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紙介質讀物,使得出版業成為用紙大戶。在每年的用紙總量中,出版業占到一半。而造紙業中的廢水造成排放污染,使得造紙業歷來是環境污染大戶,因此,出版業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已經受到高度重視。在英美國家,出版商、書商以及造紙廠商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他們的社會責任,加上商業目的的驅使,英美出版業的環保之風早已吹起。我國出版業環保的號角聲也逐漸嘹亮起來,積極倡導“綠色出版”。作為一名編輯,應該樹立綠色出版觀念,躬行綠色出版實踐,在實際工作中體現節能降耗。下面結合編輯工作,淺談如何在出版過程中做到綠色、低碳。 一、控制源頭,嚴格把好選題質量關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出版品種增長速度過快,出版泡沫現象嚴重。魚龍混雜的圖書市場,無疑會消耗大量的紙張,并且避免內容污染是出版人的天職。因此,從策劃選題開始,編輯就應該精挑細選,組織出版有學術價值、有社會效益、有讀者需求的好書,而不是為完成任務或跟風拼湊有書無市的垃圾產品。編輯在控制出版品種、提高出版物質量,從而提高環境資源利用效率方面,是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的。因此,在前期策劃階段,節能減耗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避免重復出版、超量出版,以高度的責任心打造受讀者歡迎的好書。
二、控制出書流程,通過合理設計降低消耗
稿件策劃好以后,編輯開始進行加工整理、版式設計、裝幀選擇等一系列工作,而在每一個操作層面,都可以有意識地節約資源。首先,在開本的選擇上,對于普通科技書,宜選擇正16開,這樣對紙張的浪費最小。若選擇異型本,印制部門未必存有此種規格的紙,極有可能為該本書而單獨進一批,并且略有富余,在印制的過程中也可能存在裁剪的現象,這些都會造成紙張的浪費。其次,在正文的版式設計上也很有考究。對于傳統的科技書,版面不宜過于花哨,力求緊湊、整齊,大小適宜的版心、合理的圖文排列、方便閱讀的字體字號,都可以體現精打細算。此外,控制全書總頁碼,湊好印張,避免書末出現白頁,從而減少紙張的使用。再次,對于正文用紙,要綜合考慮書的內容和性質而定,不宜一味求好。如果是鐵路基金書或者是學術價值很高的專著,可以選擇上乘的紙張并結合精美的裝幀,以體現書的價值和地位。如果是普通科技書,就應簡樸實用,以服務大眾為準。如果是考試類圖書,由于時效性強,往往集中在幾個月內閱讀,之后便廢棄,這類書則盡量避免浪費,在不影響閱讀的前提下,選擇低成本的紙簡裝。最后的裝幀環節,每位編輯都希望自己的書美觀,吸引讀者的眼球,但這并不能完全依賴于豪華的包裝。內容為王,內容乃出版首要,尤其對于科技書,讀者看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因此不必選擇厚重的精裝,簡單、便于攜帶和使用最好。如今很多書的封面都覆上一層膜,視覺效果的確很好,但生產塑料膜本身就會產生污染,一旦積壓成為報廢書,帶膜的封面處理起來也會加大成本。返璞歸真,尊重自然,倡議不使用覆膜的形式。
三、確定合理印數,做好圖書營銷,減少庫存積壓
在圖書流向市場之前,編輯需要確定合理的印數,過高的首印量只能造成日后的積壓。如何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并非易事。一方面,編輯可以通過對該行業的了解,估計受用人數,另一方面,可以從發行部門獲取信息,了解同類書銷售狀況。圖書上市之后,編輯仍需繼續跟蹤,和發行人員互動,共同做好圖書營銷工作。過了銷售周期,剩余圖書積壓庫房,甚至從印刷廠直接轉至造紙廠,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有人戲言之:一排大樹倒在庫房里。減少退貨率,降低庫存,這個一直困擾出版業的痼疾在當今大舉倡導環保的形勢下自然不容小視。
四、充分利用軟件辦公系統,盡量無紙化
目前,有些出版社已經使用網上辦公系統,之前需要填寫的紙質表格,大部分都轉移到系統軟件上進行,大大節約了用紙量。此外,盡量實現紙張的重復使用,使紙張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和其他行業相比,出版業的環保進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包括轉變生產方式、加強數字化出版、規范圖書市場等。作為一名編輯,應該看到肩負的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是碳排放的制造者,也是減少碳排放的希望所在,我們不僅僅是宣揚先進文化,更要注重資源的合理使用,過量資源消耗和浪費無疑會嚴重阻礙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現狀必須盡快得到改變。在世界范圍綠色出版浪潮的推動下,只要我們樹立環保、低碳的觀念,科學、理性地對待自己的編輯工作,我國的出版事業必將更加綠色環保。
(作者單位系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