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后,在兒童文學出版日益繁盛的同時,也帶動了其延伸出的一個圖書類型作品的出版熱潮,它就是
“仿兒童文學”,區別于“兒童文學”“少年文學”。“仿兒童文學”是由“兒童文學”延伸出的一個概念。之所以稱之為“仿兒童文學”作品,主要是因為這類圖書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具有兒童文學寫作的代表性特質,如教育陛、形象陛、趣味陛、故事陛等,但其又存在區別于“兒童文學”的地方。最根本的差異是:此類文學作品的寫作重點在于展現給讀者一個或多個較為深刻的人生哲思主題,有些關于生死之類的形而上學,有些關于人陛、社會等等。
從“仿兒童文學”類圖書已出版的作品來看,此類圖書的閱讀人群并非單一性讀者人群——兒童。頻繁接觸這類圖書的閱讀人群大部分是擁有較為獨立、成熟思考能力的成人。圖書作者主要采用的是一種立足于兒童視角的寫作方式,來敘述一個或多個人生哲學主題,利用兒童在故事里的思維活動,表達出其帶有哲學思辨性質的故事,并將它們說給成人們聽。于是孩子們,能夠把它們當故事讀,而成人們,則把它們當故事哲學讀。
再者,“仿兒童文學”是區別于成人童話的,雖然成人童話與仿兒童文學有著大部分概念的交叉重疊,例如閱讀人群、哲思明辨等,但仿兒童文學區別于成人童話最大的一點,是其哲思明辨的深刻性、教育性,且仿兒童文學作品并不包含有成人童話涵蓋的青春言情小說。
一、“仿兒童文學”出版現狀
2010年,被稱為中國童書出版的“強國元年”。這一現象是否給“仿兒童文學”類圖書出版走向繁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呢?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其實早在200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就已出版發行了“仿兒童文學”類圖書——《小王子》,再到后來多家出版社的多次再版《小王子》,使得《小王子》成為了“仿兒童文學”類作品中當之無隗的典范。通過這一現象可以看出,“仿兒童文學”作品在中國是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2004年,此類圖書《天藍色的彼岸》在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發行,并于2006年獲得“全行業年度暢銷品種”。2009年至今,“仿兒童文學”類圖書在中國的出版正處于高峰時期,各家出版社已經爭相出版“仿兒童文學”類圖書,如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喊女溪》《布魯克林有棵樹》,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的《安其拉的灰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青春咖啡館》,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等等。
二、“仿兒童文學”出版現象原因分析
首先,外部影響。2009年至今,中國已出版或再版數百部“仿兒童文學類”作品,如《小王子》《天藍色的彼岸》《芒果街上的小屋》《柑橘與檸檬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月亮看見了》《飛翔的鳥拒絕憂傷》等等,而且這些作品大多來自西方發達國家。那么,為什么這些作品多產生于發達國家呢?個人觀點認為,其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從古希臘三杰到近現代康德、尼采、杜威等哲學大師,西方捐j有較為深厚的哲學文化底蘊,使人們擅于思考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物,以小見大,從細微之處看出全局發展,而這對于“仿兒童文學”的寫作有著天然的文化優勢。
其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中暴露出更為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赤裸裸的利益關系經常讓人際交往變得復雜,成人世界的生活里到處充滿了壓力。正因為如此,這類圖書的作家們就開始借由文字來反映社會現象,與此同時也抒發自己被壓抑的情緒。
其次,自身作用。在人際交往日益復雜、社會壓力日益增強的今天,“仿兒童文學”的出現,使得讀者不僅能通過其生動趣味的敘述去反思心理學、哲學等深奧的問題,同時讓讀者能夠立足于兒童的視角,不知不覺中讓屬于成人世界的煩惱消失在兒童世界里。枯燥乏味的哲學著作,普通讀者很難去精讀專研,而“仿兒童文學”的出現,讓那些愛好思考的青年人找到走進哲學之門的低臺階,卻不會像一目了然的繪本漫畫,讓一些原本享受文字閱讀的讀者失去字斟句酌的樂趣……
2008年底,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并開始廣泛影響全球之際。在中國,這恰恰成為了“仿兒童文學”出版的高峰時期,無論國內國外,這些仿兒童文學的作家們正借此“良機”,如法國的妙莉葉·芭貝里,英國的珍妮特·溫特森,國內的天朝羽、幾米等,他們在出版圖書的同時也幫助人們排解或多或少由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情緒壓力。
加之正逢“萌經濟大行其道,萌文化無孔不入”的時代,使得“閱讀‘仿兒童文學’作品,并將自己的思維立足于兒童視角,且通過兒童的眼睛和思維去發現和思考成人世界里的問題”這一“生存模式”成為新潮流。
三、“仿兒童文學”圖書當前出版困境
1.過分依賴外國翻譯作品引進國外版權,意味著其利益的分割。因此,在國內出版的“仿兒童文學”類作品對中國的出版社而言是存在較大的利益損失的。加之出版外文作品,必將需要通過翻譯這一中間過程。因而,在中國出版的圖書和原版圖書之間就存在差異,若是出版社為謀最大化利潤,降低圖書出版成本,而聘請能力水平有限的翻譯人員對圖書進行翻譯,最終使得圖書質量下降,甚至出現偏離原著作者意圖的譯著。若這樣的譯著大量充斥、占領了市場,那么后果將是不言而喻的。
2.本土“仿兒童文學”作品數量少、競爭力弱經初步調查研究,本土“仿兒童文學”作品占國內已出版的“仿兒童文學”作品數量的比例少之又少,且多為繪本式的“仿兒童文學”作品,相比于翻譯國外的“仿兒童文學”作品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出版品題材的開拓和主題的深化都有待提高。此外,處于全球化浪潮中,許多國內的出版社開始尋求國際化的出版模式,漠視甚至放棄自身的出版資源,使得本土“仿兒童文學”發展起來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