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的體育制度是舉國體育,優秀的運動員都在國家隊,在高校的寥寥無幾,如果有的話也只是掛靠,徒有虛名而已,這就是我國高校的高水平運動隊為何沒有大作為,為什么不會像國外高校的高水平運動俱樂部那樣成為學校的招牌和創收來源的原因。中國的體育缺少金字塔的底部,有點虛,為出成績目的性太強,不符合體育的宗旨。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現狀是成績不突出,資金還不充沛,處在兩難的境地。業余運動隊早于高水平運動隊之前就在高校中扎根,因為它是利用課余時間訓練,在賽前進行集訓興趣相投的普通學生組成,這種運動隊稱作業余運動隊。相比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我覺得業余運動隊存在的意義更大一些,它影響和惠及的學生更多一些。人們對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關注度較高,而對高校業余運動隊的關注很少,課外業余運動隊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程的延續,實現了教育部提出體育課要“課內外一體化”的要求。它能滿足有運動才能學生的需求,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促進校際之間交流等意義,高校業余運動隊作用巨大而人們給予它的關注不夠,這就是我研究的初衷。
本次研究只對北京高校業余運動隊的生存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旨在發現目前業余運動隊管理上的問題,并為高校如何抓好業余運動隊的建設與管理,提供參考建議。
一 高校業余運動隊的基本概況
業余運動隊規模,在調研的22所高校中,有學院6所,大學16所,各學校都有自己的業余運動隊,擁有高水平運動隊的很少,各高校擁有業余運動隊數量不等,多數擁有3-9支以上隊伍,少數擁有1-2支或10支以上隊伍,每支業余運動隊的人數集中在10-20人范圍內,10人以下和20人以上的業余運動隊較少。運動隊的規模與各高校的辦學規模、經濟實力以及領導支持力度有關,一般業余運動隊數量與以上三者成正比。
各高校擁有的業余運動隊種類各有不同,調查發現,北京高校業余運動隊涵蓋12種以上運動項目,較普遍的項目是田徑、籃球、乒乓球,有70%-80%的高校擁有這三個項目的業余運動隊,有一半的高校擁有足球、武術、健美操及排球4個項目的業余運動隊,在各高校開展較少的項目是棒球、網球、定向越野、羽毛球、體育舞蹈、游泳、橄欖球、壘球、跆拳道。根據調查結果建議各高校可以避開競爭激烈的項目,例如籃球、乒乓球,開辟自己的特色業余運動隊例如羽毛球、體育舞蹈等。
在關于業余運動隊作用的調查中,認為業余運動隊最大作用在于促進校際之間的交流,其次是可以在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最后是可以滿足一些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要求,在豐富學校體育文化生活和促進群眾體育開展方面的作用都普遍認可,而高水平運動隊的作用更側重的是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二 高校業余運動隊的管理現狀
1 教練員
在業余運動隊教練員的現狀調查中發現,兼職教練員占到77.3%,專職的教練員為9.1%。由于業余運動隊的多數教練員都有學校的教學任務,所以教練員兼職狀態較多,有些學校的業余水平比較高,所以派專人負責訓練。
在教練員帶隊原因調查中發現,出于熱愛而帶隊的占59%,迫于領導要求有的18.2%,出于自己利益需要占13.6%,還有9.1%的不帶隊出于其他因素。高校業余運動隊的教練員,教學是主要任務,而業余運動隊訓練處在次要位置,是否選擇帶業余運動隊,各個學校情況不一樣,要求也不同。我院的情況基本上是領導要求和自愿相結合。在調查中有63.6%教師負責訓練比賽的所有事宜,說明帶業余運動隊確實是一項繁瑣的工作,由于我院缺乏后勤管理人員,教練員負責比賽的所有事宜。在關于影響教練員帶隊訓練的因素調查中發現,教學工作量大、訓練報酬少、沒有有效的獎勵制度、學院領導支持力度不大、帶隊比賽事情太麻煩是主要的5個方面。
2 訓練
業余運動隊訓練現狀調查發現,業余運動隊不僅僅在賽前訓練還堅持常年訓練,訓練的時間一般是晚上5點后,其次是有保障的規定時間內,例如周末,還有午飯也是業余運動隊選擇的時間。業余運動隊訓練并不是很系統,訓練非常系統的僅有2所高校,有一半的高校訓練較系統,不太系統占36.4%。導致訓練不太系統主要是因為業余訓練隊的訓練時間大多是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進行,還有教練員的兼職狀態。訓練也是教練員頭疼的事情,集訓前都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商量訓練時間,擠占平時的休息時間,真的很辛苦。
3 待遇與獎勵
