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學生黨支部在院(系)級黨委(總支)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同時肩負著聯系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的重任,是黨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指出:“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面,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1]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中指出,高校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根本保證,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下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體現了黨的建設對高校的新要求,成為指導學校未來一定時期黨的工作的重要文件。
高校是匯聚優秀人才的地方,同時也是宣傳我黨思想方針政策的主要陣地。高校黨支部作為密切聯系各個學生黨員的黨的最基層組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要積極推進學生黨建工作,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健全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長效機制,保證其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才能保證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持續不斷地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輸送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
一要完善黨員培養教育機制
黨員是決定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的最終主體,完善黨員的培養教育機制是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重點。學生黨支部必須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把培養教育貫穿于發展黨員的全過程,使黨員不斷學習提高,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現階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各種各樣的思潮也隨之而來。種種思潮良莠不齊,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對“90后”大學生的認識方式和行為特點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黨支部要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首先就要幫助大學生摒除錯誤的思想觀念,從新生入校開始就辦好黨校的培訓。通過黨校培訓使其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和光榮傳統,使其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來處理和應對問題,通過理論學習切實增強其政治認同感和歸屬感,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蝕侵害。其次要嚴把學生黨員入黨關。現階段,許多學生入黨動機并不十分明確。有的學生是受周圍人(父母、老師、同學)的影響,有的學生是從將來就業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其入黨動機逐漸多樣化和功利化。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明確的和正確的入黨動機,具備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才能真正地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貢獻力量。所以要加強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教育。另外,要嚴格組織發展程序。按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規定,選拔那些政治覺悟高、能力素質強,希望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學生,并且廣泛聽取黨內外老師、同學的意見建議,堅持黨員公示制度,確保黨員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最后,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對黨員的繼續教育不松懈。要創建學習型政黨,就要讓大學生黨員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自己的行動,定時定期組織黨支部活動交流思想學習狀況、感想體會,同時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實踐教育,把實踐性的教育活動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避免當前常出現的實踐活動缺乏的現狀。使大學生黨員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
二要強化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領導機制
學生黨支部建設情況如何,能否發揮先進帶頭作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領導機制的運行狀況。構建校黨委統一領導、統一部署,院系黨總支認真落實學校黨委的規劃目標,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自上而下共同負責的學生黨建工作機制,有利于開創學生黨建工作的良好格局。高校黨委要對大學生黨支部建設制訂科學規劃,健全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其職能。
要加強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輔導員、班導師,以及廣大黨員教師在學生黨支部建設中的模范帶頭作用。一是要建立培養黨支部書記隊伍和支部委員的崗前培養機制。在各個高校對支部教師和優秀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并依據考核結果制定政治理論知識培養計劃,充分利用黨日落實各項規定學習。在這個基礎上,選拔理論知識精、作風能力強的教師和學生,采取集中培訓和結對幫扶的方式,從源頭上提高個人能力,使他們分別能夠勝任高校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的重任。二是要建立黨支部領導的經常性培養機制。通過召開基層黨支部書記民主生活會,定期組織黨員領導交流各黨支部近階段取得的成果、成就,圍繞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重點進行探討交流。三是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班導師、廣大黨員教師在高校直接參與學生黨建事務的領導帶頭作用。輔導員、班導師、廣大黨員教師在高校直接參與學生黨建事務,一般政治水平都比較高,業務能力比較強,工作經驗也比較豐富,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還需要思想認識到位,工作責任到位。這不僅需要黨務工作者自身加強修養和鍛煉,更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培訓加以提高。要結合黨務工作者的特點對其進行“分層次、分類別培訓,由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組織,并建立定期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和業務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分類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機制。”[2]
三要規范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管理機制
學生黨支部工作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能否順利開展、良性運行,自身的組織管理機制起著關鍵性作用。江澤民指出,“只要建立健全了從嚴治黨的一整套制度和機制,大家都自覺堅持和維護這套制度和機制,同時又不斷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我們黨就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組織嚴密、更加行動一致、更加團結有力、更加朝氣蓬勃。”[3]良好的制度建設和組織管理能保證黨支部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同時也是規范黨員行為的重要手段。黨支部的制度建設要為發揮黨支部的作用,規范黨支部建設工作的方法內容,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的針對性提供一個先進、健全的平臺。在此基礎上探索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管理機制,是決定其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按照制度的要求重新思考大學生黨支部建設,首先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如組織生活制度、黨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會制度、思想匯報制度、黨支部工作考評制度等。目前,在這些制度建設方面全國高校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使得黨支部建設和黨員管理有章可循。但是,同時我們應注意到,在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制度建設的關鍵在于實施,如果制度得不到實施,不僅會影響制度的權威性,并且還會使人產生蔑視制度的心理。因此,要特別重視制度的貫徹落實,按照預定方案確保黨員行為一致,有程序有步驟地完成組織過程。同時,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時代發展隨時調整組織管理方案,以適應新的外部環境,使支部建設和黨員的管理切實落實,使支部工作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
制度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需要認真地思考黨支部建設的實踐,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將成型的內容和規則逐步深化,最后形成制度。而這些規范和制度,也需要嚴格執行,而非流于形式。只有這樣,黨支部的建設才能更加合理和完善。
四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監督約束機制是加強高校黨支部建設的重要保證,是嚴格黨員標準、規范黨員行為、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重要手段。首先,高校學生黨支部要和諧發展,成為凝聚優秀學生的先進組織,必須接受一定的監督約束。其次,只有對黨員進行嚴格地監督,才能保證黨員認真履行職責,正確行使權利,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黨支部工作規章制度的制定是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的關鍵,科學的規章制度能使黨支部的工作有章可循,保證黨支部的工作做到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結合各基層黨支部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適合自己支部發展的實施辦法,如“學生黨支部培養、教育、考察、發展黨員程序”、“學生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推薦規則”、“黨員責任落實制度”、“黨員監督制度”、“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學生黨支部學習制度”等,并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守、落實。
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是黨支部監督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充分發揮黨內民主生活會的作用,廣泛開展民主評議與自我批評,提高黨性修養,加強紀律約束,增強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高校學生黨支部也可考慮設置專門的監督小組,以支部紀檢委員為中心對黨員的日常行為、學習生活作風等進行監督檢查,做到防微杜漸,減少乃至杜絕黨員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另外,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開展季度和年度考核。考核時要加強平時考核,把內部考核、上級評價、自我評價和群眾評價緊密結合起來。根據考核結果,黨支部對黨員進行獎優懲劣和針對性的教育。
黨外群眾監督是黨支部監督約束機制的重點。黨支部工作的改善,黨員素質的提高和黨外群眾的監督是分不開的。在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實際工作中要拓展監督渠道,除了以上提到的監督小組,還可以通過設立黨員監督臺、黨員意見箱、支部意見箱和黨員公共郵箱、黨員論壇等現代通訊途徑來對黨支部工作和黨員進行監督。盡量把每位黨員的非個人隱私資料公布出來,讓廣大群眾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次,黨員可以通過佩戴黨員標志和在寢室掛牌的方式向廣大群眾證明自己的黨員身份,使每位黨員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接受黨外群眾的監督。此外,黨支部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例如群眾座談會等方式,主動聽取群眾對黨支部和黨員的意見和要求,及時改正存在的問題,提高黨支部的戰斗力和黨員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2]胡樹祥,袁正希張澤寶.高校學生黨支部先進性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J].德育,2009.4.2
[3]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375.
[4]徐圣淇.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J].中國教育創新導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