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廣告的發展一方面依附于經濟,一方面依附于電視節目。
回看2012上半年,一季度GDP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上半年平均7.8%的增幅創近三年來最低,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直接導致廣告花費銳減。對于2012下半年,企業投放出于經濟大環境的不樂觀,繼續持謹慎態度。央行降息等信號一定程度上有利企業盤活資金改善經營,但效果顯現仍需一段時間。
節目方面,正如之前預判,于2012年元旦正式生效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確實給傳統電視業務帶來了一定影響,電視人在變革中找尋機會,挑戰自己,成敗均有,格局生變。
與此同時,新媒體勢力越發壯大,尤以網絡視頻行業為最,不僅在電視劇資源占有上與電視媒體一爭高下,自制節目領域的持續發力也讓人驚嘆,上半年一些傳統媒體出身的主持人紛紛入駐新媒體引發熱議話題,而廣告市場,北京、上海4A電視花費的減量有相當一部分是流向了新媒體。
電視廣告市場的2012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電視廣告調整之年
電視劇“中插取消”的規定雖并沒有減少廣告播出的時間總量,但重新分配廣告資源,調整廣告合約的任務讓電視臺忙得夠嗆。2012上半年,不少衛視都采取了加強大劇整合營銷、將硬廣轉化為內容植入、尋找新興廣告主等手段應對廣告新規。
電視劇廣告營收的好壞,核心因素在劇目本身。廣告主最現實,不買你的以后,買的是你的現在,也正因此,在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大幅跳水的上半年,發行至電視臺的電視劇價格依然堅挺,熱門劇仍是搶手資源,對電視臺的貢獻率也依舊保持較高水平。
2012年上半年,《懸崖》《甄嬛傳》《水滸傳》《心術》等幾部大劇對各平臺拉動效應明顯,東方衛視甚至因此消滅了電視劇的空載率。另一陣營,因為上半年接連幾部電視劇收視低迷,一向領先的湖南衛視撤銷了廣告總價值達14億的金鷹獨播劇場,取而代之的是晚間22:00節目帶在7月1日的全新登場。
從一個劇場變成兩個劇場,之后再變回一個劇場,自制節目不斷推陳出新,頻道收視率出現較大波動,湖南衛視的2012成為了新環境中電視媒體變遷的重要樣本,而有關江蘇反超湖南,躍至衛視收視冠軍的新聞,幾乎成為今年話題度最高的行業事件。
由于電視劇看走眼導致元氣大傷的案例早已不新鮮,這也讓電視臺更加重視對自制節目的培育。江蘇衛視的崛起充分驗證了這一點,2012上半年,《非誠勿擾》依舊強勁,新節目中,《一站到底》收視破1,這些都讓大家看到了品牌節目的“不可替代”,因此盡管江蘇衛視今年上半年整體廣告營收“差強人意”,但并不影響頻道對原創節目的投入和保護。
優勢節目的冠名和贊助成為各頻道廣告突圍的重要武器。浙江衛視,上半年的《中國夢想秀》,7月上檔的《中國好聲音》對平臺收視提升、廣告增長拉動效應明顯。2012年,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一年播兩季,第二季11期節目的硬廣+冠名+贊助,總收入有望達1.5億-2億元,上半年新節目《夢立方》的冠名費也有2500萬。下半年,東方衛視計劃將刊例價上調20%,還計劃拿出一些優勢資源進行廣告招標。
但,提價是一把雙刃劍。今年上半年,部分頻道出現廣告空檔卻仍然還要提價的做法讓廣告主不滿。在廣告主看來,大家都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投電視不能獲得理想的性價比,自然會選擇投放其他媒體。CTR市場研究相關調查顯示,82%的廣告主會考慮采用其他媒體來補充或代替部分電視廣告,其中互聯網是他們的首選。
視頻行情看漲
尼爾森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廣告開支同比增長3.1%,其中,互聯網廣告表現最為強勁,增幅達到12.1%,電視增長2.8%,廣播增長7.9%,戶外增長6.4%,報紙增長3.1%,互聯網增長12.1%,影院增長4.1%,雜志下滑1.4%。
CTR提供的有關本土市場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廣告花費同比增長1.4%(去年同比增長16.5%),其中電視增幅1.9%(去年同比增長17.1%),電臺增幅9.9%(去年同比增長39.0%),報紙下降6.3%(去年同比增長13.1%),雜志增幅5.7%(去年同比增長17.1%),戶外(含地鐵)增幅2.5%(去年同比增幅4.3%),戶外(不含地鐵)下滑1.9%(去年同比增長1.3%),地鐵增幅18.8%(去年同比增長18.3%)。
雖然兩份報告監測的范圍不同,但廣告市場整體增長放緩,尤其是電視廣告遭遇寒冬的結論是趨同的。
上海劇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查道存預估,今年上半年國內廣告市場,電視增長會低于5%,網絡媒體則至少有50%的增長,其中,網絡視頻增速會超過80%,“網絡視頻現在已經變成互聯網第一大應用,5月份超過了搜索,成為吸引網民最多的一種網絡應用,今年優酷估計能做到30億的規模。”
2012上半年,新媒體流量過億的電視劇很多,僅《甄嬛傳》就有超過50億次的觀看數據,更多的流量加上網絡版權價格的回落,給網絡視頻行業帶來了更多優質電視劇。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在媒介購買時會把視頻和電視互補使用,共享電視的預算,特別是一些國際品牌,大幅增加了在網絡視頻的投放。
這種形勢也給了劇星傳播這種網絡視頻廣告代理公司更多機會。2011年才成立的劇星傳播第一年營業額做到了2000多萬,今年上半年業績已超過8000萬元,“預計今年能做兩億多,比去年翻十倍。”查道存說。
