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調查發現,改變世界的往往不是那些專家、教授和科研人員,而是像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在大學里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沿著興趣不懈地努力和追求。興趣的重要意義在于它能夠帶來持續不斷的激情與好奇心,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非常贊同弗里德曼先生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提到的方程式CQ(好奇心)+PQ(激情商)>IQ(智商),IQ很重要,但是CQ和PQ更為重要。一個擁有學習激情和發現好奇心的學生會比一個擁有更高智商但卻缺乏激情的學生進步得更快。因為好奇心強同時又擁有激情的人通常都善于自我學習和自我激勵。
大學的獨特之處正是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接觸并嘗試眾多領域的良機。尤其是對于中國大學生而言,上大學前,我們基本上很難主動去做決定;而大學畢業后,我們又要面臨現實生活,現實環境可能不允許我們做太多的嘗試。但是在大學里我們完全可以放手去追求我們所喜愛的:如果你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那么你既可以選擇從圖書館獲取豐富的知識,也可以選擇通過專業老師的課堂獲得知識;如果你對創業感興趣,可以拉上幾個同學一起去體驗創業的樂趣……很多同學可能會說:“胡老師,我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其實,每個人一定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大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引爆點”,而要找到這個引爆點就需要我們多嘗試,多涉獵,多開拓視野。我們不妨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旁聽課程、講座、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不同的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和更多的專家學者,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愛好,繼而嘗試選修、課外學習相關課程沿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不然就像井底之蛙,連天空有多大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夠體會到翱翔蒼穹的樂趣呢?唯有勇于去探索新事物,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找到你感興趣的學科、專業、領域……這樣你將充滿激情,在你所感興趣的事情上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而這時候,你學習與努力追求的過程都將成為一種享受,你的大學生活也將變得充實而多姿多彩。(摘自《新浪教育》2012-9-17)