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出版、印刷界爆出一大新聞:具有244年出版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將停止發行印刷版!并稱將專注于在線業務。
近年來,傳統的報刊、圖書出版印刷,甚至音像制品出版等,都受到網絡及其他各種基于網絡的新媒體的嚴峻挑戰,許多傳統紙媒大亨紛紛忍痛放棄經營百年的品牌紙媒,而投身網絡媒體,著名印刷設備制造商或倒閉,或破產保護,或轉入其他經營領域,這一切都在警示我們:新的出版印刷時代已經到來,如果不做出改變,或者還沒有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危險將會真的來到。
改變悄然到來,改變贏得未來
信息革命以來,出版、印刷界的數字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出版、印刷流程的變化已經逐漸顯現,當各種新媒體不斷催生并迅速崛起后,信息革命對傳統紙媒出版印刷業的影響不僅表面化,更全面化。有教育產業的支撐,有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我國紙媒出版業的危機來的沒有那樣迅速,中國的百科全書、辭海等大型工具書以及許多基礎工具書市場還有“留白”,在某些經濟極不發達的地區,新華字典之類的初級工具書還無法做到人手一冊;各類教材教輔還可以依靠一陣子;農家書屋等政府公益性訂單作為文化建設基礎工程,仍任重道遠,剛性需求在一定時期內還不會減退。如此種種,尚不至于讓我們須臾之間便會感覺生存的危機,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這些本來是我們得以時間換空間的良好條件,有可能成為溫柔死的誘因。一些具有眼力的出版者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一邊緊緊抓住現有的機遇進行發展,另一方面,集中更大的精力,把主要的發展方向投注到新的領域,在創新中積極探索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合作模式、新的業態形式。
新挑戰,新要求
印刷數字化,已經使得印刷不僅能夠適應紙媒印刷個性化按需出版的需求,也能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術優勢,在出版走得更遠方面互相借力。
首先。傳統出版編輯模式將雙向延伸。向前端,延伸到作者,向后端,延伸到印前、后期制作以及多媒介加工。向前端的增值服務在一些國際大型出版集團已有探索,如美國IUniverse公司的編輯借助數字化出版平臺,協助作者創作、內容的拆分和標注,以對內容資源進行自主開發、多次重用和充分共享,對作者、出版商、印刷商而言,都能得到益處,并且在此過程中,編輯、作者、印刷企業的技術操作人員都能夠借助這個平臺與其工作平臺進行鏈接和進行工作的深度分工合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整體效益。
其次,對協同能力提出新的挑戰。傳統出版單位的專業部門及職責劃分邊界明確,并且出版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按照固定的流程在各個專業部門之間進行流轉。數字化出版管理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和線上作業,將打破傳統的編輯辦公方式,同時也將打破傳統的專業部門設置模式,遠程實時溝通、對接,隨著辦公與通訊工具的融合,已經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無障礙。在此過程中,編輯的分工也將進一步細化,如策劃編輯之類的新崗位將會應運而生,同時,一些具有多方面專業技術能力的編輯,將在各環節銜接方面發揮作用。出版編輯重新定位、再造流程等工作將擺上出版經營者的重要議事日程。
第三,出版技術編輯面臨全新要求。在新的形勢下,以往技術編輯的看家本領版面設計等,已然成為查詢快捷、存儲海量、成本低廉、編輯方便的數字出版平臺的“捎帶腳”;印刷技術的數字化促使數字印刷廣泛應用,數碼打樣、CTP制版,可變數據印刷等成為出版物印刷的主要選擇;媒體的多樣化也必將使數字化加工的分工進一步多樣化、專業化,如出版資源的多種格式多種載體輸出、多形態存儲,同一資源網絡期刊、網絡報紙、網絡游戲、手機移動等出版終端媒體的開發共享等。
留不住籬笆墻,留得住日月長
信息時代,挑戰無所不在,盡管我國巨大的出版市場不會瞬間全部數字化、無紙化,但壟斷地位已經在動搖,改變,迅速改變,是這個時代最為顯著的特色,出版界不例外,編輯更不例外。
主動實現角色轉換和重新定位,自覺融入數字化出版環境。新環境下的編輯角色,首先要做文化生產工作者。要從被動生產者、來料加工型、單一紙媒型向主動生產者、創意策劃型、包括紙媒的多媒介型轉換,不僅要熟悉編、印、發流程,還要熟悉各種新媒介流程和延伸開發方式。其次要做文化經營者、產品推廣者。數字化出版環境下,每個編輯都是一個項目負責人,圍繞項目,必須考慮、關注市場需求,關注經營效果,不僅要考慮如何在不同媒介中凸顯產品的文化內涵,還從圖書的商業屬性考慮它的市場效果;不僅要考慮圖書的內在因素、本質因素、核心價值,而且要考慮它的外在因素、關聯因素、邊緣價值;不僅要關注產品的整體設計與定位,還要關注讀者群確定、目標市場細分、潛在優勢挖掘、市場風險規避等每個環節的策劃、執行;不僅要做好自身工作,還要及時與相關環節進行溝通、協調,保證項目順利運轉。第三,要做產品服務者。在數字化出版平臺下,編輯不僅要考慮圖書生產,還要考慮全媒體對內容資源的綜合利用,要做好諸多流程的對接、配合以及與作者、讀者、承銷商、合作者、宣傳媒體的服務,彰顯出版社品牌形象。
突破傳統觀念,做信息時代的學習型編輯。數字化出版印刷環境下,傳統出版單位的編輯,必須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充分了解和研究新媒介對人們閱讀習慣的影響,要對數字化出版各環節新的運作理念、方式、核心技術都有一定了解,并根據工作需要,成為掌握必備技術流程操作運用技能的專家。過去講編輯要不斷學習,成為雜家,今天更要成為學習型編輯,對內容管理的關鍵技術如基于自然語言的內容信息標示和識別技術、知識搜索引擎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開放的數字內容編輯平臺等,要熟練掌握,以便充分發揮內容資源的優勢;對跨媒體出版的涵義、平臺、技術以及其涉及的如平面媒體、磁光介質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等多種介質形態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化開發;對編輯與數字化出版工作平臺的對接,數字編碼、數據庫應用、電子排版、多媒體制作、信息處理、網站信息發布、搜索引擎、電子紙、掌中媒體及數字版權保護等與數字化出版有關的新技術、新知識和新介質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儲備能夠滿足工作需要的技術知識。
用好技術手段。關注關鍵環節。數字化出版環境與傳統出版環境最大的不同,在于介質的變化。傳統出版流程下,許多問題可以觀察、比對;數字化環境下,必須運用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如CTP版制作過程中,電子文件在排版公司、出版社、印刷廠之間的開放式流動,將使版權保護受到嚴峻考驗,如果技術手段運用不到位,接觸到底層目錄與文件的環節操作人員,在很短的時間里都可能完成復制后盜印、內容篡改等操作。即便生成PDF文件,出錯幾率大大減少,但來源于不同排版軟件的文件,還是有可能出現印刷樣與付印樣不一致的情形。在此情況下,要保證數字化環境下出版流程的順暢、安全進行,就必須有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針對性地解決電子膠片加工與管理的相關問題。以北大方正電子膠片加工與管理系統為例,提供了包括四大核心技術保證電子膠片正確、印刷PDF文檔自動生成內嵌“印刷校驗碼”保證電子膠片制版安全,版面級的軟加密方式與系統級的硬加密方式相結合的軟硬雙重加密解決電子文件版權安全以及基于電子文件數據庫的出版工藝管理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些技術手段是數字出版印刷環境下編輯必須熟知和掌握的技術。
(作者單位系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