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網絡文化時代以來,網絡文化那些具有生命力、獨特內涵的特征帶給了當前人們很多的影響。大學生在接觸網絡文化時,很容易被網絡文化中思維活躍、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元素所吸引從而影響自身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但由于我國的互聯網監控體系尚不完善,與發達國家的網絡文化監管上有較大差距。一些衍生出的不良的網絡文化容易對大學生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如何把握網絡文化興起帶來的利弊成為大學生教育一個新的課題。
一 網絡文化的內涵
網絡文化是以文化為其核心元素,以互聯網作為其媒介平臺的以人類物質發展水平為基礎的一種文化形式。網絡文化是文化與網絡相結合而產生的,它以文化作為內核,在虛擬空間中以網絡開放的平臺作為自身發展的平臺,通過網絡中獨有的元素影響和發展著其文化走向。網絡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在網絡中更具生命力和時代意義的文化屬性,網絡文化雖然根植于網絡并以網絡作為自身的傳播的媒介,但是其文化屬性中的發展衍變具有時代特征的屬性是不變的。雖然網絡文化的涉及面幾乎無所不包,但是其本質也并非是大眾的主體文化,而屬于次主體文化,也就是“網民文化”。“網民文化”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隨著微博等網絡文化傳播方式的產生,網絡文化其自身的輻射半徑以及影響力日趨增強,目前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文化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一)網絡文化的延展性
網絡文化通過網民自身文化意識的發展來促進其自身的發展。網絡渠道已經被大學里大多數學生所熟練地應用。在這個網絡虛擬世界中,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取向都隨著網絡文化的逐步發展而改變。但是網絡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在網絡世界中不在同一地域的兩個人能夠在一起進行文化的交流,這本身就是因為網絡文化自身的延展性。網絡文化因其自身的關注范疇而調整其文化的主要發展方向。網絡文化可以觸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人其關注點是不同的,所以網絡文化的延展性可以幫助一個對某一領域完全熟悉的人輕易了解其文化。網絡的延展性幫助人們輕而易舉地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由于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網絡監控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通過網絡延展性折射出的不良文化難以得到控制,這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無疑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網絡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延展特性,既帶來了便利、快捷,也有其自身的安全隱患。
(二)網絡文化的多元性
在網絡文化的整個虛擬空間里,由于交流方式具有隨機性,因而,其涉及領域以及交流范疇涵蓋的范圍就非常大。網絡文化中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不同領域間的聯系得到加強,文化形態處于多元化狀態。在網絡上經常出現的是不同的文化領域、不同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取向的人素未謀面卻能夠發表各自的觀點。其觀點或者具有參考價值或者不具備參考價值,都融合在互聯網絡當中,信息的查找和瀏覽相當快捷便利。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化形式、文化行為都在網絡文化的包容和涵蓋中,可以說網絡文化處于兼容并包的狀態。無論是什么樣的文化都能夠被一部分網民所接納,并在一次次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中逐漸衍生出多個文化發展趨向。學生在接觸網絡過程中會根據自身的文化傾向而選擇能夠被自身所接受的文化,但是由于大學中的網絡安全意識并沒有達到歐美發達國家那樣高的發展階段。所以,網絡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觀念會對大學生自身的人格觀念帶來沖擊。
二 網絡文化帶來的問題和潛在危機
(一)對于網絡過度沉迷
互聯網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新鮮事物,網絡是極具誘惑力和吸引力的。所以,大學生極容易出現網絡沉迷現象。對于網絡的過度沉迷導致學生荒廢學業、玩物喪志,并可能就此衍生各種心理問題。過渡沉迷網絡,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是對學生本身的極大摧殘,所以,對于網絡的過度沉迷仍然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對于西方價值觀念缺乏理性認識
大學生對于新生觀念和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往往在對某一事物產生感性認識的階段便陷入到偏執的狀態中去,缺乏理性的思考。近年來,一些西方的價值觀念、形態意識、思想文化充斥在網絡的各個方面。由于網絡文化的傳播跨界迅速,所以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沖擊。一旦在互聯網中出現不良的價值觀念,一些思想意識不成熟、不冷靜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造成對社會的漠視和敵意。對西方的價值需要有理性的審視,既不偏信盲從也不充耳不聞,面對意識形態與自身反差大的文化出現時能夠從容面對。
