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疑心,不是懷疑別人,而是懷疑自己,并且是不可遏制地懷疑自己。還會有這等事?是的,請看下面的鏡頭,你是否似曾相識?
案例一:我上小學的時候,一次因聽得一則笑話而捧腹大笑,沒想到褲扣脫落,長褲掉下而露出內褲,同學們哄堂大笑,我羞得滿臉通紅。后來,我逐漸形成了一個毛病,總是懷疑自己的褲子沒扣好,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將穿好的褲子脫下,反復檢查扣子牢不牢,以致穿一條褲子要花很長時間……
案例二:我是一名高三男生,讓我苦惱的是,每做理科習題,明明已經寫完答案了,還總是怕自己理解錯了題目,遺漏了相關數據,就要看它三四遍;寫文科作業的時候,也總是懷疑自己把字寫錯了。雖然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可現在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下降。我該怎么辦?
案例三:我總是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干凈,就反復洗,特別是襪子。這讓我很痛苦,很想控制自己,可越是控制越是不行。哎,太痛苦了!
案例四:去年4月,我奶奶在院里散步,一條狗為表親昵舔了她的手,她就極度不安,生怕染上了狂犬病毒。于是,奶奶連忙到衛生防疫站打了狂犬疫苗,但即便這樣,她依然不放心,幾乎月月都往防疫站跑,最多的一個月打了3次狂犬疫苗,家里人攔都攔不住。
案例五:我總是擔心工作失誤,一件事做好了,卻不放心,甚至要反復檢查,再做好幾回。久而久之,我現在變得越來越對自己沒有信心。比如,下班前電腦明明關了,過一會還是要檢查一下,甚至反復好幾次。這讓我感覺得很痛苦,我到底怎么啦?
是啊,他們到底怎么啦?他們為什么對自己這般疑心?
遭遇了“強迫懷疑”
他們這是遭遇了一種心病,這種心病在心理學上叫做“強迫懷疑”。要想弄清楚它是怎么回事,我們有必要從強迫癥的癥狀說起。
強迫癥是神經癥的一種,其主要特征是,重復出現缺乏現實意義的不合理的觀念、情緒、意向和行為,雖然自己力圖克制,卻又無力擺脫,從而導致嚴重的內心沖突和強烈的焦慮。
強迫癥的主要表現為:一是強迫觀念。表現為不由自主地在大腦中呈現某種想法、某件事、某句話等。它包括強迫懷疑,如懷疑是否關好水龍頭,是否在考試時漏答了題目,是否系好了褲帶等;強迫思考,如常一個人窮思竭慮:天為什么是藍的,l加1為什么等于2,人為什么只長兩只眼;對立觀念,如老師喊“立正”,他想到“稍息”。二是強迫表象。這是一種盤踞在腦海里的逼真的、詳細的、又常常是恐懼的景象,如意外事故的情景。三是強迫意向。感到有一種強有力的內在驅使作用,有好像馬上就要行動起來的沖動感,比如,總想觸摸某個物件或身體的某部分,總l、2、3地數數。四是強迫行為。不由自主地、反反復復地做相同的動作,如反復看信是否封好,反復數路燈的個數等。
總之,強迫癥狀不外兩種,一種是存在于腦子里的,一種是表現在行為中的,我們可以籠統地把前者叫做強迫觀念,把后者叫做強迫行為。通常,這兩者又是密切聯系的,或者說,一個人有一種強迫觀念,往往伴隨著一種強迫行為。
上面提到的強迫懷疑就是這樣,它既是一種強迫觀念,又是一種強迫行為,或者說是隨同強迫觀念帶來的強迫行為。那么人為什么會出現強迫懷疑癥狀呢?
一是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管教過分嚴格,苛刻要求,束縛自由意志的發育,會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此外,父母自身如有強迫懷疑癥狀,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二是人格特征的影響。比如,存在強迫型人格特征的人,大多過于追求完美,過于嚴謹刻板,就容易誘發強迫懷疑癥狀。三是心理壓力的影響。這是一個重要的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影響因素。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一個人遭受精神打擊或心理壓力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強迫懷疑癥狀。也就是說,強迫懷疑癥狀常常是心理壓力轉化而來的,是人緩解或轉移心理壓力的一種心理策略。前面的案例中,可以說都有引起強迫懷疑的心理壓力。
順其自然與直面問題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與強迫懷疑相遇,或多或少地感到痛苦,想方設法控制,結果卻是成效甚微,甚至越來越糾結在這個問題上。所以,這里不去談那些所謂的控制方法,而著重給出兩個更有針對性的對策。
一個是順其自然法
什么叫順其自然?記得一次會議上,一位女士對我訴說自己的一個困惑。她說自己心理有病,每次出門前總是懷疑煤氣灶沒關好,要反復檢查幾次,有時候都出門了還要返回家再檢查一遍。她問我這是什么心病。我說,煤氣灶漏氣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為了確保安全,檢查多少次也不為過,怎么是心病呢?她又問該怎么治?我說,既然不是病還治什么呢?女士忽然笑了:您是說要順其自然。我說,非常正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是你越是不想讓它出現,它越是要出現;你越是和它斗爭,它越是要表現強烈。所以,你越是想控制消滅自己的某些心態或意念,就越是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反而更揮之不去。所以,對自己的強迫懷疑應順其自然,不必為它而憂慮,不必為它而自責,更不必去控制它、克服它,而應允許它出現和存在,帶著它照常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順其自然了,常常也就太平無事了。所以我們說,對似乎不可遏制的強迫懷疑,首選策略是不去遏制。
二是直面問題法
強迫懷疑癥狀往往會給人一頭霧水的假象。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往往是不管用的。因為,正如前面所說,它的背后往往是某種生活沖突或壓力。就是說,當人為生活的問題感到內心沖突難以化解的時候,往往會把心理壓力轉化為與問題似乎不相干的一些強迫懷疑癥狀上來。這在心理學上叫作置換作用,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前面的案例中,都存在這樣的置換作用。
還有,強迫懷疑中的反反復復的癥狀,作為一種儀式行為,往往具有心理自我治療的意義,當事人想通過這種癥狀來緩解內心的某些焦慮。比如,那個反復檢查褲子扣的人,就是想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那個反復洗襪子的人,就是想洗去內心的不潔感。心理咨詢中發現,每種強迫癥狀的背后都有連自己也忽視了的心結。
所以,假如哪位朋友遭遇了強迫懷疑,我勸你不要再糾結于癥狀本身,運用順其自然法之后,再來嘗試直面問題法,告誡自己不要回避問題,要采取現實的辦法來化解壓力。這才是走出強迫懷疑的根本出路。當然,必要的話可以找合適的專業心理人員,來幫你找到需要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