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酥油茶的歷史,至今已有千余年了,被稱為古代藏族社會“百科全書”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早就有記載。喝上一碗潔白細膩的酥油茶,不但能解乏生津,還能食欲大增。夏季,藏族人常以酥油茶為主食,但是要說品嘗酥油茶的最佳季節還是冬季。
酥油茶是將磚茶用水煮好,加入酥油(牦牛牛奶中提煉的黃油)和食鹽,倒入竹制或木制的茶筒,用一根攪棒用力攪打,使其成為乳濁液,最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香味濃郁的酥油茶。另一種方式是將酥油和茶放到一個皮袋中,扎緊袋口,用木棒用力敲打,所以做酥油茶也叫“打”酥油茶。
一千多年前,藏醫學家宇妥·云丹貢布在他所著的《四部醫典》中就論述了酥油對人體的營養作用,“新鮮酥油涼而能強筋,能生澤力又除赤巴熱”,即是說新鮮酥油能潤澤氣血,使人精力充沛,皮膚不粗裂,還能治療黏液及發熱性疾病。藏醫學認為,在高寒缺氧環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強體質,還可使精液增多,滋潤腸胃,和脾溫中,潤澤氣色,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