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公寓在高校發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從顯性功能上來講,高校的學生公寓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區域,重要的休息、學習和課余生活開展區域;從隱形功能上來講,高校的學生公寓也是高校實現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重要陣地,對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端正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以及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塑造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都有重要意義。而且,因為我國高校的特殊管理模式,大部分高校沒有“學生固定自習室”,只要沒有課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會聚集在宿舍休息或者學習,因此,學生公寓還是高校中大學生之間傳播思想、交流情感,探討問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地。所以,說學生公寓在高校中學生培養體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換言之,學生公寓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休息和娛樂功能,而且其教育功能更是不容小覷。目前不少學校已經開始認識到學生公寓的作用,并著手開始利用學生公寓做為平臺,構建新型的學生思想教育陣地。實踐表明,以學生公寓為平臺的思想政治開展,具有更好的親和力,效果比傳統的“大場面開會”效果好很多。本文擬通過對新時期以學生公寓為基礎的高校學生思想教育開展思路進行分析,一方面在于擴展學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深化學生公寓功能的進一步開發。
一、以學生公寓為依據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學校硬件發展的客觀要求
目前,高校的擴招使得各學校的學生數量激增,很多學校原來只有幾千人,幾年間猛增到數萬人,迅速“擴張”起來的學校在校生數量,與數量有限的教室成了鮮明對比。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上自習都很難找到座位,一到臨近考試更是“一座難求”,另外大部分學校的供暖、降溫措施都不是很到位,導致夏季教室太熱,冬季又很冷,而且寬大的階梯教室之中比較嘈雜。這種學校建設中硬件條件的不足在客觀上使得學生離開教室回到了公寓之中,因為相比較而言,公寓中環境相對好,不少學生宿舍還有空調。另外,學生公寓區一般都比較安靜,再加上學生們平時“苦心的經營”,使得學生公寓的環境都比較溫馨,于是理所當然的成了學生們愿意“停留”的地方,有學習的,有休息的,互不影響。所以,長時間的停留在公寓之中,除了學習、休息之外,學生有很多時間都是空閑的,因此利用這個空閑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另一方面公寓之中學生們比較自由而且習慣,說話、談心和交流都暢所欲言,在這種環境下開展思想教育顯然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2.公寓建設理念的普遍趨勢
學生公寓的根本目的,在初期的確是用來供學生休息和居住而建,但后來隨著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斷轉變,建筑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人文化的日益推進,高校學生公寓的建設理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比如我們傳統的大學生公寓設計一般只有一間休息的地方,上下鋪擺好了床,有點簡單的陳設,而且比較擁擠,以八人間居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公寓的設計理念普遍發生了改變,由以往的簡單居住,開始向人性化設計轉變,比如由原來的八人間變為四人間,上下鋪設計的床成了上鋪休息,下鋪學習的一體化設計。學生公寓內也普遍開始設計休息室、娛樂室、活動間、會客區、自習室等具有類似功能的區間。因此,高校學生公寓已經由傳統的居住功能,逐步轉變為日常生活和學習與交流、社會交往和休閑娛樂的多功能區域,成為新時期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基地。因此,搞好高校學生公寓的育人工作是建設良好校風、學風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工作,是教育學生成為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
3.育人理念細化的具體體現
育人理念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見得一定是有明文規定如何去育人,但卻心中要有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態度,把這種態度融入到教書育人的細節之中,融入到學校建設的細微之處,滲透到環境塑造的細致之中,這就是一種育人理念。而高校中我們所說的育人理念,或者良好的良好環境氛圍,也是由一個個小環節組成的,包括學校師資隊伍的構成,人文化的校園建筑,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等環節組成的,其中學生公寓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另外,我們強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為本,細致的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而實際上在學校,一個輔導員至少要負責300多人甚至更多,單憑上班時間把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簡單的接觸和了解,或者遇到問題了再與學生去交流,這種工作效率顯然不會很高。甚至有的學生一個學期也沒見到輔導員幾面,實事求是的說很多輔導員根本叫不上幾個學生的名字。我們可想而知,輔導員都不知道學生叫什么,怎么可能就了解這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了呢?那些所謂的以人為本的開展工作更是空談。因此,我們把育人理念細化,要求輔導員走進學生公寓之中,走到學生寢室之中,近距離的與學生接觸,這既是育人理念細化的具體體現,也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在未來,把學生公寓做為眾多與人緩解中的一條必然會被更多的學校傳承下去并且逐步完善。
