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月的周末,馬佳年一家圍坐在餐桌旁,為她女兒慶祝6周歲生日。這6年來,她獨自把出生時僅2.7斤、身長28厘米的早產兒女兒養育成聰明漂亮的孩子,令醫生感到驚訝。她還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早產兒聯盟、早產兒救助基金會。全國40余萬早產兒家庭受益。她被評為“2010感動中國十大杰出母親”。
從一個人的力量到全社會的力量。馬佳年傾注全部母愛營救女兒,帶起一支愛心團隊,營救更多的早產兒家庭,迎來了女兒小豆丁聰明健康成長和愛心事業的成功。
提早到來的袖珍女兒
2005年12月25日下午,馬佳年在家里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回想凌晨時做的夢。她夢見寶寶是個女兒,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膚,咧嘴一笑,讓她的心都醉了,就這么笑醒了。再有三個月,寶寶就要出生了。
愛人劉東遠在國外。30歲的馬佳年在即將為人母的期待中,內心幸福滿滿,她早已為孩子準備好寶寶臥室——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寶寶床、寶寶車一應俱全。她溫柔地撫摸著自己的肚子,突然腹部劇痛。她感覺不妙,急忙給妹妹打電話,打車趕往北大婦兒醫院。醫生檢查后,很嚴肅地告訴她們:孩子可能要早產,建議順其自然。因為孩子是臀位,出現難產的跡象。忍著撕心裂肺的疼痛,2005年12月26日凌晨兩點,歷經5個多小時的艱難分娩,寶寶出生了。馬佳年聽到了三聲像小貓一樣低弱的嬰兒啼哭,幾乎被身邊咔嚓嚓的手術剪子的聲音淹沒。她臉色蠟黃,昏沉沉睡去。
兩個小時后,馬佳年醒來,得到一個壞消息:孩子是早產兒,并患有腦旁白質病變。目前若想救治,只能在醫院恒溫箱里“寄養”,費用至少15萬。如果效果好能保住生命,也需要一兩個月才能離開恒溫箱。女兒28周零5天出生,2.7斤體重,28厘米身長,體檢多項指標顯示:多器官發育不良,很有可能腦癱或者終生殘疾。孩子的父親、在日本讀研究生的劉東接到電話,冷漠地說了句“放棄吧”就掛斷了。親人們憂慮重重。馬佳年把眼淚咽了回去,非常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我一定要救我的女兒!”
生下女兒十天后,馬佳年才在監護病房玻璃墻外,遠隔十幾米看到恒溫箱里的女兒——一個弱小的寶寶,頭上、鼻子、嘴、臍帶、靜脈、腳上插滿了管子,瘦弱得像只小貓。女兒出生第33天,馬佳年在觸手可及的距離看著女兒,在心里輕輕說:“寶貝,媽媽來看你了。”她轉身離去的瞬間,女兒的身體動了一下,熟睡中的女兒對媽媽是有感應的!馬佳年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撲簌簌而下,也讓她更堅定地要把女兒養大。
女兒出生第42天,馬佳年幾乎是把多項身體檢查都不達標的女兒“捧”回家的。小心翼翼地喂養著女兒,她無限愛憐地叫她“小豆丁”。早產兒和正常寶寶不一樣,護理上是一門特殊的學問。馬佳年買書,上網研究,給兒科專家姨姥姥打電話,向幼兒護理專業的妹妹咨詢,奔走各大醫院為女兒尋求營救之路……出生兩個月后,女兒終于能追視媽媽了。馬佳年高興地穿上大紅大綠的衣服,在床上圍著女兒又唱又跳。女兒追著媽媽看著笑著。躺倒在女兒身邊,馬佳年的眼淚奪眶而出……
偶然在社區里認識了四五位早產兒媽媽,馬佳年在所住的北京天通苑社區網站建了博客和早產兒媽媽聯盟論壇,以“豆丁牽著小豆丁”的網名,在網上和早產兒家長交流體會,探討孩子的哺育成長問題。不到20天,就有100多位同樣厄運的追隨者跟帖回應。大腦出現病變會影響孩子的日常行為,離腦癱只有一步之遙。小豆丁4個多月時,醫生拿著她的CT片子看了又看,輕輕搖頭說:“難以置信,奇跡!”馬佳年激動地在心里喊:“寶貝,我們又勝利了!”
