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認知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這一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于1976年首次提出。我們通常所說的感覺、思維或想象就屬于認知活動,而元認知則是對感覺、思維等認知活動的認知。換句話說,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元認知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作為一個主動的個體,有意識地按照元認知規(guī)律,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計劃、監(jiān)控、調節(jié)和評價,通過不斷調整與完善,使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更加合理、高效。(Flavell,1979)
對元認知的研究,國外學者中具代表性的有Devine(1993)、Kasper(1997)、Victori(1999)等。他們的研究都證實了元認知與二語寫作的重要關系。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有吳紅云(2004)“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構成的因子分析”,和路文軍(2008)的“元認知知識與英語寫作研究”。他們也證實了元認知策略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的現實價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本地區(qū)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認知結構水平和能力,對寫作過程中學生碰到的具體障礙進行分類整理,以此為依據進行因材施教、行之有效地促進本地區(qū)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民族學院2010級英語專業(yè)本科兩個班74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A班自入學以來一直在寫作教學中接受元認知訓練,內容包括教授元認知知識,使實驗班學生在寫作活動中能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計劃、監(jiān)控、評價。而教師在對B班的寫作教學中未有意識地灌輸元認知知識,學生對自己思維的認知完全取決于自身的認知水平。
(一)元認知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將寫作過程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計劃階段、寫作階段和評價階段。針對這三個階段,應向學生教授相應的元認知知識和策略,其有效途徑是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可促使他們通過多種渠道對寫作過程進行計劃籌備、監(jiān)控審視和積極評價。
1計劃策略訓練
學生往往面對英文作文題目一臉茫然,無從下筆。其實在正式提筆之前,學生可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寫作思路進行干預。其一,平時多進行英文閱讀,可認識到其與中文寫作的差異,作用不可小覷。(1)英文范文的篇章布局、細節(jié)遴選所蘊含的思維邏輯,對學生的全篇構思、提綱寫作有著積極的影響。(2)范文中地道的英文表達、顯性的銜接手段對下一步的正文寫作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撰寫提綱時,應仔細思考相關細節(jié),進行篩選,然后根據所選細節(jié)擬定提綱,并積極預想所寫內容是否能有效表達主題,否則應對提綱進行修改。在以往的英文寫作課上,學生最多寫一個提綱,有的甚至不寫提綱,寫完作文后再修改全文,很少會對提綱進行修改。據觀察,B班為數不少的學生不修改提綱,作文寫完后即使發(fā)現有文不對題的地方,由于篇幅較大或時間原因而放棄修改。對學生進行元認知訓練就是讓他們對自己的思維全過程進行審視,包括中間的各個階段(準備階段、寫作階段、修改階段),這樣可減少低分作文的出現。
2監(jiān)控策略訓練
在一般的寫作過程中,學生最多依照預先寫好的提綱按部就班地進行,很少同時反思自己的思路。接受過元認知訓練的學生在寫作進行時會注意到:(1)對思路進行適時調整,上下文是否連貫,是否呼應主題、呈現方式是否有效。(2)同時注意表達是否新穎、是否達意、是否凝練,句式是否多樣化。(3)是否受到漢語思維和語法的影響。在寫作過程中如能注意以上事項,并能作及時必要的調整,會比事后的修改有效得多,對作文成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3評價策略訓練
作文完成之后,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適當的修改,恰當的潤色會對作文成績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怎樣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評價呢?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學生會自己檢查一遍,而且一般只局限于檢查語法和拼寫。要提高作文成績,這樣做遠遠不夠,應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再次思維、評價。其具體做
法包括:(1)主題定位是否合符命題要求;(2)對整體的思維表述的方式(即是否連貫、清晰、符合邏輯)重新進行審視,確定其是否有效的傳達了主題;(3)微觀方面的待檢查內容包括:語法問題、單詞拼寫、句型結構、習語使用等。評價渠道也可以是多種的,在老師評價之前,自己評價,單個同學評價、小組評價都是有效的評價,并能讓學生通過各種互動從同學那里學到很多知識。在實驗班的寫作課上,教師也經常安排同學互評,小組評價等活動,以幫助同學從多個角度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再次認識。事實說明,多渠道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
調查方法為元認知訓練半年后的問卷調查和寫作試卷。問卷內容為元認知策略在寫作的準備階段、進行階段和評價階段的運用,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在寫作的各個階段具體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情況,以及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元認知策略運用方面的差異。
英語寫作試卷為寫作課期末試卷,學生按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撰寫200字左右的英語作文。批閱時封閉閱卷,為避免主觀性,由兩位老師共同閱卷,并事先討論設定好評分標準,最終取兩位老師評分的平均值。
本課題擬通過兩個班的元認知水平的差異以及寫作水平的差距來尋找元認知策略與英語寫作成績的關系。
實驗班自入學一直接受元認知訓練,對照班未接受類似訓練,一年后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為寫作過程中各種策略的運用情況和程度。教師將收集上來的問卷調查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進行過元認知訓練的實驗班學生在寫作中較有意識地運用了元認知策略,而未接受此類訓練的學生運用情況不太理想。
在事先計劃階段,實驗班在主題思想和提綱撰寫上的自我計劃意識要略強,而在總體篇章結構和細節(jié)篩選方面的意識要明顯高于對照班。
在寫作進行過程中,實驗班學生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是更具有同步反省意識的,無論是在主題把握的宏觀方面、還是遣詞造句的微觀方面,都有所涉及的,這對整篇文章的質量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主觀努力策略和尋求外力幫助策略在實驗班的學生當中運用較多,而對照班的同學表示更加希望老師在課堂增加教學內容,也更依賴于老師的批閱。而在批閱內容中,實驗班的學生尤其注意宏觀方面,諸如主題呼應、文章結構,層次邏輯等,與此相反,對照班的學生更加注意單詞拼寫,語法結構等方面的問題。表1可以顯示他們作文評價策略的不同。
從表1不難看出,實驗班學生中大多數人對已完成的作文采取評價的方式是多渠道的、并更重視宏觀主題、篇章結構、表達內容等,而對照班學生更注重單詞拼寫和語法方面,而忽略了對整個寫作過程中的思維的再次審視,這是由于缺乏元認知知識和策略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