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數字出版,一般總是大談海外案例,其實臺灣也有很多本地廠商在用心經營。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得知第一線的數字出版現況。本文走訪了兩個采取不同經營路線的數字內容商,詢問他們對于數字出版的觀察,看他們如何從不同角度解讀數字出版。
這兩家數字內容商,一家是典型的平臺運營商,另一家則是建構在AppleStore上。這兩個商業模式各有各的難處:一般數字平臺廠商競爭者眾,且運籌費用大;Apple Store上的小型內容商,則單憑下載的營收很難支撐營運費用。然而,兩種取向也各有優勢:AppleStore內容商的營運成本少,而且讀者的消費習慣正在慢慢養成中;至于數字平臺廠商,如果能脫穎而出,就有機會成為下一世代的博客來書店,主導電子書產業。
Readmoo電子書店
今年剛成立的Readmoo,是結合電子書店與閱讀社群的網站,緣起于臺灣數字出版聯盟的“百年千書計劃”,現任總經理的龐文真也曾是數字出版聯盟副秘書長。Readmoo網站是以HTML 5為主的平臺,因為涉及上下游,需要的資源較大,比起其他電子書公司,更接近傳統出版走向數字出版,股東結構較成熟,工作人員也大多來自出版業。也因此,面對電子書市場,該網站是采取持久戰的態度,能容許較長時間后再考慮營收平衡的問題。
雖然臺灣的出版平臺多達三四十家,但龐文真認為,純粹平臺型的數字出版公司仍有很大機會,原因之一是電子書在全球出版業的增長趨勢。北美書市已有20%是電子書,暢銷書《饑餓游戲》甚至每4本就有一本是以電子書賣出的。臺灣雖然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但業界的估計是,整體書市銷售量大約有1%是電子書,增長空間還很大。
此外,純平臺的電子書商在臺灣的對手仍然較少。一般出版社投入電子書市場,較容易接觸讀者,但也較難同時掌握上下游;實體書店轉戰電子書在海外已是勝敗互見,而龍頭老大亞馬遜短期內進軍繁體中文市場的機會也不大;至于從閱讀器跨過來做平臺的科技廠商,又通常不夠了解出版生態。純粹的平臺業者則可以專心同時發展上下游關系,因此自認為是比較有機會的。
以Readmoo網站來說,目前已與近8080家出版社談定協議。贏利模式就靠一本一本地賣書,或協助出版社整合行銷。這個模式的經營利潤并不高,但Readmoo不求在一兩年內獲利,而將主要目標放在推廣數字閱讀及擴大市場。大部分出版社對這類平臺的態度,大多樂見其成。此外,平臺往往有自己的社交功能,也是一項相對優勢。因此,Readmoo成立至今不到一年,但談判速度頗快,甚至還有作者自己找上門。
Readmoo網站的電子書采Epub格式,讀者可利用家用電腦、平板電腦或任何移動載體上的瀏覽器作為閱讀界面(IE除外),同時支持離線閱讀,有很高的通用性。龐文真依據海外媒體的發展趨勢指出,未來的編輯在企劃新書時不會只想到一種類型,應該要一并構思紙本與數字版本,而包含文字、圖像、影音等完整資訊的數字版本會先出版,濃縮精華的文字版本反而會是其后才出版。
雖然有人說現代人不看書,但龐文真覺得閱讀是長期的需求,并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她表示,出版業已從率先數字化的音樂產業學到不少,因此,長期而言,數字出版仍被看好。
潑墨書房
潑墨書房是臺灣數字出版名人傅瑞德成立的公司,主要業務內容是數字出版、行銷,以及國際數字版權與藝術家經紀,較知名的出版品有搖滾樂團“縱貫線”的影音書,以及歌手許如蕓的攝影集《對照》等。雖然該公司也預計推出自己的出版平臺,但潑墨書房目前的角色更接近數字出版社,運營重心也是放在收費機制成熟的蘋果電腦iOS上。
傅瑞德對于數字出版平臺有長期的觀察和心得。他認為,對數字出版平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上架的書種總量或特殊的技術,而在于提升營運效率。因為目前單一技術的領先時間通常很難超過6個月,至于上架的書種,電子書的銷售與折扣有高度相關性,且短期內都有暢銷出版品集中化的現象,上架書種越多,未必代表越暢銷或營運成績越好,所以他認為,追求書種總量之類的規模,不是唯一的作法。
此外,傅瑞德強調,電子書被下載多少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被正確的人下載到”。他舉例,潑墨書房網站有位藝術家作者,德國出版商下載了他的作品集后非常欣賞,便主動前來洽談版權,潑墨成功協助售出版權后,也順勢將數字版權經紀納入業務范圍。由于旗下多是技術性較高的圖文書,潑墨目前的營收大多來自專案及版權交易。
數字出版對于編輯作業的沖擊方面,傅瑞德認為,電子書所要求的編輯能力沒變,但有些編輯規則就值得商榷,比如避頭點之類的紙書原則,在電子書上是否還適用?另外,數字時代也有新的編輯問題產生,如“縱貫線”的電子書,由于里面內嵌的影片檔案非常大,會占用云端服務器的空間及成本,傅瑞德跟Apple Store經過多次的往返交涉,最后才厘清了編輯作業的技術規范,得以上架。這是印刷時代不會遭遇的問題,很多這類新的技術原則,對于傳統出版人來說是較高的門檻,新的排版規劃也需要逐次確立,這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轉換過程。
然而,傅瑞德覺得,在電子書時代,出版人具備浪漫主義精神還是最重要的。畢竟書與人的關系才是閱讀行為的核心,能找出好書并具備人文關懷,才是出版人真正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