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把人作為發展的核心,確立了以人為本,促進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F代教育特別重視人的發展,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應該著眼于人的發展,注重構建人的內在品質,保持人性的特質,促進人性的完善與和諧發展。這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我們高等教育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人性化教育觀念作為高等院校教育的主導觀念,更好地關注大學生的生命質量的提升、生命價值的創造等人性內在品質的開發,不僅為大學生的某一階段服務,還要為大學生的一生服務。
一、人性化的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呼喚
黨在十六大以后,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經驗,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在以政治為目的的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教育必然是把政治作為重點,忽視人的心理學功能和社會學功能的培養。在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教育是為經濟增長培養人才服務的,必然忽視人性化教育。致使我國高等院校長期出現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分離,教育出現了異化。主要表現在重知識輕技能,重科學素養輕人文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規范輕創新,學校的任務更多的是培養具有專業理論的勞動者,而忽視了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根本使命。過于強調教育為經濟服務的一面,而忽視了教育還應當為人服務的一面。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整體文化觀,特別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
科學發展觀與以往經濟增長為核心的傳統發展觀不同,它是把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在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倡導人性關懷和人性發展??梢娍茖W發展觀充滿了豐富的人性內涵。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等教育,一方面要為經濟建設服務,另一方面還應當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既教育要服務人生。這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凸顯的特征。從教育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其實質就是要實現教育的人性化。特別是當前大力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情況下,怎樣擺脫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傳統發展觀對教育的影響,按照科學發展觀看要求,培養既有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又有人文教養,既為某一階段的生存、發展需要著眼,又要為大學生一生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命發展需要提供條件,這是我們高等教育應該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們高等教育應該深刻理解和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樹立人性化教育理念。突出大學生人性的覺醒和開發,不僅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知識、技術和技能、思維等認識方面的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情感、興趣、需要、態度、信念等心理學方面的功能,以及道德、行為、修養、情操、人與人的關系的適應和協調等社會學方面的功能。還必須充分地關注大學生文化品位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育、生命質量的提升、生命價值的創造、完善人格的塑造。這正是科學發展觀對現代高等教育中的人性化教育的內在要求。
二、人性化教育的內涵
人性化教育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潮流已成為不可阻擋之勢,正向教育的各個環節奮勇“奔流”。人性化教育作為現代高等教育的主導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有識教育者所接受與運用,其目的就是讓大學生在不斷自我建構、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向一個完善的人、自由的人、高尚的人、本真意義上的人邁進。
1.人性化教育是對大學生生命的尊重
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性,有其豐富的內涵與開發潛能,其生理、心智、情感、品德等方面都有其內在的發展要求。人性化教育就是為他們提供各種成長要素所必須的外在條件,并充分尊重大學生內在發展的要求。每一個大學生都有其豐富的情感和個性,他們的潛能、需要、興趣、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以及他們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人格的養成等都需要教師用心用情去評價、理解、尊重、欣賞、關注和滿足,并積極創造一種和諧、尊重人的校園文化教育模式,才會讓每一個大學生的知識文化得到建構,個性得到張揚,人格得到培育,生命質量得到提升,生命價值得到創造,尊重每一個大學生應有的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平等,真正讓大學生在人性的關懷氛圍中獲得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欣賞的真實感受。
2.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
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命有機體的質量,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改善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促進人性的完善與和諧發展服務的。也就是說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因此,我們高等教育要從人性化出發,以人為本,培養大學生成為本真意義上的“人”,給大學生必要的人性關懷和人性精神的養成,把人性的覺醒、人性的發展、人性的改造放在第一位。在教育活動中,豐富大學生個性內容,完善大學生人格,并不斷地讓大學生在重塑自己、更新自己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生存質量和生命質量、生活品位具有生成性的特點。并使自身的道德行為與社會、自然相吻合,與之達到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也就是高等教育應該是“塑身”、“學知”、“增能”、“育心”、“養德”于一體而作用于大學生身上的,使大學生“身、知、能、心、德”和諧統一起來,讓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的歷程都體現在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乃至一生之中。因此,我們認為,關注人的快樂和幸福,必將是未來高等教育的核心內容。
3.人性化教育是把大學生作為一個教育系統而實施的教育
作為對“個體人”——大學生的人性化的教育,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從學校教育過程來看,可以分為生理、知識、心智、情感、道德、審美、個性等子系統;從學校教學過程來看,又可以分為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技能、實習、實訓等多種系統;從學校教育的實施主體來看,可以分為學校、教師、團體等系統。這些各個子系統即是相互分工,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人性化教育就是把“個體人”——大學生的人化過程貫穿于整個教育各個系統來實現的。從人性化角度講,高等教育與其說是傳授知識、技術、技能,這只是教育的外在功能,不如說高等教育在發展和完善學生自身過程中,讓大學生去獲得精神的愉悅、心靈的自由、價值的提升、生命力的展現,是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的培育過程,是那種無形而又時刻追求的生命快樂和生命價值體現的真實體驗,這才是人性化教育的深層意義。其最終的教育成果,不僅在現階段的大學學習生活中可以檢測出來,而且也可以在大學生今后的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體驗出來。
三、高校實施人性化教育的途徑
以往高等教育是按照模式化的要求來培養大學生的,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內心需要、愿望和苦樂。人性化教育特別關注大學生的生命力的發展和人性的發展與完善,努力追求身與心的平衡發展;文化與道德、心靈的和諧平衡發展;個性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平衡發展。因此,我們認為人性化教育應該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尊重大學生個性發展、人格完善的過程中,為大學生的身心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大學生主動發展
教育者責任就是為受教育者提供讓其發展的外在條件,并加入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這就要求我們高等教育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人性發展為為目標,真正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服務觀,尊重、信任、理解、欣賞學生的人格、心理和行為,用心用情去組織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有意識地訓練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讓大學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學校、師生發自內心的關愛。同時,教師要成為一名有心人,關注一些細節,強化自己的細節意識,走向大學生中間,參與大學生的活動與鍛煉,與他們心心相印,傾聽大學生們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主動地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學習和健康中的實際問題,并尋找讓大學生主動發展的最佳教育策略。
2.重視教學模式的改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模式的構筑深刻反映著學校文化的積沉過程。它的形成也反映著師生文化、思想意識、言行方式等的發展過程。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地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大膽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造,讓人性化貫穿于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并融入到學校的文化之中,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學校不僅要重視文化的承傳與創新,學生心智的健康發展,努力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觀,更要重視大學生的道德情感、個性、人格等的教育。按大學生個體發展水平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育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課程。并做到因材施教,因不同個性差異而施教,并按照不同的層次標準和不同的個性特點去評價教育教學。積極為大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使其大學生的個體生命積極向上的一面得到充分發揚,努力實現大學生個案教育行為的最優化,讓教育教學成果內化為大學生的靈魂深處。
3.以學生為本,促進大學生成“人”
以往我們高等教育的目標比較單一,片面強調教育要為經濟服務的一面,重視大學生的知識、技術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忽視教育也應該為人自己自由發展服務的一面,忽視大學生情意的培養和社會能力、道德行為的發展,其實質就是忽視做“人”的培養。致使高等教育缺少人性化的內容。因此,我們認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推進人性化教育必定成為今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這就要求我們高等教育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制定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目標,從人性化培養人手,把人性化的教育不僅作為我們高等教育的主導觀念,而且要融入到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并成為教育者人格的一部分。真正從大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角度出發,深刻理解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的意義,促進大學生個體成“人”,讓人性化的光華在教育中得以閃現,將教育與培育相給合,真正實現“塑身、增能、育心、養德、做人”于一體的人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