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2011年第7期刊登了童梓平《一個沉冤幾十年的大案》一文,記述了1949年民盟四川支部在西康組織民間武裝,配合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三位川軍將領的反蔣起義,并阻擊胡宗南的部隊經西康南逃,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支起義隊伍卻被定性為“以張志和為首來滎經勾結地主、土匪組織的,暴亂性質的武裝組織”,致使145名民盟領導的起義有功人員冤死,數百人受株連,并殃及子孫,所有這些被關、管、殺人員兩代家屬子女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
該文對“以張志和為首”的張志和以及川康民盟冤案的來龍去脈介紹未詳,而張志和恰好是我們的岳父、父親,故我們想就自己所知的情況做些補充,以揭示歷史的本來面目。
一、川康民盟冤案的來龍去脈
實際上,川康民盟冤案肇始于民盟內部。
1950年2月1日,人民解放軍六十二軍進入雅安城。2月3日,六十二軍政委、中共西康區委書記廖志高通知西康民盟支部籌委會負責人彭迪先去談話。廖說,你們民盟總部有指示托解放軍轉達你們:西南情況復雜,民盟組織不純,總部不予承認,應停止活動,聽候整頓。(彭迪先:《我的回憶與思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19~122頁)
“總部不予承認”的消息對于此刻正為解放軍到來而歡欣鼓舞的川康民盟成員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民盟轉入地下以來,他們留在西南出生入死從事革命活動,最后竟然不被總部承認。彭迪先從廖志高處返回,不得不流淚摘下民盟西康省支部籌委會的吊牌。
那么,民盟總部對川康民盟不予承認的決定是在什么時候做出的呢?
民盟總部遷往香港后,四川民盟在1948年兩次派人前往請示匯報,民盟總部對四川民盟工作均有具體指示,顯然不存在總部不予承認的問題。
1949年12月劉文輝等在彭縣通電起義后,在王陵基軍隊進攻雅安企圖打通南逃之路的危急時刻,張志和通過雅安的秘密電臺向周恩來告急,請求解放軍盡早進軍西康,周恩來于1949年12月17日回電:
“張志和并轉劉、鄧、藩三位先生:第二野戰軍劉、鄧來電,轉如下:恩來巧記亥(按:18日24時)。‘軍委:我先頭十七軍已于銑日(按:16日)攻占樂山、青神,正向西進發中,戰果待報。十一軍,十二軍今(莜)日(按:17日)可達新津、彭山、岷江之東岸地帶’特此轉告?!?/p>
周恩來將劉伯承、鄧小平向中央軍委報告二野進攻態勢的重要軍事電報,全文轉發給張志和,充分表明周恩來對張志和及其領導的四川民盟高度信任。如果此時民盟總部已經不承認張志和領導的四川民盟,必然會在第一時間向中共方面通報。因為此時正是解放軍進軍四川和西康的關鍵時刻,民盟作為與中共風雨同舟、并肩戰斗的親密戰友,民盟總部絕對有責任提醒中共不能相信“組織不純”的川康民盟,否則將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嚴重后果。而從周恩來以重要軍事電報轉告張志和一事來看,此時中共方面顯然并未得到民盟總部的通報。換言之,此時民盟總部并未對川康民盟不予承認。
那么,從1949年12月17日周恩來回電張志和,到1950年2月3日廖志高向西康民盟負責人彭迪先轉告“總部不予承認”,其間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為什么民盟總部對川康民盟的態度會突然出現一個180度大轉彎?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更令人震驚的是,川康民盟冤案發生35年之后,原四川民盟負責人張松濤、趙錫驊兩同志提交報告,建議民盟中央對川康民盟冤案進行糾正。民盟中央組織部正式答復:“經過仔細查找,沒有找到當時總部曾作出過不承認川康地下盟組織決定的文字材料?!?“民盟中央的復文”,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盟中組[1985]字第017號,載代惠群編:《松濤遺稿》第261頁)民盟中央組織部還表示,不僅沒有找到總部曾作出不承認川康地下盟的材料,找到的卻剛好相反,其中明確規定是:“一律承認,統一整理?!?張松濤:《民盟中央組織部盟中組字[19771147號文讀后志》,見《松濤遺稿》第427頁)民盟中央組織部還說,也沒有撤銷潘大逵、張志和等領導職務的記載,只有任命他們的記載。(“葉篤莊致張松濤的六封信”,見《松濤遺稿》第389頁)
由此看來,所謂總部“不予承認”一事,其中大有問題!
