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對旅行以及各類活動越來越熱衷。然而,古語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常伴隨著不可預測性,為了預防外出時意外的發生,老人最好做到有準備地出行。
出行需選擇天氣
邵子自言四不出:大風、大雨、大寒、大熱也。愚謂非特不可出門,即居家亦當密室靜攝,以養天和。大雷大電,尤當緘口肅容,敬天之怒。如值春秋佳日,扶杖逍遙,盡可一抒沈郁之抱。
古人曾說,大風、大雨、大寒、大熱的天氣不宜出行,因為,天氣變化是由于天地陰陽之氣變化而引起,不利于體內陰陽之氣的平和,對身體健康不利。曹老先生也同意這種觀點,并認為,遇到風雨寒熱的天氣應居家守靜,以順應天地之氣,待天氣清朗,陽光溫和,才可外出漫步,以抒發心中沉郁之氣。
現代養生觀認為,不好的天氣情況確實不適合出行,尤其是大風、大雨、大寒、大熱之時。因為大風時,空氣中浮塵將大大增加,此時出行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而過于寒冷或過于炎熱的天氣,一方面會對交通、環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不利于老人出行;另一方面還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如著涼、中暑等。
茶果暖衣隨身帶
出行時,體力消耗較大,身體對所需能量和營養物質需求增大,因此出行時飲食是保健的重點。即使是近地游覽,也應準備一些飲料水果,以備不時之需。古時人們出行必備食盒,手提而行,所謂“膳飲從于游,乃兼具酒食”即是如此。如果是出門鍛煉,只需帶少許飲料、開水即可。
除了飲料、開水外,老人還應隨身攜帶一件衣服,尤其是春秋寒暖變化之時。天氣變化較快,隨身攜帶衣服可保暖。
行程交通計劃好
乘興而出,不過邇在村郭間,可泛小舟,舟前后必障蔽。樂天詩所謂“一莖竹篙剔船尾,兩幅青幕覆船頭”也。舟中不能設椅,屹坐搖杌,殊覺不寧,制環椅無足,平置舟板上,與坐環椅無別。居家時不妨移置便榻,亦堪小坐。
曹老先生所指的交通,顯然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情況下的產品。如今滿街公交、出租盛行,從前老人乘舟、坐車要準備的靠墊、小椅如今車內已經具備。盡管曹老先生所說的具體的策略已經不適合現代,但曹老先生提出的外出養生觀卻沒有過時,即外出時,必須做一定的準備。
椅帽不離身
老人出行應隨身攜帶衣、帽、椅子等用具。老人體質較弱,不適合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需要隨時休息,而隨身攜帶的椅子能夠滿足老人隨時休息的要求。為了攜帶方便,老人可以拿小馬扎,折疊起來可以隨身攜帶。
古時,無論人們走到哪里都戴著斗笠,既可以遮陽,又可以遮風雨。現代老人雖然不必再戴著沉重的斗笠,但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一方面帽子可以遮陽擋風;另一方面,冬季寒冷之時,帽子也可以保暖,避免頭著涼。
養生課堂
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漸衰,動作遲緩,因此外出旅行時行動宜小心謹慎。坐車、乘船、登機、爬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家人隨行照顧。“歷險”等項目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游高興時,更應以不覺疲勞為原則,以防“樂極生悲”而發生意外。
老年人患慢性病較多,外出旅游時,除帶好常服的藥品外,還應備些特殊的急救藥品。例如冠心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含片、速效救心丸,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帶好降壓降糖藥物,應用胰島素的糖尿病人還要備好口服藥,以便能及時救治低血糖反應或低血糖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