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觀要求,它是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針對性、實效性;才有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實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師范院校大學生工作有特殊性的一面,將來面對的是祖國的花朵,其言行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梢姡瑤煼对盒撝鵀楝F代化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
1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
如今,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而相對穩定的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這些不同意識形態思想文化的沖突,不同價值觀的差異,對我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巨大的影響。
2高校人才結構多樣化
我國高校自1999年擴招以來,從“精英教育”階段過渡到“大眾教育”階段,一方面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手段不能與時俱進,從而出現了人才質量滑坡、管理松懈等問題,同時人才的驟增也使大學生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和就業的困難。這必然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波動。
3網絡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校園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網絡。各種不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通過網絡改變甚至迷惑了大學生視野,部分大學生判斷是非的鑒別能力和從善棄惡的選擇能力較弱,他們極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喪失目標、動搖信念、迷失方向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甚至釀成悲劇。
二對大學生心理干預的原則
1差異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個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各有千秋,有的是考試焦慮,有的是人際關系困惑,有的是有不良情緒。因此,進行心理教育切記“一刀切”。要想通過思想教育使一個學生真正轉變,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個體的特殊性,既不能忽視個別差異的存在,又不能因只注意特殊而忽略了全體。如:剛步入大學校門,由于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障礙多了,面對未來,學生有較多的困惑,對于這些大眾化的問題,不能單靠個別咨詢解決,有必要綜合各種教育資源、手段,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心理疏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2預防為主原則
心理干預教育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心理發展的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尤其要重視對學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思想政治素質下降、道德缺失等問題進行早期預防,及時疏導,防微杜漸。盡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問題。達到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目的。如:當前大學生情感荒漠化乃普遍現象,大學校園暴力,自殺事件時常發生,為此,學校要開展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悅納自我,善待他人。
3疏導性原則
心理干預教育是一種合作式、民主式的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手段,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助”才是目的。教育輔導者是助人者,他們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者、知心人。因此,教育輔導者要做好學生的參謀,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交給他們打開心結的鑰匙,使學生真正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從而讓學生自立自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便是心里干預的真諦。
4平等性原則
學生渴望得到尊重與理解。這種尊重與理解即關懷、關注。也就是說,對有問題心理的學生不是指責、嘲諷,而是呵護、善待。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志強加于人,而是通過心理干預使他們真正轉變。因此,只有堅持平等的原則,師生間才能用真誠、信任架起一座相互合作的橋梁。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師生才能敞開心扉解決問題。而良好的輔導關系則是心理干預教育獲得成效的前提。
5活動性原則
即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活動。干澀的說教往往是無濟于事的。只有把心理干預策略有意識地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各項活動中,結合活動過程,切中肯綮進行教育,更容易達到預期效果。活動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選取,在干預過程中,力求讓學生身心投入,經歷心理歷煉,方能達到最佳效果。如: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大學生長跑、大學生手拉手社團活動,使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從中得到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心理干預策略
1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緊密圍繞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使他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如在音樂課,教師要用美的圖片、美的旋律、美的作品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2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師范院校已經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教育管理體系。目前,為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校期間,學校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提高政治覺悟。如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調查、青年志愿者服務、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使身心從中得到良好的鍛煉。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座談,跟蹤輔導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給予肯定或矯正。活動結束,鼓勵學生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到的教育抒于筆端,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
3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內容健康、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感染著學生思想道德。它也是一個學校校風、教風和學風的集中體現。師范院校通過有目的地開展一些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心理干預。如開辦校報、??眯葟V播電視、學校宣傳欄等輿論陣地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學生行為的引導作用。通過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成長營造健康氛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大學生的心理品質,促進每一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
4加快思想政治教育進校園網絡工作
隨著計算機網絡建設的普及,網絡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大學生,網絡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師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加強對師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進行學習、溝通,擺脫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的心里。另外可以通過校園網開展一些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活動,尤其是網站或網頁的設置,要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旋律,讓學生時刻受到熏陶、感染,逐漸把校園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教師可開通心里問答專欄,可通過在線聊天等方式,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弘揚正義,修正缺陷。
5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工作
心理狀況調查顯示: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問題主要有兩類:一是成長心理問題。二是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學生聰明才智的發揮,甚至關系到學校的穩定??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為此,學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采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準確判斷、果斷處理、有效干預,認真做好有心理障礙大學生的預防與干預工作。建立以學生骨干、輔導員、咨詢教師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避免因處理不及時、不得當而激發或加重學生的困擾,帶來被動局面。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6加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
對經濟困難大學生實行全程關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做好特困大學生的解困工作,體現了社會公正、教育公平,體現社會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黨、政府和學校的關懷。學校為解決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應該努力為經濟困難的學生多方籌集資金,幫助他們辦理入學貸款。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勤工儉學,變壓力為動力,對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提供獎勵資助。減輕學生因經濟困難所帶來的學習和生活上的負擔、壓力,資助、鼓勵特困生勤奮學習,順利完成學業,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
7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實現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工作的質量。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實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組織保障。建立以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班主任為骨干,以優秀學生會干部為助手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進行及時教育、有效干預。并不斷創新教育、管理、疏導方法,不斷提高他們接受他助和學會自助的能力。
總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要從關心學生的生活點滴入手,幫助師范院校大學生樹立獻身祖國教育事業的遠大理想。多年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始終,將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本著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則,才能走出一條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的旨在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之路。
參考文獻
[1]夏翠翠.高校輔導員與心理咨詢教師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G].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2009.
[2]許玉芬.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干預措施[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3]史占彪,張建新.心理咨詢師在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