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賣書,打折降價,無所不用其極,讓出版商和實體書店深惡痛絕。出版商痛斥:圖書降價,知識貶值,斯文掃地;書店喊冤:圖書打折,奉陪不起,弱肉慘遭強食。
但是,圖書降價,并非亞馬遜的首創。美國出版史上,大規模的圖書打折始于上世紀70年代。始作俑者就是現在被亞馬遜的降價策略打得奄奄一息的巴諾書店。巴諾在官方網站介紹公司歷史的網頁上,有一個題為“創新”的欄目,列舉了巴諾歷年來的種種創新舉措。1974年,巴諾成為美國出版史上第一個花錢做電視廣告的書店。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還可以搜到一些當年名為“當然,當然”的巴諾電視廣告。例如,一個女孩在書店柜臺前問:“你們有學前兒童讀物嗎?”,店員歉疚地回答:“沒有。你試過巴諾書店嗎?”女孩一拍腦袋,恍然大悟:“對了,對了,巴諾書店。”接下來一段大字標語:“巴諾書店,當然,當然。”另一個廣告里,一個男子手持一只發光的燈泡,頭發直豎,滿臉黑印,明顯遭到電擊。男子問:“你們有沒有如何接電線的書?”,店員答:“對不起。你試過巴諾書店嗎?”男子思索片刻:“巴諾書店?對了,對了。”接下來又是那段文字:“巴諾書店,當然,當然。”
巴諾的第二項創新便是圖書打折。網頁上自豪地回顧:“1975年,巴諾書店采取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策略,將《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的圖書統統打折40%,成為美國第一個給圖書打折的書店。巴諾并在此降價創新上更進一步,在曼哈頓巴諾旗艦店對面,開了一個占地4萬平方英尺的降價書店。后來,公司在紐約和波士頓擴大市場,開了許多小型折扣書店。這些折扣書店非常成功,鼎盛時期有50家分店。后來這些折扣書店讓位于更為成功的超級書店模式。”
美國圖書打折的另一罪魁禍首是皇冠連鎖書店(Crown Books),其創辦人名叫羅伯特·哈夫特(Robert Haft)。皇冠書店的代表性廣告是羅伯特坐在一堆書上,標題是“圖書太貴,所以我開辦了皇冠書店。”
羅伯特的父親赫伯特·哈夫特(Herbert Haft)是華盛頓地區著名的商人,信奉低成本和打折銷售的經營模式。赫伯特率先在自己經營的藥品連鎖店中采用折扣策略,先在牙膏牙刷、口紅唇膏上打折,進而推廣到藥品。
其他藥品連鎖店和供應商制藥公司不喜歡哈夫特藥店的折扣營銷,與哈夫特家打了十幾次官司,試圖迫使哈夫特改邪歸正。哈夫特在法庭上與對手理論,并加入了司法部對制藥公司與其他藥店合謀“操縱價格”的訴訟,最終贏得了藥品打折的權利。
羅伯特創辦皇冠書店,也遇到類似的抵制。
皇冠書店的概念始于1976年,那時羅伯特還是哈佛商學院和哈佛設計學院的學生。一天,在商學院課堂上,戴頓·哈德森公司(Dayton Hudson Corporation)的一位高級主管講授零售業打折策略。羅伯特問,為何迄今沒有一家大公司開設折扣連鎖書店。
羅伯特回憶:“老師對我很生氣,認為這實在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因為折扣連鎖書店的模式決不會成功。”但是羅伯特心有不甘,1977年畢業后,到美國各地旅行,考查圖書行業。4個月后,羅伯特向父親借了一萬美元,開辦了皇冠書店,那年他才24歲。
起初,出版商們不把羅伯特放在眼里,拒絕向皇冠供貨,稱他為“那個小家伙”,量他折騰不了幾天。業界的行家~直認為,降價只適合少數圖書,給所有圖書打折,只會自取滅亡。
皇冠的平均進貨折扣是46%,然后打折40%賣出去,除去其他費用,皇冠的利潤所剩無幾。羅伯特說:“哪怕一本書只賺5毛錢,但只要賣出足夠的數量,我們就有利潤。”
皇冠不僅打折降價,也敢在廣告上大把花錢,1989年,皇冠的廣告費為600萬美元。一個廣告是羅伯特坐在書堆里,對觀眾宣布:“如果你付了全價,你肯定不是在皇冠買的書。”
業界普遍稱贊皇冠的進貨員買書有眼光,貨銷得快。皇冠很少進那些默默無名作者的圖書,并且添貨迅速。所以皇冠的退貨率只有15%至20%,而其他獨立書店的退貨率為40%。
業界專家們對皇冠依靠薄利多銷居然活下來感到吃驚,不得不承認羅伯特的能力和經營模式。當時蘭登書屋的董事長阿爾貝托·維塔勒稱贊:“皇冠的經營絕對是一流的,效率和專業化不輸任何人。”赫斯特圖書集團總裁霍華德-卡明斯基也認為:“他們是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非常精明,非常有效。”從此,出版商不再抱怨皇冠的圖書降價策略。
1982年,皇冠上市,1993年,皇冠是美國第三大圖書連鎖店,僅次于巴諾和鮑德斯,擁有200家分店。皇冠書店后因羅伯特與父親不合,官司頻繁,在1997年宣布破產。
如今,五十步笑百步,圖書打折、暴斂天殄的惡名落到亞馬遜頭上。
(本文作者系紐約佩斯大學出版系兼職教授,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