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BBC這樣一直依靠內部團隊制作節目的龐大的制播機構,最近發現他們很難跟那些較小的、敏捷的獨立制作公司競爭。
BBC剛剛宣稱,他們正在輸掉和獨立制片公司之間的戰爭。
5年前,BBC出臺了一項規定,明確了在其播出節目中,只保留50%由內部制作,而獨立制作公司被確保可以制作25%的節目,其余的留給自由市場。最新的消息是,獨立制作公司的作品已經占據了80%專供競爭的時數。而且,有些題材還不止這樣。電視劇上,去年獨立制作公司在可競爭部分贏得了99%的播出時數;在娛樂節目方面,則贏得了其中的90%。
也就是說,BBC在很多重要內容領域越來越依賴于獨立制作公司。這也意味著節目的價格在上漲,更重要的是,它導致了比以往更嚴重的人才流失。
制作者們很清楚,當獨立制作人,就會有更多機會,而且要比做BBC公司的制作人更富有。BBC鐵飯碗的價值正在消失。所以,BBC正在被挖空。那些留下來的人,很多是因為害怕,怕自己到了外面贏不了。盡管如此,至少BBC勇于給自己隔出一塊50%的自制范圍。
英國商業頻道ITV還在絕望地試圖讓內部制作部門“ITV工作室”作為主要的內容提供者,希望內部制作至少能占到75%的播出量。但這一策略只會讓節目越來越差。原因在于,ITV的創新力量大不如十年前——還是多個地區公司聯盟的時候。現在一切都集中在一個“工作室”,然而這只具有短期的商業意義。ITV在英國沒有能夠成為一股創意力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創造力是不同想法碰撞后的產物,而ITV在這方面難言擅長。
英國的獨立制作這一市場由上百個中小規模的公司組成,因此,能做出如此多受歡迎的節目也就不足為奇——英國幾乎所有的主要娛樂節目,比如《X元素》 (X Factor),《英國達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執子之手》(Take Me Out),《完美聲音》(The Voice),《百萬英鎊掉落》 (Million Pound Drop),以及之前收視極好的《流行偶像》(Pop Idol) 和《誰想成為百萬富翁》 (Who Want to Be a Millionaire)。
對ITV來說,這是個實實在在的威脅,因為其收入的大部分都來自娛樂節目。這也是為何幾年前,ITV聘請了某個開獨立制作公司的人來做執行官的原因之一。他們還從第四頻道挖了一個人負責內部的制作工作室(第四頻道是和獨立制作公司關系最良好的英國電視臺),但生意上的問題,僅通過簡單的領導更替通常是解決不了的。
如果我是ITV的股東,我會建議公司認輸,并學習BBC改變制作策略,不要依賴于內部制作團隊。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能生存下來的將是那些有旺盛創意的公司,而不是那些掌握著最好資源或者占據著大批頻道但創意枯竭的公司。
(作者系想翔國際有限公司法人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