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是指先形成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再對其進行日常的動態管理,以確保企業信用信息的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最終,實現為社會及企業自身服務的目的。
1 企業信用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我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在關于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的法律體系建設中,只有幾種較為片面的與信用有關的法律,如《會計法》、《合同法》、《票據法》、《刑法》、《稅法》等。雖部分城市如上海和深圳也出臺了關于信用方面的法律,但這些法律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對企業進行管理。
1.2 企業信用信息的分散性及隱蔽性使信息收集難度增加。在當今社會,企業的信用信息主要分布在企業內部、工商管理、銀行、質檢等部門,企業信用信息的分布具有分散和隱蔽的特點,使得企業信用信息的收集比較困難。
1.3 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信用信息管理要求信用信息收集要及時、連續和完整。傳統的手工收集的方法已不能滿足信用管理建設的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滯后性。
2 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的對策
2.1 盡快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的相關法規體系。國家應加快相關法制進程,盡快將信用檔案管理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以政府為主導來促進企業信用檔案體系的規范運作。區、縣政府負責制定總體規劃與規章制度,培育和監管信用市場。按照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展,規范有序地建立全區、縣企業信用檔案體系。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競爭、有利于公共服務和監管、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企業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查詢披露管理、信用評級管理、信用服務機構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和相關制度。
2.2 建立企業信用檔案收集體系。要對企業信用檔案進行檔案化管理還要有正確和高效收集檔案的措施,才能滿足檔案化管理的需求。從企業信用檔案的收集制度上來看,金融、稅務、工商、質監等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充實企業信用信息數據,為全區、縣信用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和數據服務,積極推進聯合征信系統建設。同時,建立企業信用綜合評級系統,根據各行業的企業信用信息,按照不同的權重,建立區、縣企業信用綜合評級系統,向各部門和社會提供企業信用綜合評級信息,促進企業社會信用水平的提高。不同的信用信息在信息采集時具有不同的情況,具體的信息采集方式應該按照以下的幾個方式進行:可以采取定期采集、不定期采集和一次性采集三種方式相結合。如企業經營狀況這類“一年總結一次”的信用信息,可以根據其發布的慣例,采用定期采集信息的方式。
2.3 建立企業信用檔案管理機制。要健全管理機制,政府及部門要把企業信用檔案體系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本部門工作目標。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督促作用,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強輿論宣傳,共同推進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的建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的組織領導上應由政府主導,工商部門或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或政府授權的信用機構具體負責建檔,其他能夠提供企業信用信息的部門如工商、海關等全力配合,各級檔案部門指導信用檔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保管利用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建立信用檔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揮職能優勢,協助有關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辦法,規范和完善信用檔案管理。
2.4 企業信用檔案提供利用渠道。必須先對分散于不同檔案信息中的信用檔案進行整合,對于整合好的信息再進行資源共享,可通過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數字技術進行資源共享。對于信用良好、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名單的企業要特別公布表揚,對不守信用和違法企業名單、質量低劣企業名單、逃廢債務企業名單等以及一些對社會影響較大的企業信用信息,適時地予以公布披露。
(作者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來稿日期: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