深入,這一點,從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就可以看出來。每年發表的論文數均在10篇以內,1996年、1998年只有2篇論文發表,1995年以前一共也只有9篇。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僅是個別有敏銳社會洞察力的檔案學者的初步研究。到了2000年以后,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研究的深度不斷加深,廣度不斷擴大,這一點,反映在論文數量上持續上升,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均在12篇以上,特別是從2002年開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都在30篇以上。其中,2007年、2010年論文數量更是超過了50篇。由此看出,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是不斷深入的,并已經取得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整個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從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量上看,還不足以對這個問題進行有效、全面、深入的研究。
同時,從上表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從檔案信息服務問題提出開始,檔案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是在持續深入,其總的趨勢是在不斷深入發展。
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資源成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資源之一,變成人們的勞動的對象和勞動產品,成為信息經濟形成和發展的生產力要素,對于未來社會的生產力結構變化起主導作用。檔案館作為國家最重要的檔案信息保存機構,其檔案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等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作為重要的信息來源的檔案館的地位和職能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服務成為檔案館的重要職能也將極大程度地促進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在2004年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將檔案館定位為“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公開現行文件集中向社會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檔案信息服務中心”。將檔案館的信息服務水平和能力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對其所提供的檔案信息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必然帶動檔案學術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持續深入,研究的廣度繼續擴大。不僅宏觀領域方面的研究將繼續加強,而且微觀領域方面的研究也必將得到廣泛重視,成為研究的一個新熱點。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也必將取得更大的成果。
2 論文數量期刊分布
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是了解該研究領域的主導力量、研究基礎和掌握該領域期刊學術權威的最有效方法,將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明確的向導和有效的數據支持。同時,也使得相關刊物明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繼續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為推動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所收集到的448篇論文的期刊分布情況統計如下表所示:
我們可以從上表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非專業刊物和各大學學報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論文數量合計達到151篇,約占總論文數的33.7%,達到相當高的比例。出現這個現象并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有相當多的檔案學者在高校、政府等部門任職,因此,其必然首選自己所在的單位的檔案信息服務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發表論文的刊物也必然首選所在部門、單位主辦的學術刊物。在大學學報、非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大多是高校老師或其他部門的檔案學者。由于高校老師、檔案學者擁有各自相對有利研究條件,因此,其研究成果不容置疑,是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未來學界在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中,不應該忽視非專業刊物和大學學報中的相關研究成果。
同時,從上面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在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上,并沒有形成一個絕對主導的力量,各期刊論文發表的數量相對平衡。雖然,《蘭臺世界》發表的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論文達到53篇,但其他檔案學界公認的學術權威的《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等核心刊物,其發表的論文數量還偏少,基本都是在10多篇。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研究水平還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也說明檔案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對于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在未來的研究中,《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等核心刊物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致力于領導、推動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提高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水平,推動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3 論文研究對象分布及其研究狀況
考察檔案信息服務研究論文的研究對象分布情況,可以了解過去檔案學界對這一問題從哪些主體對檔案信息服務展開研究,了解過去研究中的成果與不足,預測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使我們未來的研究工作有的放矢。通過對《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所收集到的448篇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的研究對象進行歸納和統計,得到論文主要的研究對象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三: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的研究對象分布情況表(單位:篇)
研究對象數量
綜合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326
