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王化兵)11月3日一5日,第25屆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有95家圖書出版社、12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參展,展出出版物近五萬種,設有展位230個。會議期間,大會組委會舉辦了大學版協常務理事會會議、全國大學出版社社長會議和大學出版論壇。
迎接十八大,展現大學出版整體形象
訂貨會現場,各大學出版社展示了一批最新出版成果,既有反映我國高校教學與科研最新成果的圖書,也有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國家出版工程項目,還有滿足市場需求和廣大群眾精神需求的優秀大眾讀物。這些成果充分顯示了大學出版社出版高層次、高質量、高品位學術出版物的整體形象。在專設的音像電子出版物展區,集中展示了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和社會教育的音像、電子制品。
為了使訂貨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本屆訂貨會特別增強了館配功能。大學版協會同青島市新華書店集團和武漢三新書業公司邀請全國眾多圖書館人員現場采訂。
八條措施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
11月3日,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召開2012年全國高校出版社社長會議暨第六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理事大會。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徐維凡等出席會議并講話,大學版協理事長王明舟主持會議。
鄔書林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期望和要求。鄔書林指出,隨著國家政治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出版社需要盡早找準定位,也需要審時度勢,要引領學術風氣。鄔書林強調了實施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重要性和對學術建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義,并對如何推進學術出版規范提出了八條措施:第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行政手段推進規范工作;第二,打好硬件基礎;第三,面向全國發表倡議;第四,制定國家標準;第五,用行政力量保證學術出版規范工作,第六,抓好培訓;第七,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第八,從體制上進行規范。他希望大學出版社充分認識學術出版規范的重要性,在這項工作中走在前面,取得成績,推動我國學術出版規范建設。
徐維凡對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大學版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軍做了《大學版協2012年工作總結和2013年工作要點》的報告。大學版協副理事長宗俊峰對第25屆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他表示,本屆大學社訂貨會有五個重要特點:迎接十八大;展現全國大學出版社出版物的整體形象、出版結構和發展態勢;凸顯教育出版的多種形態;強化館配,增強訂貨功能;舉辦大學論壇,共商改革發展大計。王明舟在會上就大學出版社收支情況進行了匯報,宣布了教育部社科司、大學版協《關于表彰2012年度捐贈圖書單位的決定》。
論道“大學出版的功能與責任”
秉承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的一貫特色,11月4日,由中國大學出版協會主辦、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協辦的第25屆大學社圖書訂貨會“大學出版論壇”舉辦。本屆大學出版論壇的主題是“大學出版的功能與責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王明舟、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韓建民、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傅強、廣西師大社社長何林夏等圍繞主題分別作了主題演講。大學版協副理事長陸銀道主持論壇。
針對“大學出版的使命與學術出版規范”,王明舟在演講中表示,從使命和責任上來講,大學的使命和責任就意味著大學出版社的使命和責任,大學社在發展中要堅守文化本位,即使在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壓力面前也不能放棄出版文化企業的價值觀。他同時指出,基于出版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學術出版是大學出版社的自然選擇,大學社也在自覺地堅守學術出版陣地,并成為學術出版中不可替代的出版力量,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面對學術和學術出版中的浮躁之風,大學出版社要嚴格遵守學術出版規范,以真正有品牌的先進學術出版物影響社會乃至世界。
韓建民從六個“轉變”方面深入闡述了“對我國學術出版轉型的思考”:一是大學出版社要從單項服務于教學科研向推動學科建設、引導學術品牌轉變;二是編輯要加強主動策劃,從學者身后轉到學者身前;三是中國學術出版的視野要從國內轉向國際;四是要從片面重視發表論文向論文與著作并重轉變;五是要從學術出版規范相對較弱,向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學術出版機制和規范轉變;六是學術出版要從較低的經濟效益逐步向較高的利潤附加值轉變。
傅強演講的題目是“數字時代大學出版的思考與探索”。傅強表示,產業融合使出版業成為數字出版產業的一部分,數字出版產業當前競爭的焦點仍在于創新,它的創新方向在于內容傳播和知識創造。在數字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呈現信息化趨勢,大學社在其間可以有所作為,如通過協同創新搶占行業競爭制高點、主動參與行業人才培養等。
何林夏在“出版的使命與大學出版社的責任”這一話題下,認為大學出版社的使命是大學使命的延續。他同時表示,學術出版有三個層面,即服務學術、推動學術、引領學術。廣西師大社本著“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使命擔當,通過三方面的努力提升學術出版,一是明確自身定位;二是持之以恒,三是形成科學有效的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