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獨立學院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擴大,辦學質量也不斷提高。其中,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初步建立起自己的課程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屬于第三批錄取的本科生,入校的英語分數與第一、二批學生有較大差距,如何開創出自己的教學模式,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艱巨的任務。本文擬通過介紹盛行于美國的整體語言理論,進而探討用該理論來指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以期讓獨立學院的學生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教學目標。
一、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概述
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最初用于中小學校教授本族語的語言藝術及閱讀教學。后來,該方法發展到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并經Goodman和Freeman等人移入第二語言教學中,形成了一套關于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和原則。
整體語言教學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認知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為基礎,它不是一套教學方法或教學技巧,而是關于語言教學的理論,也是指導課堂教學的原則。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語言是一個整體。聽、說、讀、寫構成語言自身發展過程中不可分割的整體。語言各部分(語音、語法、詞匯)本身沒有意義,是整體(課文、故事)給各個部分帶來了意義。語言不應當被肢解成語音、語法和詞匯;語言技能也不應當被分解成聽、說、讀、寫。因而,語言教學應從有意義的整體著手——即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培養。
第二,學生是語言活動的主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手段。語言的習得不是一個被動地、機械地模仿言語行為的過程,而是通過廣泛的語言交流和思想溝通,從中摸索、發現和歸納出語言規律的過程。語言教學要自始至終把學生看做語言活動的主體,任何教學環節都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目的、興趣等,盡可能地發揮他們在語言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應通過大量自然、真實的語境和情境加以培養,人為地把語言各項技能分割開來孤立地進行培養是不可取的。整體語言學派認為只有把語言知識和技能溶入到豐富的、真實的、自然的語言環境里,學生才能主動地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第四,注重合作學習。整體語言教學注重學生之間的交互性學習關系的生成和發展,引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在合作交流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習者的學習是在理解對方話語的前提下,積極地參與到與其他人的交流中來,在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中自然地掌握語言,最終獲得實際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第五,突出語言材料的真實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因此,“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教師還要兼顧趣味性和實用性,將學生的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并注意語言材料選擇的多樣性和時效性。
第六,采用整體的、非傳統的評估和測試方法。突出評估與反饋的全面性,運用非傳統的評估和測試方法,把學生的語言知識、測試成績、平時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自評情況綜合起來,從整體著眼進行評估。
二、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指導下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整體語言教學強調語言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把聽、說、讀、寫、譯融合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其基本理論為獨立學院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支撐。
(一)調整公共英語課程設置
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常見的問題是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英語課,課程內容基本上是以閱讀為主的綜合課。這種設置不利于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獨立學院應在課程中專門設置聽說課,同時,應引進現代化教育技術,開辟網絡課程。此外,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的教學資源、學生要求以及社會需求,開設基礎性和實用性強的選修課。比如在大一、大二階段,除了開設大學英語這一必修課外,還可開設選修課程,如英語語音課、英語聽力技巧、英語閱讀與寫作、大學英語口語等;在大三、大四學生中則開設一些實用性強的選修課,如英語報刊選讀、英語影視欣賞、西方文化習俗、旅游英語、口語等。
(二)靈活并創造性地使用英語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一種材料和工具,是教學的依據。獨立學院學生使用的英語教材在形式上包括主教材、輔教材、配套電子資料(電子資料庫)、教學網站;或分為紙質教材、音像制品、電子資料、網絡出版物等。面對立體化的教材,教師要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實質性轉變。也就是說,教師應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取舍,靈活并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內容的選取應以應用型為導向、把學生視為真正的主體,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從而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入學成績普遍不高、行為習慣差。所以,教師要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采取探究式、任務型、合作型的教學方法。教師選取的教學方法越好,那么,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注意對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應引入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推廣多媒體教學,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能營造出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竭力營造這樣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情感焦慮,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使他們真正融入英語教學中。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彼?,語言必須和情景連在一起。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因此,教學上應把陳述形式轉變為提問形式,讓學生有大量的參與時間,做到學中用,用中學。
除此之外,教師要把英語教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來營造課外英語學習環境。第二課堂擴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空間,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學習機會。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交流與合作。
(五)實現多元化評價
評價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提倡采用整體的、非傳統的評估和測試方法。因此,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同,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指導下的評價應該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了教師評價外,還應包括同學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加入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學習水平、小組活動表現及創造力等多方面情況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容易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其次,要實現考核內容的多樣化。學生平時課堂測試、平時課堂表現、小組活動和作業完成情況、課外自主學習情況等等應納入考核的范圍,綜合起來進行評價。
考核形式應該多元化。教師不能僅以期末考試筆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而應堅持課堂即時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也就是說,平時考核也不可少。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不能僅以期末筆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應采取多樣化的考試形式,除了筆試外,還可進行機試、口試。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大學英語考試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考試形式??傊?,對學生的付出做出一個積極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只有進行多元化的考核,才能讓測試評估真正為教學服務。
總之,整體語言教學提倡英語教學應從整體出發,聽、說、讀、寫同步發展,對我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筆者認為,借鑒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既有助于解決我國目前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有助于獨立學院的英語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加大評價體系的改革,從而提高獨立學院的英語教學質量,為我國新時期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培養出優秀的外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