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韓陽)8月17日,王躍文攜新版“王躍文作品”亮相上海書展并簽名售書,反響熱烈。這套定位獨特、制作精美的作品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從《國畫》到《梅次故事》再到《蒼黃》,王躍文刻畫了一批生存于政治生態中的人物,對權力重壓下人性的異化也毫不留情地作了描寫。
王躍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會出現一些可歌可泣的小人物,尤其是他的中短篇小說集更像是一部底層小人物的悲歌。王躍文說:“小人物的命運,一直是我的作品關注的對象。我一直用詩意與痛感的筆調,展開底層生活敘述,揭示生存壓力下的生命尊嚴與精神堅持。”知識分子的命運與困惑,是貫穿王躍文作品中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本次上海書展上,面對許多人對新版本與市面上其他版本的不同之處的疑問,湖南文藝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回答道:“這是迄今為止王躍文作品的最好版本。首先,這套作品重新編輯、校正了其他版本中的多種錯誤,差錯率最少,內容也更權威。其次,王躍文對這套作品做了重新修訂、補充、完善,小說情節較之其他版本更為激動人心與細致縝密。第三,這套作品根據經典版本需要設計字號、版心,字間距、行間距、用紙等,注重細節,更適合閱讀與珍藏。最后,這套書包含了王躍文所有作品,收錄了王躍文最新的一批作品,比如關于農村的小說《漫水》。”王躍文自己也介紹說:“有人讀了我的新中篇(《漫水》,喜歡之余說我的風格變了。我其實并沒有變,文字風格服從題材而已……我寫鄉村小說,完全是另外一種狀態,語言、節奏、色調,情緒,都是過去的寫作沒有過的。這些小說,都結集在小說集《漫水》里。”
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同臺亮相上海書展
本刊訊 (記者 韓陽)8月17日的上海書展上,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攜三位少兒文學簽約作家——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共同舉辦了一場重量級讀者見面會。見面會的主題是:攜手名家,親近文學,閱讀名作,感動童年。
此次三位作家攜各自的代表作和讀者面對面交流,分享了創作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陽光姐姐伍美珍談到了她最近剛剛出版的一套“陽光姐姐作文派”,這是她主編的一套孩子們創作的“作文集”。她說,這并是一套“范文集”,她希望通過自己主編的這套書來幫助孩子們找到寫作的法寶。
辮子姐姐郁雨君最近也有一套新書推出,那就是“辮子姐姐成長物語”系列。這套書里,郁雨君將自己的人生閱歷轉化為天真又深刻的成長故事,引導每個成長中的小讀者勇敢地披荊斬棘,直到收獲生命中最美的風景。現場的很多小讀者都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粉絲,他們最好奇的就是:沈石溪爺爺書中寫的那些動物故事都是真的嗎?沈石溪跟小讀者們講述了他年輕時在云南的生活經歷,說很多動物小說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的,呈現給讀者的動物世界也是比較原生態的、寫實的世界。許多小讀者還向自己喜歡的作家提問,三位作家也都耐心細致地回答了孩子們在閱讀和寫作中的問題,并鼓勵他們放開視野,多閱讀國內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愛上讀書、讀有所悟、為童年打下不一樣的底色,讓童年因閱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啟動音樂文獻開發工程
本刊訊8月17日,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在上海書展現場舉辦“《我的祖國——鋼琴中國風》出版發布會暨音樂文獻開發出版啟動儀式”,同日,該社又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了“我的祖國——鋼琴中國風鋼琴公益演奏音樂會”。很多出版同行和讀者朋友都很奇怪,為什么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會出版鋼琴曲集,甚至開鋼琴音樂會?科技文獻和音樂,似乎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這兩項活動宣告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將向音樂文獻的開發出版拓展,昭示著作為隸屬上海圖書館的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對于館藏音樂文獻的開發出版當仁不讓。
眾所周知,上海圖書館館藏豐富,門類齊全,擁有大量的圖書、報刊和科技資料,但很多讀者未必知道,上海圖書館還擁有豐富的音樂文獻資源。那么,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接觸、使用這些寶貴的音樂文獻?作為上海圖書館的直屬出版社,作為一家文獻類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更是責無旁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深知開發音樂文獻資源并不是一項經濟效益高的工作,更不可能從中制造出所謂的暢銷書,但這是一項極為有意義的工作,不僅可以為廣大音樂研究工作者提供珍貴的第一手文獻資料,還可以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認識、欣賞音樂文獻的機會,繼而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文化素養。這也是出版社和出版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