運動員和教練員待遇,眾所周知在北京高校體育教師的課時費按職稱大概是教授120元、副教授100元、講師80元、助教60元,而調查發現一次訓練一般不分職稱,一次訓練報酬低于50元,兩者巨大的待遇差距勢必會導致教練員訓練積極性和熱情下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教練員熱情和積極性正在下滑。在待遇滿意度調查中,較滿意占45.5%,有55.5%教練員不太滿意和不滿意。有36.4%教練員建議訓練和正常課一樣待遇,有31.8%教練員希望按正課的1.5-3倍計算,因為根據國家節假日加班制度規定,訓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師的休息時間進行的,所以待遇應該高些。訓練的學生人數較少,訓練也不太規范,因此也有教練員認為按正課的0.8倍計算。
比賽獎勵機制,有運動隊獎勵制度的高校占54.5%,22.7%的高校沒有獎勵,22.8%的高校老師不清楚有沒有獎勵措施。獲得北京市單項或團體前八名有36.4%的高校獎勵100-500元不等,13.6%的高校獎勵1000元以上,36.4%的不確定獎勵辦法,13.6%的高校沒有獎勵。
獎勵機制是高校業余運動隊發展的有效手段,僅有一半左右的高校對教練員有獎勵機制,調查數據表明給教練員的待遇和獎勵機制都很不“給力”,勢必遏制教練員訓練熱情。就目前我院訓練情況來看,教練員訓練的熱情大幅下滑,沉重的教學工作量已經讓有些老師很疲憊,再加上訓練,少得可憐的訓練補貼,勢必讓教練員心力憔悴,無心訓練,有心也是在應付領導的任務,可想而知訓練水平和成績能有多高。
4 管理制度與支持度
在運動隊管理制度調查中,僅27.3%的高校管理制度健全,有72.7%的高校不太健全和不健全,比例如此之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有專人負責運動隊管理工作的高校占54.5%,剩下的就是處于無專人負責的境地。完善的管理制度可為高校業余運動隊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可使教練員有章可循,也是教練員進行各項事務的根據和保障,尤其當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時候,有了學院的管理規章做依據,還有學院領導的支持,教練員的處境會好很多,所以說管理規章是保障,必不可少。
調查中發現高校業余運動隊開展的水平與領導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調查中,高校領導對業余運動隊支持力度“很高”的僅占9.1%,持“較高”支持態度的占31.8%,持“一般”支持態度的占45.5%,“不太支持”占13.6%。持“一般”態度的基本上可以理解:領導對業余運動隊的態度為一種讓業余運動隊處在“吃不飽餓不死”狀態。由此可見業余運動隊處境還是挺艱難的,再就可以得出教練員的待遇為什么不給力。
三 問題與建議
在調查中發現,制約業余運動隊開展和面臨的困難最主要的是運動隊的管理規定不健全,教師教練員的待遇不高,獎勵機制不完善,其次是學校主管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運動員的生源缺乏保障,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經費欠缺,運動隊的訓練條件較差。
業余運動隊的發展建議:一是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首先要教練員付出勞動,取得好成績,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二是挖掘體育人才,提高生源質量,建議學校招生時考慮學生體育特長;三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激勵有效的獎勵制度,提高教練員的待遇;四是設立運動隊后勤保障人員,減輕教練員工作負擔;五是在資金不足的條件下,號召教練員自行研發體育器材,改善運動隊訓練條件。
四 小結
第一,高校業余運動隊規模不是很龐大,但是各高校基本都擁有業余運動隊,每支業余運動隊的人數集中在10-20人范圍內,在各高校開展較少的項目是橄欖球、棒球、跆拳道、體育舞蹈、羽毛球、定向越野、網球、游泳、壘球。建議各高校可以避開競爭激烈的項目,開辟自己的特色業余運動隊。
第二,在高校業余運動隊的管理上,教練員多數是處在兼職的狀態,出于熱愛而帶隊的占59%,業余運動隊不僅僅在賽前訓練還堅持常年訓練,業余運動隊訓練并不是很系統。獎勵機制是高校業余運動隊發展的有效手段,僅有一半左右的高校對教練員有獎勵機制,調查數據表明給教練員的待遇和獎勵機制都很不“給力”,勢必遏制業余運動隊的水平和效果。目前的獎勵辦法很難調動教練員的積極性,需要進一步加強獎勵力度。多數高校的業余隊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制約了業余運動隊發展。
總之,業余運動隊工作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最終目的是培養較高水平的體育人才,滿足有運動才能學生的需求,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促進校際之間交流。高校業余運動隊目前還處在一個作用“較大”而地位“較次要”的位置,我相信在學校領導和教練員不懈的努力下,業余運動隊定會創出成績,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