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縐縐、沉默、說話拖拉……這些都不行
面對詰問,坐在臺上的官員沉默了。
“王立主任”有人叫了一聲,有的觀眾開始鼓掌起哄,王主任尷尬地笑了—下,抬眼看了看天花板。
5位身著白色襯衣、扎著領帶的廳局級官員面色凝重,坐在湖北荊州電視臺的演播大廳——這些習慣了講話稿和預審采訪提綱的官員并不知道,接下來一個半小時里,等待他們的“問題”是什么。
這是8月中旬,湖北省紀委主辦的三農問題“電視問政”節目上出現的場面。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暗訪視頻:某村村干部騙取退耕還林的國家補貼9年,當地林業部門卻表示無法管理。
視頻播放完畢,演播室的燈重新亮起來時,湖北省林業廳副廳長王銘德臉上的表情已經不太自然。他當場認錯。“這很明顯是工作人員不作為”,他抿抿嘴,停頓了—下,“我們將和地方政府一起,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什么時候處理?”主持人追問。
王銘德有些尷尬地微微一笑,“離開這個會場以后,盡快的。”
過去一年,“電視問政”已經出現在湖北、湖南、廣東、河南等多個省市,但官員們明顯未完全熟悉。不過,“觀眾喜歡看到官員被問住時的窘態——因為平時見不到領導干部,現在你出丑了''終于有人‘教訓’你了。”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學院教授趙振宇說。
今年7月初,在湖北省武漢市紀委舉辦的“電視問政”中,居民區附近一個逃過整改的“三無”攪拌站,讓建委主任王立尷尬不已。節目中,這位發言總是文縐縐地說“工業設計”和“生命周期”的官員,先是被主持人打斷,后來又被要求“用一個字或者兩個字回答該不該搬”。
王立隨后解釋,建委已經下了停工通知,同時承認管理中也有責任。當時,坐在臺下的趙振宇緊接著說:“我要問王立主任,為什么下了通知,它還敢辦?對此你作何解釋?”
臺上的人沉默了。“王立主任?”趙振宇叫了一聲,有觀眾開始鼓掌起哄,王立尷尬地笑了一下,抬眼看了看天花板。
王立握著話筒說:“我給周圍老百姓道歉,是我們工作不當,導致環境被破壞,這也同時激勵我們,時刻記著我們是為誰在干。我們改進吧。”
當晚,“三無”攪拌站里迎來了執法人員,兩天后,“武漢市全面排查三無攪拌站”的新聞印在了報紙上。
武漢電視問政節目組還會打斷官員說話。按規定,每位官員開場的自我介紹應在30秒鐘內,但去年電視問政時,很多官員都超時到兩分鐘。今年,他們的面前多了一塊時間提示器,30秒鐘一到,演播廳會響起“嘟嘟”的報警聲——有一次,武漢市編辦一位負責人被打斷了''他很快以“謝謝”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觀眾也越來越直接。在“馬上就辦”、“明天就改”這些字眼頻繁出現后,一些官員開始遭到現場嘉賓和觀眾的反問:“那你‘電視問政’之前干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