這個極不正常的現象背后,正是造成川康民盟冤案的關鍵所在。
歷史事實是:當時請托解放軍負責人轉告“總部不予承認”的,并非民盟總部,而是民盟總部的西南特派員楚圖南。1949年歲末,這位“欽差大臣”剛剛從北京南下至重慶,下車伊始,為什么立刻就做出“西南情況復雜,組織不純”的判斷呢?這是因為聽信了誣告者的一面之詞。
出面誣告川康民盟的人名叫肖××。由于此人是制造川康民盟冤案的始作俑者,對他的情況有必要略費筆墨加以披露。
肖××原任民盟成都市分部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民盟推薦任協進中學校長。協進中學是張志和與陳離、余中英等劉文輝部的師、旅長集資合辦的私立中學(即現在成都市第二十八中學)。學校領導人和主要教學人員都是中共黨員、民盟成員及進步民主人士。1947年四川民盟登報聲明停止活動而實際轉入地下之后,曾征詢肖××是否愿意轉入地下繼續工作,肖表示不愿參加地下活動。不久,肖發現協進中學民盟仍在地下活動,來函質問張志和:“聽說你們在搞地下工作,你們是奉總部命令干的?還是盟員大會叫你們干的?如果兩者都不是,你們就是非法組織,我要登報聲明與我無干”。(張志和:《我的另一工作報告》,載四川省邛崍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張志和將軍》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336頁)
當張志和等四川民盟成員致力于反內戰民主運動和川軍上層統戰工作之際,肖××卻離開四川,先后到了香港、北京。1948年他到香港即向民盟總部誣告四川民盟地下組織為非法。張松濤到總部匯報工作時得知后,及時向總部作了說明??偛控撠熑酥苄旅瘛⒗钕喾床尚判ぁ痢恋恼_告,均對張松濤表示沒有關系。1949年肖××到了北京,為爭政協代表,肖向民盟總部控告,稱四川民盟領導人是“公開出賣民盟,勾結國民黨特務”,川盟地下組織是“以反共為核心的非法的純粹民盟”。幸而其后不久,四川民盟負責人范樸齋到京獲悉此事,在民盟總部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辛志超四位負責人主持的會議上與肖××當面對質,一一批駁誣蔑不實之詞,肖××被駁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范樸齋根據肖××控告內容,事后系統寫成了《答辯筆錄》留存。當時,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辛志超均認為是肖××不對,但由于種種原因,對這種誣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嚴肅處理,只是視為內部的意氣之爭??偛控撠熑嘶蚺u肖×ד主觀”,或說他“似乎有些神經”(張松濤:《應當恢復解放前川盟地下組織及其領導人的本來上面——紀念民盟四川省支部誕生五十周年(1994年5月)》,見《松濤遺稿》第281頁),輕描淡寫說一番便不了了之。這就留下了后來川康民盟冤案的禍根。
民盟總部特派員楚圖南正是以肖××的誣告作為證據,以“西南情況復雜,組織不純”為由,宣布對川康民盟不予承認。
川康民盟既然不被總部承認,當然也就得不到中共的承認。中共西康區黨委統戰部長黃覺奄在1950年4月民盟批判張志和的會議致詞中,明確表示西康區黨委未承認民盟西康省支部的原因,是受民盟總部的請托。(彭迪先:《我的回憶與思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19~122頁)
