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986年~2012年以來,期刊雜志有關檔案“違法”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以便為檔案執法研究提供參考。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1 時間分布
從時間分布(見下圖)上看:27年來,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1986年至1994年為起步階段,多數年份只有1篇文獻發表,且有3年沒有文獻發表。1995年到2004年為起伏發展階段,其間,經歷了兩個起伏,其活躍度明顯高于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兩個高點分別出現在《檔案法》與《檔案法實施辦法》修改后重新頒布前后,與之有明顯的關聯性。2005年至現在為第三階段,這個階段文獻量兩度達到最高點,呈現出“M”字形的走勢,兩端起伏明顯,中間略有起伏。這個階段的高峰年份與國家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有密切關聯。整體上看:1990年后的研究連續性比較好,整體呈現出三個臺階式的趨勢,各臺階各有起伏。
2 期刊分布
從文獻的期刊分布看:83篇文獻分散在43種期刊上,其中,檔案學期刊23種,占27.71%,發表文獻63篇,占75.9%;檔案學核心期刊13種,占30.23%;發表文獻42篇,占50.6%。發表2篇以上的期刊17種,均為檔案學期刊,占39.53%;發表文獻57篇,占68.67%。檔案學期刊成為發表這問題研究文獻的主要陣地。
3 研究層次
從研究層次看:83篇文獻除1篇來自自科類,其他82篇均來自社科類,社科類占到了全部文獻的98.8%。屬于基礎研究的39篇,占46.99%;屬于應用性研究的44篇,占53.01%。應用性研究文獻數略高于基礎性研究的文獻數,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具體情況是:基礎研究(社科)39篇,占46.99%;行業指導(社科)37篇,占44.58%;政策研究(社科)5篇,占6.02%;職業指導(社科)1篇,占1.21%;行業技術指導(自科)1篇,占1.21%。
4 作者分布
從文獻的作者分布看:署名文獻有75篇,涉及作者97名,其中,第一作者70名。獨著51篇,合著24篇,合著率超過30%。發表2篇文獻以上的,只有方德生(3)、趙力華(2)、趙建康(2)、侯俊芳(2)、高潔(2)5人,只占全部作者的5.15%;發表文獻11篇,只占全部署名文獻的14.67%。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5 作者單位分布
從文獻作者所在單位分布看:署有單位的有56篇,涉及50個單位。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只有北京市檔案局(5)和四川警察學院(3),其他單位均只有1篇文獻發表。56篇文獻有2篇為合著,其他均為獨著,沒有形成核心研究單位。從單位性質分,檔案局25個,占50%;高校9個,占18%;檔案館3個,只占6%;其他單位13個,占26%。檔案局對這問題的關注度最高,明顯高于高校、檔案館和其他單位,是這問題的主要研究群體。檔案館關注度最低,與其事業單位性質有關。其他單位關注度較高,與其檔案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身份有關。
6 檔案“違法”相關文獻主要內容
從83篇文獻涉及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檔案違法行為案例分析、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與處罰、人事檔案違法行為和其他相關內容4大類。涉及檔案違法行為案例分析的28篇,占33.73%。其中,涉及分析剖析的10篇;涉及理論研究的12篇;涉及案件實例的6篇。涉及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與處罰的24篇,占28.92%。其中,涉及檔案行政管理及對檔案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的9篇;涉及關于檔案違法的刑事處罰的1篇;涉及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與處罰實踐的6篇;涉及官員腐敗檔案的1篇;涉及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與處罰理論研究的7篇。涉及人事檔案違法行為的19篇,占22.89%;其中,涉及人事檔案管理中的違紀違法現象描述的3篇,涉及研究處理人事檔案管理領域糾紛和違法行為的難點及對策的12篇,涉及扣押人事檔案違法行為的4篇。涉及其他內容的12篇,占14.46%。其中,涉及其他違法行為檔案管理的5篇;涉及檔案違法案件查處辦法措施的3篇;涉及因果關系與檔案違法行為的2篇;涉及檔案與違法案件處理的1篇;涉及歷史檔案的1篇。
(劉東斌組稿 作者單位:周口市沈丘縣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