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老化,體內產熱減少,能夠覺察到溫度降低的身體機理的敏感性逐步喪失,在與寒冷的接觸中,皮膚血管反應比較遲鈍,不能很好地收縮,丟失的熱量也比較大,因而不能使體溫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這在醫學上被稱作“老人低溫癥”。老人低溫癥是指老人體溫持續在35℃以下,這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生命活動衰減,機體反應性降低的一種表現。
體溫低于正常體溫時,老人會有怕冷的感覺,而且精神不佳,嗜睡。低于35℃時,就會出現意識障礙,反應更加遲鈍,對寒冷刺激沒什么反應,四肢僵硬、冰涼、皮膚蒼白,有時會出現紫癜,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心跳緩慢。此時需要及時處理,盡快送入醫院接受治療。如果癥狀比較輕微,意識清醒,應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使老人的身體暖和起來。
老人低溫癥主要是生理機能衰退造成的,預防方法主要是保暖和提高御寒能力。老人在冷天外出從頭到腳都應該注意保暖,房間溫度不要過低,室溫保持在20℃左右為宜,晚上睡覺也要注意保暖,不能凍著。平時多參加室外運動,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如慢跑、太極拳、健身操等。
此外,以下幾個方法也能快速提高體溫——
溫臀法
支撐人類活動的熱量是由肌肉活動產生的,并通過血流輸送到全身。肌肉溫度偏低時,熱量的產生就減少,導致血流阻滯,循環內臟的血液量減少,引起各種疼痛。改變這個惡性循環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暖熱肌肉。全身肌肉的70%~80%集中在臀部和大腿,所以驅寒最佳方法就是溫熱臀部。
老人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時,可利用一次性暖袋溫熱身體。把暖袋放在前左褲袋和右后褲袋里,隔段時間輪流更換,不斷溫熱臀部和大腿前部;還可將加熱貼貼于鞋墊上,讓身體從腳暖到頭。在家里可以把蕎麥等中藥材制成坐墊,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后,坐于臀下來加熱身體。
吹風機暖身法
晚上睡前,用吹風機的暖風吹腳的內側,可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從大腿外側吹到腳脖子,可以緩解膝蓋外側的疼痛。實際上,用吹風機進行暖身沒有過多的局限,只要你覺得哪些部位有寒涼感,就可對著吹一吹。
但要注意,每次打開吹風機后,先用手試一試熱度,感到很溫暖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過熱的風,而且吹每個部位的時間都不要過長(最多吹2分鐘左右),避免燙傷肌膚。另外,如疼痛處有發炎、紅腫等時絕不可吹暖風,以免加重炎癥。
熱毛巾刺激法
頸項中央有個凹處,這里是大腦的重要器官——延髓的所在處,它是控制全身機能的中心。用熱毛巾直接刺激這個部位,能夠提高身體各機能的活性。
具體操作方法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泡熱,取出擰干,折成適當大小貼在頸項。毛巾冷卻后再按上法重復3~4次。每天早晚做2次。也可用微波爐加熱濕毛巾,加熱約1分鐘即可。
手浴
將雙手充分泡在約43℃的熱水里,浸泡10~15分鐘,水溫下降時,可添加熱水以加溫,重復進行2~3次即可。手浴能促進手關節和肩膀的血、氣流動,不但會溫熱全身,還對緩解肩膀酸痛、手關節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也可在泡溫水后,再用冷水泡1~2分鐘,之后再泡熱水,如此重復2~3次,同樣會使身體變暖。
或者左右手交叉抱臂,然后將整個手臂浸泡在46℃左右的溫水中,約泡4~10分鐘,溫度下降時補充熱水。每天堅持手臂浴,既能提升體溫,又能減輕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的病患。
足浴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供給不良,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所以腳底冰冷是很常見的情況。用熱水浸泡雙腳,可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使全身感到溫暖,同時也利于體內廢物的排出。方法是:開始用38℃的溫水泡腳,逐漸加熱至42℃~43℃,待雙腳泛紅、身體出微汗就結束。最好臨睡前進行,擦汗后馬上入睡,第二天早上身體狀況會好得多。但要注意,感冒發高燒、腳部因挫傷或其他炎癥紅腫者,不適宜用溫水泡腳。
半身浴
半身浴是將心臟以下的身體泡在38~40℃的溫水里約30分鐘,不僅能發汗,以排泄體內多余的水分及寒氣,使全身變暖和,還能規避全身浴會加重心肺負擔的缺點,不會引起頭暈,對呼吸器官、心血管患者較適宜。冬天進行半身浴時時,可將一塊干毛巾披在肩膀上以防受涼。
在進行上述這些沐浴操作的同時,你還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不但能暖和身體,還可以放松全心身,有利于壓力和疲勞的消除。
(繪圖: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