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不滿周歲的孩子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但雙方家長卻無法和孩子配型。慶幸的是,兩個媽媽發現她們可以互相為對方捐肝。于是,一個“80后”媽媽和一個“90后”媽媽決定“換肝救子”。
兩個病重的孩子,兩位瘦弱的母親,兩塊溫暖的肝臟——奏響了一曲強勁的生命之歌。
兒子你要挺住,媽媽帶你上北京
2011年11月14日凌晨,天津北辰中醫院婦產科內,劉明哲出生了。23歲的媽媽羅丹和22歲的爸爸劉祥來自湖北咸豐縣,夫妻倆在天津一家電動車廠上班。
初為人母的羅丹每天被快樂包圍著,孰料,哲哲在出生10天后出現了不良癥狀:白眼珠發黃,并伴有黃色眼屎。起初用過消炎藥后見好,可一個月后,哲哲大便發白,皮膚逐漸變黃。一系列的檢查后,醫生告訴她:“孩子得的是膽道閉鎖。這是一種以肝內外膽管閉鎖和梗阻性黃疸為特點的小兒外科常見畸形,這個病多數是因為在胚胎時期肝膽發育障礙所導致。如果不做手術,孩子的存活時間大約只有一年左右。最佳的治療時間是新生兒兩個月內,否則會逐漸形成肝硬化,危及生命。”
這個消息對羅丹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而六七萬元的手術費對這個月收入僅有2000元的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夫妻倆東拼西湊好不容易借到了6萬元錢。在哲哲出生54天時,做了葛西氏(Kasai)手術。哲哲恢復得很快,第一個月復查時,各項指標基本正常,羅丹夫妻高興極了。可第二個月時,哲哲又高熱不退,皮膚變黃,大便變白。醫生告知,這是膽管炎的典型癥狀,術后最難治療的并發癥發生了。
羅丹祈求醫生救救兒子,醫生告知,親體肝移植是拯救小哲哲唯一的希望。于是,羅丹要求為兒子作肝移植手術,可化驗發現,哲哲的血型為O型,羅丹為B型。同樣,劉祥的A型血與兒子血型也不匹配。那一刻,羅丹夫婦倆感覺天塌了下來。
哲哲已經5個月了,他的肚子撐得像個孕婦,呼吸也變得困難起來。抗生素對他不起作用,而留置針根本找不到靜脈。不少人勸羅丹放棄孩子,但她不想就此讓一個鮮活的生命離開自己。
4月底的一天,羅丹在網上查到,北京武警總醫院是做肝移植手術的權威醫院。或許,那里還有一線希望。于是,在和丈夫商量后,羅丹決定轉院。臨行前的一天,她把哲哲的小衣服洗得干干凈凈,臉貼臉地對哲哲說:“兒子,你要挺住,媽媽帶你上北京!”
兩位媽媽QQ群相遇,易肝救子頗費周折
2012年5月1日,羅丹夫婦帶著兒子來到了北京武警醫院。此時,哲哲出現了重度貧血,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否則肝硬化將影響到其他器官。劉祥從僅有的5600元中拿出4000元交上了住院費。而面對后期高額的醫療費用,他一籌莫展。
同病房一位年輕的媽媽建議羅丹不妨向天使基金會求助。在詳細咨詢后,羅丹撥通了天使基金電話,將哲哲的病情及家庭情況一一說明,并按照程序提交了病歷和資料。
5月4日,天使基金賬號獲批,京城愛心人士紛紛捐獻愛心。與此同時,哲哲遠在湖北老家的爺爺和奶奶為了多給孫子換些救命錢,也找了家工廠打工。劉祥在把兒子安頓好后,讓妻子留在北京照顧兒子并等待肝源,自己回天津上班。
羅丹所在的病房全是同病孩童,每當看到有孩子離去,她的心都像被撕裂般疼痛。7月初,哲哲突然出現心臟衰竭,幸好治療及時。主治醫生告訴她:“哲哲的營養狀況不是很好,如果再等,很可能錯過手術時機。”
羅丹意識到自己不能坐等醫院肝源,應該主動出擊。她借用別人的電腦,在網絡上發帖尋找O型血人體肝源。同時,她還申請了QQ,并加入了“膽道閉鎖”QQ群。群里都是膽道閉鎖的患者和家屬,上線次數多了,羅丹開始和幾個媽媽私聊。其中,重慶的一位媽媽尹春林與她聊得很投緣。
22歲的尹春林是云南宣威市人,她與丈夫羅開志相識一個月即為愛閃婚,嫁到了重慶大足區季家鎮。2012年1月11日,兒子團團(羅晨毅)出生。孰料,歡樂沒有持續太久。3月底,團團被重慶市兒童醫院確診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現在,她和兒子在云南的娘家等待肝源。
“做親體肝移植是最好的手術方案,你們沒考慮過嗎?”這天,羅丹頗為關心地問道。
尹春林無奈地說:“都考慮過,但孩子爸爸肝臟有問題,我的血型與團團的又不一樣,不適合換肝,現在只能等待肝源了。”
彼此間頗為相似的經歷,讓兩人開始無話不談。2012年8月初的一天,在與尹春林聊天時,羅丹得知尹春林為O型血,團團為B型血,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產生了——互換肝臟拯救對方孩子。她在QQ上告訴了尹春林,并征求尹春林的意見。尹春林很是驚喜,沒有太多考慮就答應了。羅丹說:“我明天問一下醫生,如果可能互換,我們的孩子就都有救了。”
