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策劃——圖書成敗的關鍵
“通過演奏音樂,究竟想要傳達什么信息比(傳達)技巧的好壞更重要。”當代日本最受人矚目的作曲家久石讓的這句話雖說是針對藝術創作行為有感而發的,但若拿來描述編輯的選題策劃似乎同樣貼切。如果說書稿的加工制作過程解決的是技術層面“怎樣出書”的問題,那么,選題策劃過程就是對“出什么書”的追問和思考。
2005年筆者通過對當時國內園林歷史理論著作,尤其是學術專著出版狀況的調研發現:雖然中國園林一直享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盛譽,被學界公認為風景式園林的淵源,不僅對東方產生過強烈影響,在西方也引起極大關注,但是對中國園林的歷史理論作系統研究和介紹的書籍卻遠遠談不上豐富。已出版的經典理論著作僅有:計成著、陳植注釋的《園冶注釋》,劉敦楨的《蘇州古典園林》,童寓的《江南園林志》和周維權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雖然國民經濟和生產力都有了長足進步,但對傳統文化從學術的高度和理論剖析的深度所作的研究,則無論從質還是量的角度衡量都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園林都缺乏認識的深度,就更別提向世界其他國家介紹和傳播我們的園林文化了。
為了在當今經濟發展帶動園林設計實踐蓬勃開展的時代背景下,推動我國園林界的學術研究和理論探索,筆者和同事們共同策劃了園林史系列圖書——《中國古代園林史》《中國近代園林史》和《中國當代園林史》。
如果說中國古典園林文化足夠歷史悠久、輝煌燦爛,那么近代園林在承上啟下的短短一百余年中卻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劇變而萌發異彩。這段歷史曾經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人們所忽視,即便是在園林專業領域內,也僅能在少量的學術論文中看到不甚全面和深入的闡述。從來沒有人研究過這個課題,以至于當我們第一次以“中國近代園林史”為課題去做調查研究時,恍然發現很多近代園林遺跡早已在戰爭的硝煙和當代城市化建設熱潮中悄然消逝了。受邀作為顧問的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也在為本書所作的序中表達了他對當前建設性破壞行為的深深憂慮,以及對本書能及時策劃出版的由衷贊許。他也認為中國近代園林史的首次深入研究是一件十分迫切且艱難的工作。但是,歷史遺跡的保護一定是建立在對其系統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的。我們希冀這一次的立項研究能夠為后續研究及近代園林的歷史保護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編輯加工——圖書品質提升的保證
對歷史理論類圖書的加工需要編輯具有堅實的學科知識背景和豐富的書稿加工經驗。由于這類圖書通常會涉及和引用大量歷史文獻,對史實、歷史年代及文獻引文等內容做仔細校核就顯得格外重要。現在圖書的出版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出書的數量又逐年增加,于是有的編輯漸漸形成了只對書稿做表面化處理的工作方式——僅對書稿的標題層次、文字、標點、注釋及參考書目的著錄格式進行修改。其結果是在加工制作的整個過程中,編輯始終不曾完整閱讀書稿內容,對稿件中的技術內容提不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有的編輯可能會用“文責自負”來為自己的行為做擋箭牌。其實需要作者全權負責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術觀點,作者的主要觀點是書稿的核心內容,編輯不能擅自修改,但在不顛覆作者學術觀點的前提下,編輯應該在提升稿件品質方面積極思考、有所作為,絕不應僅僅限于做規范化和表面化的糾錯處理。
從這些年對多部歷史理論著作的編輯經歷中,筆者逐漸認識到責任編輯之于圖書所發揮的作用類似導演之于影片。首先,責任編輯應該是書稿的第一讀者。只有對書做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多遍加工,才能為作者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以幫助作者對書稿做出全面的完善。其次,責任編輯要對圖書的內容和裝幀形式做出整體定位。不通讀全稿,就無法準確地向封面、裝幀設計和印制人員描述自己希望得到的效果和感覺,書籍的內容和形式也就很難配合得天衣無縫。
整體設計——把閱讀的享受帶給讀者
內容是一本書的靈魂,內容的好壞決定其成敗。整體設計是對內容的視覺表達。好的設計雖然不能使一本內容平庸的書變成經典,但卻能夠在銷售過程中成功地吸引讀者的注意,令閱讀過程變成一種享受,更可以傳達出編輯和作者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這恐怕也是打動讀者,使其產生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吧。
圖書的設計看似都是一些無關全局的小問題,但這些細節又是不容忽視的。版面構圖的細心推敲、圖片的精心修飾、紙張與印刷工藝的選擇,甚至字體字號的確定以及不同字體間的協調搭配都能于不經意間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書籍的裝幀設計是為內容錦上添花的事,但這“花”卻要“添”得恰如其分。與普通圖書相比,歷史理論類圖書具有嚴謹、厚重、沉穩的氣質,因此在封面的用色和設計風格上要能體現這種氣質特征。考慮到歷史理論類圖書通常篇幅較大、文字較多,有的書插圖也非常豐富,版式設計時需要綜合各種因素。版心尺寸的設定和文字的分欄設置既要考慮到人對閱讀舒適性的心理需求,又要與書的成品尺寸產生良好的比例關系,尤其是對于以文字為主、插圖不多的理論書籍,版式設計要善于利用適當留白、化整為零的手法,破除版面的擁塞之感。除了插圖以外,文字欄寬度和數量的變換,以及不同字體間的空行也是使行文產生良好節奏感的手段。版面的留白則為讀者提供了閱讀過程中思考與回想的時間與空間。
有的人說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代是讀圖的時代。與文字相比,人眼更容易被圖片所吸引,也容易感知圖片的內’涵。所以歷史理論類圖書插圖精美與否是彰顯圖書制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國外的圖書和期刊都非常重視圖片效果,為了保證品質而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圖片,或請專業人員重新繪圖是常見做法。所以,拋開內容不談,我國的編輯在參加國外大型書展時常會驚訝于國外圖書的精美。由于我國的圖書定價遠遠低于國外,所以采用他們的做法可能連收支平衡都難以做到,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地選擇效果更好的圖片或對圖片做更加細致的處理。
宣傳推廣——實現圖書傳播效果的關鍵步驟
圖書的印裝過程結束,編輯的工作算是完成了一大半,但此時的圖書還未進入市場銷售環節。圖書的營銷發行才是最終實現圖書傳播效果的關鍵性步驟。因為責任編輯從選題策劃階段起就開始對圖書定位做全盤思考,其本身又具有學科知識背景,所以,配合發行人員針對不同圖書的市場定位,制定完備的營銷方案是很好的做法。
歷史理論類圖書并不屬于暢銷書,但是,恰當的宣傳推介仍然有助于擴大圖書的影響力。因此,針對園林史系列叢書,我們采用了新書首發儀式配合講座,以及網絡、報紙、期刊的書評和內容介紹等多種模式并行的營銷宣傳方案,在圖書出版之后的較短時間內就大大提升了圖書的讀者認知度,很好地帶動了圖書銷售。同時,作為填補了一項研究領域空白的《中國近代園林史》,我們還嘗試了通過與國內景觀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溝通,將此書作為高校的推薦教材加以大力推廣的做法。無論是選題組稿、設計制作還是營銷宣傳,我們的努力都是希望所策劃的理論著作能夠真正發揮出常銷書經久不衰的學術魅力。
(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