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牌車在許多入眼中代表著財力與海外關系,O號車牌則是權力與政府關系的名片,但其實官方文件從未賦予它們任何道路通行特權。
每隔一段時間,公安部就會開展圍繞車牌的專項整治。從8月20日開始,新一輪的整治又來了,這次的重點之一是嚴查套牌車。
以往,套牌車主的最愛,就是套上一只黑色牌照,或者O號車牌,因為它們看起來有一定的道路通行特權。黑牌車在許多人眼中代表著財力與海外關系,O號車牌則是權力與政府關系的名片,但其實官方文件從未賦予它們任何“特權”。
狐假虎威的黑色牌照
黑色車牌是改革開放之后的產物。當時由于極力引進外商投資的需要,不僅給予外商購置汽車高額免稅額度,而且面向外企(包括港澳臺企業(yè))發(fā)放了一種黑底白字白框的牌照。外國和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籍人士以私人名義購買的車輛,也懸掛上這種特殊牌照。
區(qū)分的用意在于,可方便路面交警快速識別這些車輛的身份,以防止外籍人士進入不能進入的領域。1980年代,即使是在北京周邊,也分布著不少外國人免進的標識。
官方文件并沒有賦予黑牌其他任何含義。不過在實際運作中,黑色牌照的成色,卻逐漸悄悄加深。在一些渴望獲得外資的縣市,交管部門大開綠燈,指令對懸掛黑牌的外商汽車不實行嚴格管理,甚至允許他們闖紅燈。《IT時代周刊》報道說,1990年北京一家建筑公司打算承攬外省的一項工程,但由于公司規(guī)模較小,碰壁未果。稍后這家公司從一家外企借來一輛黑牌車前往,對方態(tài)度180度大轉彎,不但重要領導親自出面接見,還將部分工程交給了這家建筑公司。
《中國青年報》報道稱,到2005年全國只有8%的地區(qū)不許外國人進入。與此同時,對于何時終結外商“超國民待遇”的討論,又此起彼伏。至2007年底,各地交管局車管所根據(jù)新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號牌》標準,陸續(xù)宣布在華外國人、港澳臺居民以及外資獨資企業(yè),申請機動車號牌時不再核發(fā)黑色號牌,改為普通藍色民用號牌。
現(xiàn)在,在北京街頭匆匆開過的汽車,如果牌照是以“京LB”打頭,就是已經完成“黑轉藍”的黑牌車。從黑牌換成藍牌,名義上的特權,從來沒有落在官方紙面上,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經歷了特權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
“京警”、“京O”有區(qū)別
O號車牌的替換軌跡,與黑牌車相似,但也有所不同。1995年之前,各地公安機關采用的車牌系GA牌照,這種車牌存在的時間非常短,從1987年12月啟用,到1995年1月廢止,只有7年。
但GA牌照的核發(fā)范圍不斷擴大,雖經多次整頓但收效甚微,以至于1995年公安部下發(fā)的《關于取消公安專用車輛號牌換發(fā)民用號牌的通知》中都承認,“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此反應強烈”,決定取消公安號牌。除警車外,公安機關在編的其他車輛統(tǒng)一換發(fā)使用發(fā)牌代號為“O”(英文字母)的九二式專段民用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