不過,相比電視廣告市場,新媒體的整體大盤還是小很多,而且,新媒體廣告自身也面臨不少問題,比如缺乏權威通用監測數據、視頻的前插廣告瀏覽器可以屏蔽等等,這些都在阻礙著其下一步的發展,需要行業進一步規范。
不同行業廣告主表現
采訪中,不少從業人員表示,今年很多行業的業績不大好,比如服裝、運動、家電、飲料、手機板塊,企業偏向于短線投資,對保持業績的關注多過嘗試建立新的品牌。
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帶來新房入住率的減少,直接導致家裝、家電行業的業績下滑。加上此前多次出臺的刺激政策透支了消費需求,去年還是各媒體廣告投放大戶的家電企業,今年剛過春節就提前進入“寒冬”。家電電商巨頭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上就感慨上半年“凈利潤為負”。
不知自6月1日開始實行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能否為這個行業帶來逆轉。即便“價格戰”會產生諸多負面效果,但這仍然是家電行業下半年的競爭主題。劉強東表示,今年第三、四季度會掀起中國電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全面的價格戰,蘇寧易購也將在今年暑期發起更大規模的促銷活動。
與電商們各種“價格戰”相伴的是今年上半年電商行業廣告投放的大幅增加。
“今年是電商的大年,大大小小的電商都在投廣告,有些電商拿出幾十億做物流,如果規模不夠、用戶跟不上,就會面臨危機。”智威湯遜·上海(JWT)總經理李巍向《綜藝》表示,電商行業的大規模投放估計還能持續一年,拼過今年,到明年年中時哪些企業跑得遠,哪些會掉隊應該就能區分出來,“現在有些電商是被迫進來競爭的,如果缺乏長期規劃很難維持下去。”有消息稱,某電商企業原本購買了奧運資源,但由于諸多原因最近又把訂單撤掉了。
除了電商投放明顯,此次采訪中衛視反饋的信息顯示,白酒行業由于銷量未受到影響,廣告投放在穩步增長,食品、化妝品、日化、快消等行業廣告投放有所提升,尤其是快消及化妝品的冠名越來越多,“經濟不好時,大家會花一些小錢,快消品的升級是一個機會。”李巍說。
小米手機的出現觸動了本土手機品牌的神經,這讓大家意識到中國手機突然之間完成了換代,網購業務的不斷發展也給予了手機終端新的優勢,2012下半年手機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目前,國際品牌、本土品牌、互聯網品牌都在智能手機領域積極布局,這對手機行業的品牌、研發、產量等都提出了挑戰。
新機會、新格局、新方向
“直轄市衛視的崛起是電視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查道存說。集團整體實力、對衛視價值的重新認識、體制的創新等都是背后原因。
比如天津衛視,依托天視衛星傳媒公司的靈活性,這兩年快速上位,2012年1至5月份,天津衛視的排名從去年的全國第六,穩步上升至全國第五,5月份上升至全國第三,6月份全國第四。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天津衛視的廣告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0%。東方衛視也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的廣告收入增幅超過30%,預計全年營收可達18億元。
“電視臺還是要找一些多元化的王牌節目去吸引觀眾,不能太依賴電視劇,除了娛樂節目,可通過制作一些好的紀錄片、訪談節目來創新。”李巍表示,今年火熱的《舌尖上的中國》給了大家一個啟發,就是“絕對觀眾不是最多,但討論很熱”的節目也是一種機會,“2012下半年是一個亂局,大家都在嘗試不同的方式,新思維的拓展有利于下一年的業務。”
而且,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意識到,收視率不再是衡量節目好壞的首要標準,也不再是廣告主選擇媒體的惟一指標,針對不同類別觀眾推出不同節目,讓廣告主可以進行定向購買,這種方案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開播僅一年半的央視紀錄頻道,在今年廣告資源被競相搶購就是例證。
《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讓電視人重新思考節目創新的方向。今年,多數電視臺都增加了對自辦節目的投資,浙江、東方、安徽等衛視頻道都在積極引進國外版權節目,相比電視劇資源的不穩定性,依靠自辦節目崛起將成為未來電視競爭的主流模式。
在臺網聯動領域,2011年更多是電視劇在聯動,今年則更多是自辦欄目,比如山東衛視《歌聲傳奇》與優酷網《我是傳奇》的聯動,湖南衛視與搜狐視頻合作的《向上吧!少年》。從內容契合度、內容植入、生產周期等角度看,自辦欄目的網臺聯動效果要好于電視劇,自辦欄目的植入價格也比電視劇要高。
微電影在2012年爆發,通過微電影增加曝光機會,利用微電影產生的內容進行營銷也成為一種投放選擇。在當前媒體格局下,多終端融合、多層次鏈接將成為主流傳播模式,廣告經營也應遵循這一規律,從產品創新、營銷創新轉向價值創新,給廣告主提供新的傳播價值。
就廣告公司而言,與企業、媒體加深合作,從單純的廣告創意、媒介購買向全方位的營銷服務公司轉型也是一種趨勢。現在智威湯遜的定位已不局限于廣告公司,而是“品牌管理公司”,品牌策劃、商品規劃業務都有涉及。“電視+數碼媒體產生的影響力是最高的。”未來智威湯遜會繼續強化數碼化進程,這種強化并非要成立專門的數碼部門,而是在運營時將數碼概念滲透到每一個員工心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數碼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