二、依托學生公寓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1.豐富公寓文化環境,以“氛圍”推進學生思想教育
文化環境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于學生們每天半數以上的時間都要生活的學生公寓來講,通過不斷完善其文化功能,創造文化環境,實現公寓中良好的文化氛圍,這對于以公寓為基礎實現高校的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公寓文化環境,創造和諧的育人氛圍,這就成了我們值得思考的地方。一般來講,公寓文化是大學生在思想、意識、性格、個性、追求等方面進行的碰撞、交流直至互相融合、富有內驅力和凝聚力的文化現象。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寓文化一般氛圍三部分,包括物質、制度和精神,簡單而言,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公寓內的建筑風格和布局;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公寓內的各項規章條例等;精神文化主要指一起居住的學生們在一起共同認可的生活習慣、風俗理念,甚至這幾個人特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內。我們豐富公寓的文化環境,要從這三方面下手,以學生公寓的精神文化為先導,以物質文化為基礎,通過制度文化為載體深入的開展。比如通過生動活潑的公寓德育知識競賽、思想教育征文、思想道德模范標兵宿舍建設、一些有教育意義影片觀后感等活動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其中。這樣做,一方面在形式上豐富了學生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改變了單調的學習環境,舒緩了學生們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植入學生的腦海,讓學生在活動之后自己慢慢去領悟,進而達到思想上的進步和升華。
2.打造標志性活動,以“競爭”促進學生思想教育
學生們之間,小到一間寢室,大到一個班級、一個專業乃至一個系、一個學院,這些大小不一的“集體”之間都有程度不同的集體榮譽感,而且在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集體榮譽感非常強。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結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其中。比如華中師范大學利用學生宿舍搭建社區思想教育工作平臺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鑒。該校通過把學生公寓中有黨員、優秀團員寢室進行掛牌,并進一步建立黨員、優秀團員聯系宿舍,通過對黨員進行定期的考核,是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達到“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作用,在學生公寓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也可以通過“思想道德模范宿舍”活動,把流動紅旗插在該寢室的門口,并定期進行評選,通過學生寢室之間的良性競爭,帶動全寢室、全班、全專業的學生積極的投身到思想道德建設之中。這種打造標志性活動,以“競爭”促進學生思想教育在實踐的驗證中顯示,對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3.完善公寓運行職能,以“理念”促進學生思想教育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時候是顯性的,有時候就是隱性的。顯性的思想教育可以看的見,比如輔導員通過開會、座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達到學生思想境界提高的效果。但很多時候,對學生思想教育并不見得一定是顯性的才有效,隱性的也許更有效。隱性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指一些細小的環節,體現出學校對學生的關心,讓學生自覺的成長,端正思想態度,達到受教育的目的。比如通過完善公寓運行職能,突出公寓的人性化、個性化管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來使一些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真正得到照顧,這樣他們心里的一些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比如,有的學生因為身體問題喜歡安靜,而宿舍里比較吵,導致該學生與宿舍中的同學關系不好;有的學生要考研,經常是早出晚歸,影響其它學生休息。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應該充分發揮這些隱性的思想教育功能。學校可以考慮打破原有按班級住宿的原則,為一些需要單獨休息的同學一起安排住宿,或者讓生活習慣相近的學生一起住宿,這樣學生便會深切地感觸到,學校在真正地關心自己,學生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緊緊的和學校捆綁在一起。
總之,以學生公寓建設為平臺,促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必然成為未來高效發展中公寓管理、學生思想教育、后勤社會化改革等多方面的必然要求。因此,做為高校學生思想工作者,我們需要不斷的吸取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重新審視學生公寓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發掘有效的利用方式,為最終使得學生公寓成為學校學生工作開展的橋頭堡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