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是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杰出代表,他與吉登斯、布迪厄齊名,德國著名的社會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他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涉及了社會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等,并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現在很多學者都在研究他的著作和理論,其中最重要是他提出的社會交往理論。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為當代社會基層民主關系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依據,為黨的基層民主關系建設提供了價值參考。
一 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簡稱“社交”,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進行物質、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交往是一種社會關系,是社會文明進步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哈貝馬斯是交往理論的集大成者,他認為:“社會的交往必須具備合理性,不能脫離社會道德軌跡”,他在《交往與社會進化》中詳細具體地闡述了交往的合理性和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并把社會劃分為生活世界和制度兩部分。交往行為理論正是通過對生活世界和以語言為媒介的人際交往活動的語用學分析,總結出交往行為的三大有效性要求,即“真實性、正確性和真誠性”,而語言交往的三種有效要求集中到一點便是符合合理性的要求。
第一,交往是雙方的相互理解。我的話語你來傾聽,通過直接的感性經驗行為來理解體會對方的心里聲音,使之產生共鳴,達到內心世界的互通。語言是一種社會交往符號,他們是理解雙方之間的鴻溝,帶有一種意向性行為,在陳述的同時加深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但是有些時候各國之間存在語言的界限,所以就需要譯解者進行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
第二,現實世界是交往的具體實施場所。現實世界是社會生活的大舞臺,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斷發生變化,個人的社會交往的模式和態度也就各不相同,那么產生的效果和言語功能也就各有所異。具體如下表:
第三,交往是社會角色的定位。不同的職業有不同職業的角色特點,不同的行業有不同行業的話語模式,各個行業的社會角色提供了社會生活的舞臺,職業角色為社會交往的結構提出了合理化的要求,但是,每個人在不同年齡的交際能力又不盡相同,所以產生的社會影響又大相徑庭。
第四,交往是社會合理性的體現。交往是在不斷吸收社會各方面歷史文化以及優秀民族藝術的社會實踐基礎上的道德意識合理性的構建,古語有云:“德乃人之立足之根本”。社會交往是在自身與他人的關系中構建素質文化產品,因此,社會交往要具備合理性就必須有德的約束,這樣才有利于交往的不斷深入、擴展、向前推移。
由此可知,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是在話語理解和社會道德以及個人、社會等各種關系系統中產生的社會效應。

二 基層民主
(一)基層民主的內涵和意義
第一,基層民主的內涵。基層民主是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
第二,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1)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權利,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是人民權利得以實現的最好途徑,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只有讓基層民主權利得到最大的發揮才可以實現人民享有權利的踐行,才可以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特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2)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做主最有效的實現途徑。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基層民主是人民主人翁地位得以發揮的最大舞臺,只有他們行使自己的權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務,才可以說社會主義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3)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保證基層民主最大的發揮作用才可以為民生服務,為人民的幸福謀福利,為社會主義民主添加砝碼,實踐社會主義民主廣泛性和有效性。
(二)基層民主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基層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自身修養和黨性建設不夠,自我意識落后。“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一個領導的素質直接決定著這個基層組織的命運。但是基層組織的領導素質普遍低下,尤其在農村,領導者的文化知識不夠,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缺乏實際認識,對自身要求不高,造成了思想的陳舊、僵化,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
第二,角色定位不合理,政權組織職能不清。政權是國家的象征,安定有序合理的環境才有利于政權的建立執行。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層組織當中角色定位極不合理,越級越位行為時有發生,秩序混亂,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政權組織職能的建立和發揮,以至于影響著黨的形象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三,民主意識落后,監督、管理、選舉以及決策等環節沒有真正落實。民主是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它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社會主義民主是多數人的民主,然而我國的基層民主制度還不健全。一是執行力度不夠。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鞏固和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但是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使基層民主建設舉步維艱;二是選舉制度貫徹不具體。選舉權是每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力,可是在基層組織的選舉過程中人民根本沒有把選舉的權力維護好,敷衍了事。三是監查監管機構措施不明確。基層民主制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更多的監督保障機制來維護基層民主的完善和發展。
三 構建策略
(一)構建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原則。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的集中體現,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所謂人本原則就是在基層管理的過程中以人民群眾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來進行管理,以實現人民群眾與國家共同發展的目的。
第二,互動性原則。互動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語言的互動與非語言的互動,通過這些基本的互動行為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溝通機制,提升個人交際能力和交往的社會范圍,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素質。
第三,實踐性原則。現實世界是實踐的大場所,人類在這個大場所中不斷創造自己的新發明,彼此相互借鑒相互理解,在交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構建合理的現實社會。
(二)構建對策
第一,深入實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身體力行,轉換角色,定位職能權利。基層民主的領導者一定要深入實踐,實事求是地解決基層民主中存在的問題,傾聽民眾心聲,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和所想,傾聽群眾意見和建議,立黨執政,嚴格要求自己。
第二,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基層民主人員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基層民眾,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道德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一要加強自身法制建設。民眾的法律意識和知識提高,他們對國家的各項政策措施才有更好的理解,國家機關執行政令才可以逐級落實。二是加強自身道德素質建設。一個國家民眾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德智文化的發展,修身養性,明白社會世界中的自我角色,在不斷的社會交往的合理性的體系中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實現自我。
第三,加強基層交往。基層領導是基層進步的指路人,他們的言行代表著基層民主的形象。一個好的領導一定要體貼民眾疾苦,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深入基層一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人民的內心建立一個美好的形象,這樣基層民主才能更好地發展。
第四,廣開言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智慧建造更美的生活世界。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加強檢查監督力度,真正做到執行政令到基層,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使群眾更加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構建美好的交往世界。
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奠基石。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為黨的基層民主關系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價值參考,本研究將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與基層民主建設結合起來,并提出最終把科學的基層民主建設模式運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的策略,望能切實提高基層民主建設實效性,創新基層民主的研究方法和基層民主管理的思維方式,大力發展基層民主,在現實的社會世界和雙方的理解中建設一個和諧交往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