第二天,醫生聽了羅丹的想法,有些驚訝地說:“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肝臟為免疫特惠器官,與腎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甚至符合輸血原則即可移植。但從倫理上講,我國尚未有先例,我會及時向醫院匯報。”
很快,醫院回復了,專家組經研究同意這套治療方案,但需向倫理協會申請獲批后才可手術。與此同時,醫生還告知,醫院有一個B型血的男孩叫麥麥,他的母親也是O型血,如果麥麥的母親同意,醫院建議最好是本醫院內互換,這樣可以省去前期的多項檢查,更方便手術。羅丹只好把醫院的意見告訴了尹春林,尹春林表示理解,說:“如果對方母親不同意換的話,我就給你換。”
羅丹找到麥麥的母親,征求對方意見。麥麥母親同樣救子心切,表示自己同意互換肝,但要等丈夫從東北老家過來。兩天后,麥麥的父親來了,當得知換肝要切除膽囊時,堅決不同意愛人手術。
希望落空了,羅丹馬上在尹春林QQ里留言:“哲哲和麥麥互換肝計劃失敗,你和家人商量一下,我們可以換肝來救彼此的孩子。”見尹春林沒有回復,她又撥通了尹春林的電話。電話里,尹春林告訴羅丹,說自己正趕往機場飛重慶,重慶一家醫院找到了一個愿意捐肝的志愿者。
后面的話羅丹再沒有繼續聽下去,她的心跌至谷底。然而幾天之后,尹春林又來了電話:“我準備下最近就去北京,咱們互換肝吧。”希望之燈再次點亮。原來,尹春林到達重慶后,醫生又告知,志愿者腦部有腫瘤,癌細胞可能擴散到了肝臟,不適合做移植手術了。
首例互換肝救子,生命重生親情流淌
2012年8月底,尹春林和丈夫羅開志帶著兒子團團來到了北京武警醫院。醫院將團團和哲哲安排到了同一病房,兩個不滿一周歲的孩子第一次相見,竟然不哭了,彼此看著對方,還露出了笑容。
醫院很快制定了手術方案,并上報北京武警總醫院倫理委員會。起初,大家都擔心這場手術會被倫理委員會叫停,但在綜合考慮患者生命垂危以及家屬不屬于器官交易后,該手術獲得了批準。
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威告訴雙方家人:“按照肝移植手術常規,患兒所需肝臟質量為體重的0.8%~4%,按照檢查結果,兩名患兒體重均約為8公斤,所需肝臟為60克~320克。因此,根據對兩位媽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以及CT檢查進行的肝臟體積評估顯示,摘除左外葉肝臟即可滿足孩子的需求。”李威還解釋說,成年人肝臟總重量約為1200克左右,由于肝臟可以再生,摘除70%左右的肝臟不會危及供體生命健康,而此次兩位母親供肝質量僅為整個肝臟的1/5~1/4,2~3個月后肝臟體積將會恢復到原先大小。
雙方的親人打消了顧慮,可手術費用又成了難題。因哲哲有天使基金幫助,費用基本到位了,而團團還差10萬元。情急之下,羅丹向一直幫助她的志愿者吳女士求助,經吳女士協調后,天使媽媽基金同意資助團團3萬元。隨后,吳女士又在微博上求助,并@馬伊。當晚,演員馬伊就派經紀人送來了3萬元。隨后,尹春林的丈夫羅開志從親友手中借來了剩余的4萬元。
萬事俱備,手術被安排到了2012年9月14日。
8時30分,兩位媽媽作為“換肝”手術的供體先行進了手術室。羅丹和尹春林被分別從病房里推出,同時乘上了通往手術室的電梯。電梯里,尹春林忍不住落了淚,躺在一旁的羅丹伸出手臂,用手輕拍著她肩膀。
上午10時30分,團團和哲哲被推進手術室。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長達10多個小時的手術。
下午4點,羅丹被推出手術室。劉祥和醫生一起將妻子護送到ICU病房。
“老婆沒事兒,睡得很平靜。”劉祥像是自言自語,也像是鼓勵羅開志,讓他不要擔心。 “相信孩子也一樣堅強。”羅開志說。
19點12分,尹春林也被送入ICU病房。
21點23分,團團被推出手術室。
9月15日凌晨0時45分,哲哲最后一個被推出手術室。手術很成功。守候在手術室外的劉祥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他對沉睡的兒子說:“兒子你真棒,挺住了!沒有辜負你媽媽對你的愛。”
9月15日,記者在武警醫院見到了劉祥,他表示,將來會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團團,兩個家庭也將互建聯系,共同關注兩個孩子的成長。截至發稿前,記者獲悉,團團和哲哲的身體恢復情況比預料中更好,預計3~4周即可出院。兩位年輕的媽媽也已經能夠進食,并在護工的攙扶下開始走路。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