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超越美利堅》是個頗有意趣的體驗,甫一開頭,展現(xiàn)眼前的即是路易斯與克拉克成為英雄歸來的雄壯畫面,仿佛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壯懷激烈,蕩人心魄;歷史再往前追溯,則是路易斯與克拉克從杰弗遜總統(tǒng)的任命下開始遠征,這是美國史上首次成功橫越大陸、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這是“成為英雄”的種種困苦患難之途。這時的小說,同時進入了貝三的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與第三樂章詼諧曲,交融滲透,哀而不傷,嘈嘈切切,響徹戰(zhàn)斗聲,充滿著路易斯一行的困頓磨難,也滲透著“準英雄們”的歡樂,交互展現(xiàn)著美國式的樂觀精神;小說的最后又回歸到英雄的開拓精神上,這也是貝三的最后一個樂章,這個普羅米修斯精神為主題的樂章,籽英雄的不屈不撓之開拓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普羅米修斯是人類的“設計者”,路易斯與克拉克難道不可稱之為“美國西部的設計者”?
巧合的是,貝多芬應邀為拿破侖創(chuàng)作交響曲,然則拿破侖改共和為帝制稱帝,因此,音樂家憤而將原稿上的標題《拿破侖·波拿巴大交響曲》改成了《英雄交響曲》。1804年五月,路易斯與克拉克踏上了冒險的征途,而同年春,貝多芬完成《英雄交響曲》。命運若為人,豈非最深蘊幽默之性格的妙人?更有趣的是1803年,拿破侖將其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賣給了美國,成就了著名的“圣路易斯安那購地”事件,也成就了兩位主角探險的最激情理由——探索新國土。拿破侖似乎是無意中親自為這兩位英雄加冕,那《英雄交響曲》,豈非鑲嵌于“英雄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英雄”?英雄意味著超越的政治訴求與坦蕩悲慨之音。在這里,我不得不想到,《超越美利堅》原名《荒原夢》。顯然,《荒原夢》是一個人的夢,也是一群勇士之夢,這是更為個體的體驗,是更為私人的訴求。而(《超越美利堅》則不然,它要超越的是疆域、界限,這個題目有著更為廣闊的“天下心懷”和更為超越的政治訴求。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在登月之時,“英雄”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這一脈相承的開拓精神與超越的政治訴求,或者正是英雄們的寶貴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