(三)在網絡文化接受過程中缺乏自身保護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學生癡迷網絡的這一點,展開違法犯罪活動,一些自我保護意識低的學生很容易落入圈套,最終造成對自身的傷害。一些別有居心的人借網絡文化的推力進行分裂、詆毀、謠言一些對是非分辨不清的學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受害人,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所以,在接觸網絡文化的同時需要加強對網絡文化自身的監管力度。謹防被一些虛假的信息所迷惑而上當受騙。一旦網絡文化出現價值取向的真空時,大學生很難辨別對錯,這就需要整個社會來配合學校,抵制違法犯罪活動的侵害。
(四)網絡論戰引發的道德缺失
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權利發表自身的觀點,不論身處何方,即使素未謀面也能進行文化的交流。網絡言論紛繁復雜,網絡文化自身良莠不齊,這就引發了網絡論戰的根源,價值觀念取向的不同導致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論戰過程中,雙方經常會因為情緒失控由論戰轉化為對對方的人身攻擊和侮辱,于是我們不難找出許多網絡論戰轉為罵戰的例子。例如:在京哈救狗事件中,愛狗人士與支持維權人士在網絡引發論戰,在司機是否構成虐待動物一事上爭執不下,最終雙方形成了網絡上的論戰。各自的人身攻擊已經超出了討論問題的實際范疇,網絡論戰引發的道德缺失對大學生的思想沖擊巨大,在耳濡目染當中容易形成道德風氣的淪喪。
(五)社會傳統文化的被動消失
由于網絡文化的強勢介入,網絡上充斥的各種不正確的價值觀一直影響著大學青年的社會認知能力和判斷力。傳統的文化也大有被取代,被動消失的危險。傳統文化給予了中華民族根的精神,追本溯源,傳統文化中關于孝道、仁義這些人格的凈化作用很大。正是因為有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國才成為擁有傳統美德的五千年豐富文化內涵的國家。但是網絡文化的到來造成了傳統文化與人們的割裂和斷層。人們只要上網瀏覽一下就知道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大事,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在網絡上發表自身的觀點,傳統文化在價值體系的環節中被弱化,最終造成了被動消失。這對大學青年來說無疑是失去了主體文化的引導,在良莠不齊、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
三 網絡文化沖擊下的教育對策
網絡文化在帶給我們很多文化信息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很多不良文化的暗示和影響。在網絡文化的沖擊下,大學生更需要思想行為的指導,為其日后成為祖國棟梁為國出力而奠定基礎。
(一)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監控力度
網絡文化因為其自身的文化多元性,兼容并包很多文化形式,往往在帶來多種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糟粕的一面,所以大學生在面對不同價值觀、不同文化形式的沖擊下能否依然保持住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就需要真個社會對網絡文化實施一定的監控措施,使網絡文化中對思想有益的一面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對思想有害的一面能夠被過濾掉。當前我國為了整肅整個網絡的大環境,凈化人們的上網環境,已經于2008年推出“綠壩”網上長城,旨在凈化網絡環境、將負面的、不良的網絡信息過濾掉。這項工程目前在對網絡環境凈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僅僅推出一道“綠壩”的網絡防護墻還遠遠不夠,國家應該盡快完善網絡相關法律,依法打擊網絡犯罪,對于在網絡上散播不良信息的團體和個人依法給予懲處。各個大學也應當重視網絡文化中不良文化帶來的副作用,定期為大學生做網絡心理測評,及時了解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根據情況采取措施維護學生的思想健康,所以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監控力度勢在必行,是確保大學生教育順利進行的重要一步。
(二)積極開展網絡文化知識課程,使學生理性看待網絡文化
網絡文化從出現之日至今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但是這不能說明網絡文化沒有自身的文化缺陷。我們要理性地看待網絡文化就需要各大學積極開展網絡文化知識課程,使學生對網絡文化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認識,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網絡文化對主體文化的沖擊。在觀察網絡文化的某個文化形式的時候能夠正確看待該文化的準確文化定位,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抵抗力。在大學各高校之間開展網絡文化的知識課程,使學生了解網絡文化本質就非常重要,學生自身的抵抗能力上去了,網絡文化中一些負面的、不良的文化也不能輕易腐蝕學生的思想。所以,積極開展網路文化的知識課程,對加強學生自身精神素質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通過主體文化的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網絡文化的出現對主體文化的教育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網絡尚未普及之前,學生在學校受到的教育以主體文化為主,這種教育雖然相對單一,但是避免了許多不良文化的沖擊,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在網絡文化興起后,由于出現了主體文化的斷層,學生在對網絡文化吸納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文化通通被學生所接納,危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網絡文化發展到如此迅猛程度的今天,對主體文化的教育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