看著女兒情況越來越好,馬佳年上班了??墒莿偵习?天,她就接到媽媽焦急的來電:“孩子發燒了。”馬佳年不敢上班了,只有自己照顧女兒才最安心。
“自救”路上相依取暖
早產兒必須接受成長訓練,馬佳年召集了社區里其他5位早產兒家長,帶著孩子來她家。她找來專業早產兒護理師,每周末給孩子們集中提供訓練指導。大家互相幫助,還可以節省一些錢。每次來家里訓練,都會搞得很亂,等大家都走了之后,她再一樣樣收拾。艱難中馬佳年仔細記錄著女兒的成長:70多天會翻身了;快4個月第一次喊著“媽媽”撲到她懷里,喊的是“啊母”;小區的家長都夸小豆丁壯實,剛8個月就已經20斤了;8個月時爬得比媽走得快;9個月能扶著東西站起來走10多米去抓玩具,自己開糖盒、餅干桶……”
馬佳年的愛人回國后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沮喪中夫妻倆的關系也到了分手的邊緣。馬佳年和幾位早產兒媽媽在天通苑租下一套民居,專門給寶寶提供成長培訓,她和女兒也有了棲身之所。她從親戚那借來兩萬元,開始帶著女兒創建中國首部早產兒救助熱線和早產兒聯盟,走上一條自救的艱難之路。購置設備、教具,布置教室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她和幾位早產兒媽媽親手完成。半年后,早產兒聯盟已經有50多個家庭。傍晚,所有的人都離去了,只有馬佳年母女,還有她們收養的小流浪貓花花。馬佳年已經心力交瘁,給花花沖了一點黑芝麻糊放在貓盤里,昏昏睡去。等她醒來時已是半夜,她看見小貓花花在身邊睡著了,女兒也在身邊睡著了,而女兒的嘴邊、臉上都是黑芝麻糊……
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早產兒家庭必須相依取暖。為了豐富早產兒聯盟和救助熱線的服務內容,讓家長們得到更豐富的指導,馬佳年像個袋鼠媽媽一樣,帶著女兒乘公交車去聽親子課,去寫字樓談事兒,到醫院去談公益救助合作,遭受了很多挫折與白眼……在某醫院談合作,三個院長都拒絕了她,這是她第5次前來,約見第4個院長,據說這位院長是最難以說服的。醫務人員將她安排在小會議室等候,可是院長臨時有事給忘記了。她就一直等著。女兒在懷里睡著了,她用椅子拼成一張臨時小床??煜掳嗟臅r候,那位院長看到會議室還亮著燈,過來一看馬佳年正在小聲地接電話。她很專業地指導一位家長早產兒的護理常識,還鼓勵對方別放棄……院長走進來告訴她,愿意接受她的合作建議。
2008年1月,名存實亡的婚姻走到了盡頭,馬佳年成為獨自撫育女兒的單身媽媽。
堅持,帶著早產兒走向春天
單身媽媽養育孩子艱辛,做一位早產兒的媽媽更是一場浴血奮戰。2008年冬季,一場流行性感冒之后,小豆丁咳嗽不止,聲音沙啞,去過多家醫院都未能根治。為女兒尋老中醫問診,單程要近兩個小時。馬佳年把女兒裹得嚴嚴實實,在公交站常常要站在風雪里等半個小時的車。馬佳年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早產兒中心的愛心事業還需要資金投入,很多早產寶寶在等待這項母愛項目的壯大與關懷。尋醫回來的路上,馬佳年背著女兒在鋪天蓋地的大雪中艱難行走,好幾次裹得棉球一樣的母女滑倒在雪窩中,拍拍一身雪沫,爬起來繼續走。怕女兒睡著了著涼,馬佳年邊走邊氣喘吁吁地給女兒講故事,唱兒歌……就這樣,馬佳年背著女兒走過了漫長的冬季,迎來了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的春天。女兒的生命也迎來了美麗的季節,她終于不再咳嗽,嗓音變得清亮動聽。
小豆丁在媽媽的悉心哺育下健康地成長,在早產兒訓練營長大的她非常有愛心,把自己的巧克力省下來給來京求治的一位12歲的殘疾大哥哥,還說:“哥哥多可憐啊,讓我們一起照顧他吧!”每幫助一個早產兒家庭,馬佳年只要求對方去幫助更多的人。在女兒的啟發下,馬佳年開辟了小小公益聯,讓孩子們一起獻出愛心。
全國每年有200萬早產兒出生,平均十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早產兒。經過4年的發展,馬佳年建立的早產兒家庭間互幫互助的社會網絡成為國際范圍內最大的早產兒組織,設有最大的華語早產兒溝通平臺,得到各領域的專家顧問團隊的支持,在數十家三甲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在多家主流媒體開設早產專版,為40萬會員家庭及新增早產家庭提供醫療和救助。由馬佳年經手進行干預性治療的早產兒有幾千個。早產兒聯盟也從天通苑社區的小底鋪發展到國際范圍內最大的華語早產兒組織,擁有3萬多名志愿者……馬佳年被評為2010感動中國十大杰出母親。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