川康民盟組織不被承認,由此帶來的政治后果極其嚴重。張志和被扣上搞“封建軍事割據”的帽子,在民盟內部受到錯誤批判,1957年又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自貢監督勞動。西康民間武裝起義部隊沒有按照黨的政策作為起義人員對待,被定性為“暴亂土匪性質的武裝組織”,參加西康起義的民間武裝中隊長以上人員“均應以土匪骨干論處”,致使145名民盟領導的起義有功人員冤死,數百人受株連。不僅如此,那些堅持反獨裁爭民主斗爭的四川民盟廣大盟員,即使沒有參與組織西康民間武裝起義,也受到“左”害殃及。楚圖南依靠肖××等在1951年整頓四川民盟組織時,無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由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共同組成的這一基本歷史事實,竟然荒唐地以階級出身為標準,對民盟這個以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為主體的民主黨派進行組織整頓,在提出申請的1900多名盟員中,只保留了700余名,致使1200多名對革命做出過貢獻的老盟員無辜被斷送了政治生命,由此在其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又有上百人被錯誤處理。(張松濤:《民盟中央組織部中組字[19971147號文讀后志》,見《松濤遺稿》第409頁)四川是解放前民盟的主要根據地。民盟轉入地下之后,四川盟員與中共地下黨員并肩戰斗,流血犧牲,重慶渣滓洞、成都十二橋烈士中不乏四川民盟盟員。然而,這種“左”傾關門主義的組織整頓,使四川民盟遭了殃,給黨的統一戰線被抹了黑。這是民主黨派中全國少有的一件大錯案。
二、漫長的平反之路
長期以來,四川民盟廣大盟員對這樁冤案一直憤憤不平。
解放初期,谷醒華、張松濤、敬樹誠、李實育四位盟員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分別從不同渠道就此事向黨內盟員作過反映。
一些著名民主人士也仗義執言。陳修和(陳毅元帥之兄)是共和國第一代國務院參事,他對張志和為協助解放地方武裝起義遭誣陷一事深感不平。1956年8月,陳修和與李一平、李奇中、李仲公、余遂辛、左宗綸、郭秉羲、萬保邦、胡公冕、金漢鼎、杜朝杰、沈小琴、王卓然、王仲來、劉道衡、張礪生、林志筠、廖華18位國務院參事聯名上書周恩來總理,就張志和、范樸齋策動西康民間武力起義與云南民主人士萬寶邦策動民間武力起義對待不同一事,提出意見。30年之后,張志和長女張弢英拜訪陳修和老伯時,陳老伯還談起這一往事,并告訴張弢英當時主管參事室的習仲勛副總理也十分關心張志和的遭遇。但因誣陷罪過深重,18位國務院參事聯名上書一事,終于石沉大海,無果而終。
1983年,彭迪先、張松濤、趙錫驊三位老盟員又直接向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作了反映,受到了中共四川省委的重視。經過反復調查,證實了確屬一大錯案,中共四川省委旋即以川委函(1983)51號文件予以平反。確認此案是“混淆了歷史的功過是非”。中共四川省委這種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態度,贏得了廣大民盟盟員由衷的感佩。
由于川康民盟冤案最初是由民盟內部的原因而形成的,一大批四川民盟盟員被無辜斷送政治生命也是首先在民盟內部造成的,廣大老盟員理所當然地希望和要求民盟中央能夠對正視此事,在盟內對張志和等同志平反,對無辜被清洗的老盟員給出一個說法。對此,民盟中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984年7月27日《四川日報》以《認真調查研究恢復歷史真面目——中共四川省委平反四川民盟一起大錯案》為題,報道了川康民盟冤案調查研究和平反糾正的經過后,時任民盟中央代主席的胡愈之同志在當日的報紙作過批示:“此案平反極為重要,可否在中央盟訊轉載,張志和在盟內有無平反?”民盟中央丁石孫主席也催促過問,盟中央知情的老同志也都講了話,支持為川盟昭雪。說明由民盟中央對張志和等盟員冤案做出糾正平反,已是盟內從上到下的廣泛共識。
川康民盟這一冤案在撥亂反正以后,屬于黨的責任,早已平反糾正。然而,對于民盟應負的責任,卻由于為尊者諱或別的原因,被民盟中央某些人干擾、搪塞,一直拖延至今未能得到解決。
(作者金拾珊為北京匯文中學離休英語教師、張志和長婿,張寧為美國飛虎隊烈士遺孤、張志和養子)
(責任編輯 洪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