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及學習中必須重視社會文化背景的相關知識,最終實現用英語進行文化交流。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需要深入到實際學習中,更需要學習及教學者長期的觀察及思想力。大學英語的學習效果需要多方面的衡量標準,同時社會文化背景也不僅僅是社會、文化風俗的知識,它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與大學英語學習是緊密相關的,并體現在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
當前的英語學習中,其語法的學習雖然相當重要,但并不是英語學習的全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英語學習者出現個別的語法錯誤并不是很嚴重,但是如果出現了社會文化知識相關的錯誤就會出現相當大的問題。語言的學習首先要注重其對現實世界的運用及客觀情況,一個民族的語言的內涵相當廣泛,不但反映了這個民族的社會生活及價值體系,而且也是其社會經濟文化某些特征的重要表現。
一社會文化背景對英語學習的必要性
英語語言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形成的,語言與其相對應的文化是緊密相關的,語言不僅僅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社會文化背景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英語學習中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社會文化知識,這就需要學習者對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并提高或培養英語學習者在現實中的文化交流場合中的交際能力。英語語言的特點來源于英國這個民族的社會文化背景,其始祖一般認為是來源于北歐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當時過著以農業、漁業及畜牧業為主的生產生活,因此,他們的語言也就在許多方面反映出與之相關的特征。英語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將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同時也能更好地增強學習者的英語理解及表達能力。[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學,同時又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最終使得其在英語學習中忽視了其語言的最實質性的東西———社會文化背景,進而使得學習者不能真正理解英語這門語言的內涵,也阻礙著英語的實際交流與操作能力的培養。
英語是當今世界通用的語言,并逐步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與學習。中國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多的英語學習群體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英語教學歷史。同時,隨著中國的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英語語言及文化認識的深入,廣大的英語學習者及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了英語語言與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可分離及關聯性,及社會文化因素對英語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在平時英語學習中注重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語言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并重才是未來英語學習的發展趨勢。對大學英語學習者來說,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掌握大學英語的學習技能。而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需要使其更好地了解英語這門語言產生的文化及社會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這門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從學習者的內心深處去了解、認識與學習它,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最終達到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及境界。[2]當前的大學英語學習及教學中,就有著許多的閱讀材料及訓練題型涉及到生活及文化的多個方面,這也是學生失分的重要部分,這就需要學生能對英語言國家的人文、歷史、地理、政治及人們的個性特征及習慣的認識與了解。對社會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但能夠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英語知識,進而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二大學英語學習的社會文化背景導入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仍然是將英語的語言教學為主,他們認為英語教學重點就是要學好語言、語法及詞匯,在掌握大量詞匯、聽懂及讀懂的基礎上就能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對于社會文化背景的引入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或者是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英語教師很難找出充足的時間進行社會文化及背景方面的教學。同時,英語教師僅僅重視語法及英語課文知識點的講解,這也客觀上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不起來,進一步喪失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缺乏一種主動意識及精神。大部分高校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沒有任何趣味,從而使得他們養成學習的惰性及厭煩情緒。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轉變英語教學的理念及方法,從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入手,適當地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對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英語教師水平的進一步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方法及措施來提高學生對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培養起社會文化意識,最終使他們形成主動及自覺地融入英語的學習環境中。首先,從英語課文的內容為出發點進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與啟發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文化及社會背景知識的滲透。例如:在對不同國家及地區身體語言的介紹中,許多國家都默認為點頭為肯定,搖頭為否定,但是在希臘、保加利亞及伊朗等國家則表示相反的意思。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講解中要引申出這些差別的社會文化背景,同時也要多介紹些身體及手勢語言以便使學生能更多地理解這篇文章的內涵。另外,還需要設計專門介紹英語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關的課時,這就更具有針對性。這些課程的教學就能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興趣上有所提高,同時也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面。如,開設大學英語的英美國家風俗人情課,這就便于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及歷史。開設英語俚語及諺語課時,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解力,如在“where is john?”的意思解讀上,一般人在不了解其英語諺語的情況下,會誤解為“約翰在哪里?”實則不然,它的正確意思是“廁所在哪里?”這里句子中的john專指廁所。[3]同時,也可以進行相應的音樂教學,并通過各種英文歌曲的欣賞來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通過做各種有趣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引入英語學習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方法很多,還需要培養學生多接觸英美國家的文化讀物,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自然的接觸中升華對英語語言的認識,進而掌握其相關的語言背景及社會知識。社會文化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及歷史實踐中不斷創造出來的物質及精神方面的財富,廣大英語教師及學生需要大量閱讀與大學英語學習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及材料,從經典中發現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要掌握語言的跨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者自身的文化涵養,同時英語教師還能在教學中進行中西文化及歷史背景方面的比較。這就更加深刻地讓學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更能全面地理解與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大學英語學習的主要材料就是教材,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英語課本的內容,在理解并翻譯課文的同時,注重介紹其涉及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同時,在課堂教學上也可以適當增加師生的互動情節,這樣就能讓學生主體地進行思維,并進一步認識到掌握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英語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介紹的同時,還要對此進行社會及文化方面的比較,并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從多視角分析及鍛煉,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比較中得到提高與升華。
三結論
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教育,因為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大學生掌握英語這門世界通用的語言知識,并能夠在多種場合很好地應用。但是,面對不同的國家及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果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對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及語言習慣等,這就很容易造成雙方交流上的障礙與困難,有的甚至可能引起矛盾與沖突。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習中要更加注重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上的導入,并引導學生增強這方面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一個國家的語言與這個國家的社會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是為了節約時間而單獨學習英語語法、語句,而忽略了其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則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大學英語教師在上課時對英語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介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同時也利于對文章的深入理解。[4]在對語言結構的學習上,需要多方位地對不同文化背景知識進行闡釋,這就有助于學生克服其英語學習上的困難。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需要改革,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方法來進行英語學習,如建立英語角、情景表演等,通過這些途徑與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及自己動手查找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等,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意識。在對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方面,首先要與英語的詞匯進行關聯,每個英語單詞都有著其深刻含義及社會文化背景。通過單詞的學習與教育,就能夠進一步了解及加深英語的社會文化背景。同時,大學英語課程中也有相應的英語文學欣賞,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英語原著、報紙、文摘等材料來進一步了解歐美國家的時政要聞及歷史文化知識。因此,英語教師的教學中應多注重對原版英語文章的閱讀,同時對其涉及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介紹,還要注重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與英語知識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指引與激勵,以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英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使他們能夠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并能夠進行良好的英語溝通。英語學習中,對其社會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但能夠促進英語語言的學習,而且還能了解國外的文化,拓寬知識面。因此,在當今的英語學習中,語言與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相互滲透,已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參考文獻
[1]張衛江.談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英語學習的作用[J].渭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66-67.
[2]郝英.英語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69-71.
[3]李松濤.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4):101-103.
[4]張桂芝.“文化休克”與大學英語教學[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