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行政化、促進校園和諧的迫切要求
在長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國高校業已形成了一整套具體工作方法。但由于長期以來的經驗式操作,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持,其專業化程度一直偏低,工作成績不佳,甚至因一味依靠行政命令的強硬粗暴手段導致校園沖突事件時有發生。而作為實務性較強的社會工作,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系統的可操作化的工作方法,如:個案工作法、團體工作法、社區工作法及社會行政法等。社會工作的這些方法與我國高校一直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亦有很大區別。正是二者之間的區別使得我們有必要把社會工作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彌補思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和提升思政工作的實效,并最終促成校園和諧生態的形成。
(二)找回失落的大學使命與精神、創新高效管理體制的客觀需要
高校擁有精英人才、齊全的學科、先進的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備較強的知識創造能力、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和科技創新潛力。事實上高校正逐漸成為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高校在為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提供知識、技術、人才、信息等創新資源方面越來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大學生自制力的下降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出現了許多心理問題;所以大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設勢在必行,我們的高校社會工作勢不容緩。
(三)建設高校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內在需求
新形勢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方法更新、領域更新的問題。滯后的思維,會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寶貴的時機,失去應有的實效性。因此,輔導員一方面在教育過程中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另一方面要適應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能力強的特點,主動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加強社會工作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建設。這一方面有利于社會工作在學校中的開展,另一面有益于輔導員工作的成效。所以對于輔導員開展社會工作是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
二、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對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忽視實效性,投入與收益極不對稱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原本是我國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但近些年來其教學實效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學生們的遲到、早退、逃課現象屢見不鮮。即便是在出席聽課的學生中,也有相當比例的人在從事一些與政治理論課毫無相關的事宜。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使學生對政治理論課學習產生消極甚至抵觸情緒;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因循守舊流于說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嚴重脫鉤,不能就當代社會問題給出令學生滿意的合理解釋與說明;高校非理性擴招導致教學硬件建設相對滯后,教室資源不足難以小班開課,無法保障教學效果。上述原因使得我國高校出現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與黨和政府龐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的建設投入相比,相關教育的實際效用其實難副不容樂觀。
(二)政治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嚴重滯后,數量明顯不足
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制度,是我國長期以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度推進,政治輔導員隊伍已日益難以滿足我國高教事業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無論是學歷層次、高級職稱比例、收入狀況還是外出進修學習機會都低于或少于專職教師。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輔導員隊伍的數量嚴重不足,與教育部規定的專職輔導員與學生為1:200的比例還有很大落差。隊伍人員不足,任務日趨繁重,從事思想政治輔導工作時難免力不從心,對于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和學業情況的了解自然流于淺表。以黑龍江某省綜合性大學為例,全校有28個教學單位,在校本科生約22000人,從事學生管理的專、兼職輔導員97人,平均每名輔導員要負責230名學生,其中的經濟類、電子類等招生人數較多的熱門專業的輔導員,每人所帶學生的人數要超過400人,如果要考慮從業人員每年可能面臨的生病、產假、人事調整等因素,可能有些學院的部分輔導員所要負責的學生人數要超過600人,這種情況下,輔導員除了能基本完成學校的管理工作之外,很難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進修學習,這一問題在高校當中較為普遍。
三、社會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
(一)以專業社會工作為導向的高校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
1.培訓學生社區輔導員隊伍。學生社區不僅是學生生活、學習、休息、娛樂和交往的主要場所,更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社區輔導員是以學生社區為主要工作領域的一線工作者,肩負著在社區延伸學生工作的任務。社區輔導員在學生社區管理委員會、學生處、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領導下開展工作,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以學生黨建、思想教育、校園文化、學風建設、指導服務、安全穩定等為主要內容。
2.培訓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隊伍。目前,單憑心理咨詢中心專家的工作已無法滿足日益高發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建立和完善三級心理健康網絡十分必要。三級心理健康網絡包括:一級網絡由最貼近學生的輔導員組成,二級網絡由院系總支副書記和心理健康輔導員組成,三級網絡由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心理健康輔導員處于三級網絡中的第二級,相對普通輔導員而言具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又比心理咨詢專家更貼近學生,能夠高效、快速地實施心理救助與介入危機干預。心理健康輔導員必須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原理與溝通技巧,獲得一定的資格證書后方能上崗。
3.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隊伍。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必須接受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計算機應用、畢業生就業與管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的法規研究、人才市場營銷及人才需要趨勢研究等方面的培訓,獲取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主要負責向學生提供政策法規、就業心理、信息咨詢、就業技巧、職業設計等方面的指導,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服務。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從入學開始其生涯規劃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輔導人員為其提供服務、幫助和指導,同時還提供課程學習和專業發展方面的輔導;對高年級學生,通過就業指導課,提供政策法規、就業技巧、公關禮儀等服務,幫助畢業生順利走上社會,在就業初期即為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4.培訓“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承擔“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工作。可以選拔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相近專業畢業的輔導員擔任“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輔導員,在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做到密切聯系實際,生動準確地講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積極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培訓學生事務管理輔導員隊伍。這與傳統的專職輔導員比較接近,主要從事黨團建設、社團指導、社會實踐、考核獎懲、幫困助學、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從具有多年輔導員工作經驗或學生事務專業畢業的人員中選拔。
(二)引入可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納和運用的社會工作方法
1.個案社會工作方法的運用。個案社會工作是指以個別幫助的方式,向在生活上遭遇困難或失控失調的個人或家庭(稱為案主)提供精神支持或物質幫助等社會福利服務,以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我國高校首先在大學生精神健康服務工作中引入了個案工作方法,并有針對性地積累了許多介入大學生精神疾病預防和康復工作的有益經驗。個案社會工作的程序和步驟是:接案、調查研究、分析判斷、提供服務直至結案。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是:尊重案主、互相溝通、個別處理、案主自決等。這些程序和原則基本上都得到了貫徹和運用。
2.團體社會工作方法的運用。團體社會工作是指以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為工作對象,通過群體或組織的活動及團體社會工作者的幫助,為團體成員提供福利服務,通常由福利機構以及社區服務中心來組織服務對象開展文娛、健身等體育活動,形成京劇、歌詠、書法、國畫、詩詞、養花、舞蹈、太極拳、健身操、氣功等活動小組,以互動互助的團體社會工作方法開展服務。在高校,通常是由校團委或院系的分團委,依托校學生會、院系學生會、學生社團、協會等學生組織來負責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3.社區工作方法在學生社區的運用。通過社工進高校,一方面,突破時間限制,改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八小時之內的傳統習慣,利用小組互動、家庭訪談、社區調查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并將學生八小時之外的人際交往、家庭生活、社會行為等言行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考察范圍;另一方面,突破空間限制,改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辦公室、班級體的傳統模式,大力開展校園內外的學生需求狀況調查,既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又注重培養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通過加強對社會實踐、產學研合作、國際學術交流等多種行為的組織和管理,強化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愛校意識、拼搏精神和自律意識等。
總之,導入社會工作的理念是對日益增長的大學生社會問題的積極回應,是對現行的學生工作的模式的有益補充,更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高校原有的輔導員工作上導入學校社會工作,有益于現有的各種社會資源的充分發揮,積極構建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