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浮華盛宴變為無秩序、無規則追逐的目標時,新規則必將出現。作為行業風向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率先打起了“授權”這張牌。由此,諸多由教輔材料配版、授權引發的行業現象逐一顯現。各地方出版集團,持有教材出版權的出版機構相繼摩拳擦掌準備“授權”。一時間電子書包、班班通、教學電子黑板、數字教輔等軟硬件的教輔新生物油然滋生,也紛紛要求簽訂、取得相關教材出版機構的“授權”。從“授權”不難看出,教輔出版已經開始上演一場巨大的變革。
2012年初,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糾風辦就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教輔材料評議推薦辦法,認真做好教輔材料自愿購買和無償代購服務。
在政策調控下的今天,在行業形勢變革的當下,作為一家以少數教材、多數配版教輔出版為主導產品的出版機構,如何保住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如何穩定渠道銷售利潤,如何合理地保持并拓展全國市場空間,如何在政策調控下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是出版社當下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更是作為市場銷售前線員工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整理以往已出版目錄,我社產品劃分為如下板塊:同步類教輔產品,市場類教輔產品,教育理論教育知識、生態自然環境類的一般圖書。細數品種數,其分布格局約為8:0.5:1:0.5(當然這個比例沒有準確核算過,只是按照其產品的數量和碼洋的貢獻率得出),其他零散板塊暫不做分析。
自主產品包括依托自有國標教材小學語文,初、高中數學,初、高中地理所編寫的原配教輔、教師用書、原配光碟為特色產品;以持有兩套初、高中同步類配版練習冊為主線,拓展出來的區域性同步類練習冊為輔助的主打產品;以小學、初中、高中同步類配版測試卷為主線,延伸至區域性的同步類測試卷的替代產品,分為普通版和提高版;配版小學、初中的同步作文,配版的實驗報告冊;另獨立開發的寫字訓練、民族常識、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活動、禁毒教材、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讀本等二類輔助產品;一般圖書有教育理論、教育知識板塊,環境保護生態自然板塊。
合作產品包括小學至高中配版同步類練習冊、讀本、考標系列、中考、高考、英語閱讀、閱讀理解、字詞句段篇章、古詩文解讀等。市場零售產品以字詞典板塊為主。
從以上產品結構的分布延伸至對市場格局的把控,不難看出,在同步類教輔市場上“授權”與“被授權”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關鍵。省內同步類教輔市場的維護和穩定需要被授權,取得了授權后,其后續的維持工作依然艱辛。將面臨產品結構多選一的挑戰,面臨省教育廳的教輔目錄的選擇和審核,面臨省內市場份額占有率的維護和拓展。在省外市場拓展的原有配版教輔將面臨被授權的拷問,自有國標教材的配套教輔面臨出版授權和市場發行授權的雙重選擇。根據當前簽訂的授權協議,已在省外市場發行的品種將會由于授權問題而被阻隔。自有教材的配套教輔其出版授權和原配教輔市場發行授權都已統一按照政策要求移交至教材發行公司。政策的調控直接牽動著整個教輔市場發展的命脈,也直接拷問教輔產品開發的多元化、規模化和可持續化。結合上述產品結構分析得出,當下我們教輔產品的現有品種規模似乎受到調控,且力度不小。政策的調整使我們原有的市場規模受阻,使我們原配教輔的授權被切割,難道是傳統體制掩蓋下的所謂“一條腿”走路的困局已出現?
我并不這么認為。近年來,教輔成了教育熱點詞,在追求利益的推動下,教輔成了“教負”,也成了“教腐”。各種圍繞教輔滋生的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圖書出版商、經營商、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甚至教師都在角逐教輔市場,學生不僅要用金錢和時間買單,還要搭進自己的未來。教輔之流毒到了猛于虎的地步,教輔備受有識之士的詬病,這是應試教育催生的又一個“怪胎”。黨的十七大也鄭重提出: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切入點,實現進一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一個政治任務。因此教輔市場的規范勢在必行,政策將牽引著這一規范逐步落實。規范教輔市場與國家提出的繁榮文化體制改革緊密聯系。誠然,“授權”或許是同步類教輔市場的規范的第一步,教輔市場的規范或許也是文化大繁榮要求所邁出的一步。仔細看看我們的產品結構、規模,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是欠缺的。因為在適應市場和市場需求的產品結構安排上我們出現了空缺,在打造精品、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產品線路上我們留有遺憾。長期以來,我們為追求市場份額的最大化、利潤的最大化形成了一種“快餐”型的產品鍛造模型。政策調控的今天,也是要求我們變革的起點。省外市場的拓展離不開產品的規模和產品的有效性拓展,更離不開我們自主、自控型產品的深挖掘。只有這樣才能迎合政策的調控,在政策的牽動下,規劃板塊、加強合作、掌握主動權,合理有序地拓寬產品的廣度。在內部管控中深化已出版、將出版、未出版產品,循序漸進地挖掘產品的深度,或許這將是可持續的。
(作者單位系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