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可以說是教輔新政年,也是全行業教輔轉折之年。2月,教育部、總署、發改委、國務院糾風辦四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確認了學校使用教輔“一科一輔”的基本原則,并從教輔評議、推薦、發行和編寫等諸環節做了明文規定。4月,發改委、教育部和總署又發布了《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對于進入推薦目錄的教輔材料規定了最高零售價格和最低發行折扣。
這個政策的出臺,對教輔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同樣,對我社教輔的生產影響也是巨大而深遠的。這種影響有利有弊,下面談談不利影響。
首先,加大了研發成本,增加了推廣費用。為了進入目錄,從今年3月開始,以教輔部為主,舉全社之力,歷時數月加班加點修訂并開發了232個秋季教輔送審品種,其中種種辛苦暫且不提,單就稿費、審讀費、打樣、出片、數碼印制以及為集中開發修訂而租酒店等成本而言,花費巨大,必將對今年利潤指標的完成形成不利的影響。
其次,系統教輔市場碼洋規模可能大幅縮水。對系統教輔而言,在“一科一輔”(即一個學科版本的教材限選一種教輔材料)的基本原則下,我社原來的一些有書目的品種,如《實驗指導和實驗報告》叢書、《單元測試卷》等被趕出來,面臨市場的檢驗。整個系統教輔的碼洋面臨縮水的威脅。
再次,合作商不斷減少。在教輔新政下,教輔圖書只有進入省級推薦目錄,才能實現系統銷售,這可以視為一種準入。而一個學科每個版本選擇一套教輔材料推薦給本地區學校供學生選用,這可以視為一種限購。準入與限購的結果是,直接進課堂的教輔的總體規模將大大減少。殘酷的競爭將導致大批的教輔生產企業退出教輔行業。
第四,政策保護日見減少,研發能力相對欠缺。盡管湖南省今年秋季還沒有完全實行教輔新政,但系統教輔的口子越來越小,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教育社的教輔生產的政策利好及保護會越來越少。而我們教輔生產面向市場的機制稍嫌滯后,教輔研發能力稍嫌薄弱,教輔創意人才稍嫌缺乏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在教育社有政策優勢及競爭不充分的時代,并非很大的問題,但一旦跟民營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種能力的缺失卻是致命的。
正如硬幣有兩面,教輔新政的實施,對我社教輔生產也有許多有利的影響。
首先,教輔新政將可能使我社擁有更大的教輔市場。教輔新政的初衷是治理教輔亂象,規范教輔市場,提高教輔質量,減輕學生負擔,而絕不是打擊國有教育出版單位。早在2011年8月17日,新聞出版總署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發行管理的通知》,提出要規范與教材配套的、供中小學生使用的各種學習輔導考試輔導方面出版物的出版,其中有幾條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重視,包括:“出版單位出版中小學教輔材料必須符合資質要求,不具備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一律不得安排中小學教輔材料選題,不得出版中小學教輔材料……要定期對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單位進行綜合評估,對評估不達標的取消其出版中小學教輔材料的資質”“根據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教材編寫出版中小學教輔材料,必須依法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即需要對教輔出版資質進行審核、教輔出版需要取得原創教材社授權。
其次,教輔新政將使我社全科教輔編輯隊伍尤顯珍貴。今年4月,總署對各申報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進行了批復,要求各出版單位嚴格按核準科目開展相關出版業務。目前獲得教輔出版資質的只有200多家出版社,其中僅有80多家出版社獲得的是全科資質。總署規定,“各出版單位未獲核準的科目,不得再安排相關選題出版,此前已出版的,自2012年6月1日起,不得再安排重印或再版。”面對教輔市場的風云變化,只要心存比患,理順關系,創新機制,必將激發我們更多的潛能。
再次,我們將有更多優秀的作者資源。在教輔新政下,一些民營出版單位將不再從事教輔出版。那么我們將有更多機會與作者隊伍中的優秀者合作。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社的招牌、教輔的編校質量,編輯的認真負責,以及稿費的及時足額支付均將對他們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使他們愿意把最好的稿子拿出來給出版社出版。
第四,教輔利潤可能不降反升。雖然(《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對于進入推薦目錄的教輔材料規定了最高零售價格,使我們的定價大大降低,整個碼洋可能大幅降低,但《通知》也規定了最低發行折扣,壓縮了中間利益環節,因此在實洋方面有了可靠的保證,這也意味著利潤指標完成的壓力會有所減輕。
當然,任何事物是相對的,不利因素有可能轉化為有利因素,如我們能利用這次教輔新政來提高研發能力,真正面對市場來生產,不失為好事,有利因素也可能轉化為不利因素,如我們自恃擁有出版資質,而不思進取的話,則面臨研發能力日漸衰退,自有品種日益減少,成為優秀民營出版商的打工仔的可能。
(作者單位系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