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開放大學的建設,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一個新的課題與挑戰。《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中提出:國家開放大學的基本思路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建設國家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它必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開放靈活、功能強大的網絡平臺,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和數字化學習資源,探索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培養具有高度信息素養的高校英語教師,將對遠程外語教學改革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從圖書館檢索技能發展演變而來,對其進行的系統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最初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譯考斯基(Paul·T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目前,普遍認可的“信息素養”的定義是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在其發表的信息素養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養是人們能夠充分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獲取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一開放學院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化教育離不開堅實的信息教育,開放學院英語的教師既要考慮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教授語言,還要考慮如何在教授語言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通過信息能力帶動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選擇決策能力和交流協作能力的全面發展。目前,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1教學資源形式單調
配備了多媒體網絡教室之后,教室里教具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和粉筆,教學工具實現了多樣化。然而,多數英語教師并未從思想上實現根本地轉變,只是把黑板換成了計算機,部分教師不能靈活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所授內容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弱,只是簡單地將教學內容制成課件或將其講述的一部分內容變為多媒體演示,教師在整個教學實踐中沒有起到主導作用,學生的注意力機械地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觀賞圖片,聆聽聲音,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并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師生間缺乏互動和情感交流,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創造性利用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網絡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提供無限的信息資源,巨大的語料庫為外語教學提供生動而鮮活的素材。但多數教師整合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沒能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只是簡單地獲取和堆砌相關材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變得乏味枯燥,缺乏新意。因此,應該考慮到網絡資源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夠培訓和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是否能營造真實有效的語言環境。
3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貫徹
教師只注重媒體技術的學習,忽視自身素養的提升。信息化教學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落實,在實際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各種教學媒體技術的學習,并沒有真正將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融入實際的教學中去,更不用提教師內在價值、人格魅力的修養了。
4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中過于依賴媒體技術的應用
大部分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就是利用現代媒體傳遞教學信息。一味宣傳和使用各種教學媒體和設備,簡單地以教學中出現的現代教育媒體形式、數量的多少來評判是否是信息化教學或者信息化教學的好壞,然而這些現代教育媒體所起的作用僅僅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包裝。
二開放學院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有效路徑
1定期開展對開放學院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方面的培訓
首先,要改變部分參加過培訓教師的意識,不要錯誤地認為經過培訓能夠掌握計算機技術,就能有效地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對教師應進行整合式信息技術培訓,這種培訓強調信息技術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突出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培訓重點是技術在課程和教學中的整合,而不是技術本身。
其次,通過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總結出英語教師應具備的信息與交流技術,如利用Google等檢索資源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通過一些專題性教學資源網站或在線語料庫獲取有用的英語教學資源。此外,常用軟件的操作,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壓縮和解壓縮、迅雷、常用查殺病毒軟件的安裝、上傳下載電子郵件等。除了運用常見的軟件外,還要掌握使用U盤、移動硬盤、光盤等保存和備份教學資源的能力,利用QQ、MSN、BBS、博客、公共郵箱共享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能力。
2改變教學方法
教師要盡可能創造為學生提供信息技術的機會,教師要學會轉換角色,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和創造性,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實現“人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以學生為中心是當代外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規律,教師由原來的知識講授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原來被動的聽者轉變成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3強化考評,以評促用
每年對高校英語教師進行信息素養的考評,目的是發揮提高信息素養的實際效益,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應注重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建立考核標準和機制,對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進行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通過組織開展實際課堂教學觀摩等活動,使教師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4提高教學技能
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以往的教學活動大都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教學主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然而,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中,只掌握知識的學生已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要求。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能力,已成為全世界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標。
5提高軟件資源的質量
注重教師軟件技術的提高。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資源已經具備,但與其相適應的軟件資源相當匱乏,軟件資源已成為今后信息化教學發展的一大瓶頸。下一步要加強學校軟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鼓勵優秀教師進行與自己教學相匹配軟件資源的開發,以達到教師教育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改善和提高了教學效率,為大學英語教學創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但這一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把整合錯誤地理解為信息的混合,使授課缺乏側重點,缺乏科學性和實效性,機械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忽視學生的參與作用。同時,我們應該做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不要盲目地忽略原有的技術、設備,避免造成資源浪費。作為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優勢,使英語教育與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充分整合,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馬曉菲.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09,(44):84.
[2]何克抗.CAI的理論基礎和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J].四川教育,2001,(1):43.
[3]夏海萍.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科技縱橫,2006,(3):19.
[4]陸桂晶.網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20):115.
[5]張麗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高校英語教學改革[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4):34.
[6]郭強.論信息時代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J].韶關學院學報,2004 (10).
[7]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秦美娟,何廣鏗.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內涵探討[J].外語界,2009,(5).
[9]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0]王琦.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外語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