高校、科研單位檔案信息服務59
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22
城建檔案信息服務14
企業檔案信息服務13
醫院檔案信息服務9
軍隊檔案信息服務5
通過表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
3.1 我國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綜合檔案館的信息服務問題上,發表論文達到326篇之多,占所有的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發表論文數量的72.8%。這是因為,綜合檔案館是“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公開現行文件集中向社會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檔案信息服務中心”,在整個檔案信息服務中處于中心領導地位。因此,其信息服務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必然成為檔案學界研究的重點,研究成果豐富也就在情理之中。
3.2 高校、科研單位的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占到相當高的比例,有59篇,約占13.2%。這是因為,有些檔案學者除了在檔案館工作外,還在高校兼職或者是高校檔案專業的老師及其檔案工作人員。他們精通檔案的相關知識,熟悉檔案學界整體的學術環境,擁有圖書館、整體學術氛圍相對濃厚等有利的客觀條件。同時,對于研究對象的選擇必然首先選擇自己熟悉的對象,因此,高校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取得較大研究成果也就不足為怪了。
3.3 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從目前的實踐工作來看,應該是屬于綜合檔案館的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當中的一部分,之所以獨立出來,是因為數字檔案館的檔案信息服務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從“數字檔案館”這一概念提出來到現在短短的時間內,發表的學術論文達到22篇,數字檔案館的信息服務問題研究已經漸漸深入,成為檔案學界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3.4 城建檔案信息服務問題、企業檔案信息服務問題、醫院檔案信息服務問題、軍隊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則由于其各自獨特的專業性,既有豐富的檔案知識又了解各專業、各部門專業知識的檔案學者數量有限,因此,研究成果較少,發表的論文數量分別只有14篇、13篇、9篇、5篇,在整個檔案信息服務研究的論文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因此,未來的檔案學研究應該加強微觀領域的研究。
4 論文的研究主題內容分布及其研究狀況
研究檔案信息服務研究論文的研究主題內容分布情況,可以了解過去檔案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了解過去研究的重點和薄弱環節,預測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和研究重點、研究熱點,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對《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所收集到的448篇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的研究主題內容進行歸納和統計,論文主要的研究主題內容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四: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主要的研究主題內容分布情況表(單位:篇)
研究主題內容數量
檔案信息服務理念242
檔案信息服務方式、服務策略、服務手段106
檔案信息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個性化、網絡化76
檔案信息服務模式、體系、機制45
檔案信息服務的法律和安全問題17
通過表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
4.1 對于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還集中于抽象的意識層面等宏觀領域,對于具體的實踐層面等微觀領域的檔案信息服務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這一點,從表四可以看出來,檔案信息服務理念方面研究達到242篇,約占總數的54%,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說明當前檔案學界對檔案信息服務的研究還集中于宏觀領域的研究。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除了應繼續加強宏觀領域的研究外,還須特別注意微觀領域的具體研究。
4.2 對于如何提高信息服務方式、服務策略、服務手段等的研究還很不夠,只有106篇,約占23.7%,這是因為,對檔案信息服務方式、服務策略、服務手段的研究與社會實踐聯系緊密,能夠對當前的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必須加強與現實工作聯系的相關主題的研究,以推動當前檔案信息服務的發展,樹立檔案館全新的服務形象。
4.3 檔案信息服務的社會化、產業化、個性化、網絡化是隨時代發展而提出來,成為近幾年來檔案學界研究的一個新熱點、新方向,并取得較好的研究成果,發表了76篇學術論文,約占論文總量的17%。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對當前的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4.4 檔案信息服務模式、體系、機制是整個檔案信息服務工作能否順利、科學、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但當前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這方面的學術論文只有45篇,約占論文總量的10%。因此,未來的檔案信息服務研究,應用系統的觀點,對檔案信息服務的模式、體系、機制等客觀層面加強研究,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尋找適合中國檔案信息服務的服務模式、體系、機制。
4.5 檔案信息服務的法律和安全問題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發表的論文數就可以看出來,僅有17篇,約占論文總量的3.8%。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現有檔案學者既精通檔案學知識又精通計算機、法學知識的人數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現有檔案信息服務水平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相關法律和安全問題還未充分暴露出來。這一點,應該引起檔案學界的高度重視,并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未雨綢繆,以保證檔案信息服務始終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
通過以上統計,我們對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檔案信息服務問題以來,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的研究狀況、研究成果有了基本了解,同時,也明確地看到了研究過程中的不足,這將成為未來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堅實基礎。希望通過對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問題研究論文的定量分析,為推動檔案學界科學全面地繼續深入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提供數據上的支持,最終,促進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