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地質檔案資料是地質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礎信息資源,具有可被重復開發利用、能夠長期提供服務的重要功能。隨著地質檔案工作逐步推進,新時期地質檔案資源信息開發利用趨勢初步形成。
1 地質檔案資料信息價值巨大、館藏豐富
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了海量的地質信息資源,全國地質資料中心、各個省國土資源廳以及下屬單位保存大量的地質、水文、環境、礦山等地質檔案資料信息資源,館藏極為豐富,為經濟建設儲備了寶貴的資源財富。
2 數字化地質檔案資料服務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隨著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力度的加大和已有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的穩步推進,館藏地質資料的數據量大幅度增加,各種成果資料規范、統一,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條件。
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檢驗和評價檔案工作的標準不再以其擁有的檔案數量來衡量,而是以它為檔案用戶提供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和質量來判斷。因此,深入開發利用檔案網絡信息資源,有效地為檔案資源提供最佳的利用途徑與條件,已成為檔案工作的一個中心任務。提高地質資料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擴大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功能是國外地質工作強國的普遍做法。
3 全面開展地質檔案數據支撐體系的建設
加強現有數據庫整合與更新。
3.1 可視化成礦預測管理系統:借助地質資料檔案館豐富的館藏優勢,以典型成礦模式為標準,對館藏的基礎地質數據庫、礦產地數據庫、地球物理數據庫、地球化學數據庫、地球遙感數據庫等進行有效整合與提取,建設可視化成礦預測管理系統,實現地質資料信息的集群利用,為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提供數據來源。
3.2 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綜合分析管理系統:開展水工環地質資料專項清理,加強深度研究與開發。整合我省1︰20萬、1︰5萬區域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各縣(市、區)區域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礦區地質環境調查等地質資料及數據庫,完成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資料信息的集成與整合,建設地質環境條件與地質災害綜合分析管理系統,形成權威數據,實現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基礎工程選址前期地質環境條件與地質災害預查詢,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支撐。
4 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的建設
研究城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和社會共享機制,集成各類地質檔案資料,挖掘潛在價值和社會需求,建立城市地質鉆孔數據庫、城市數字地質圖數據庫、城市水工環地質數據庫,開發其管理系統;探索三維地質結構與地質環境的鏈接,研究三維地質結構與地下空間的耦合,實現地質環境變化過程模擬與預測,實現城市建設、地下空間利用與地質環境的有機結合和最佳利用;建設與完善城市地質三維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咨詢系統服務平臺。
5 明確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建設思路
以提高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與服務程度為目標,以海量地質數據資源清理、整合和資源建設為基礎,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組織、政策、標準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以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工程為契機,建成省級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和網絡服務體系,推進省級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開展重要城市、重點成礦區帶、重點經濟區、重點生態環境脆弱區、重大工程建設區和重大地質問題區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并對外提供服務工作。繼續開發新的地質資料信息產品,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發展。
6 更新觀念,樹立“大服務”意識
地質資料成果服務的多領域、多功能、專業性、時效性強等特點,建立館藏機構的常規服務與專業機構的專題服務相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大服務理念,變過去“倉庫保管員”為現在的“超市促銷員”,加大服務宣傳力度,分類分級,建立客戶服務計劃和服務反饋機制。建設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搭建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來稿日期: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